普通话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

高校普通话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27 共3499字
摘要

  掌握普通话是大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也是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技术指标。高校中进行普通话等级考试,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对普通话推广极为重要。

  1 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现状

  高校普通话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面对普通话等级考试,一些学生常常是束手无策。大多数学生普通话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与实践脱节,给普通话教学带来难题。
 
  1.1 学生普通话基础差异显着

  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受各地方言的影响,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相差悬殊。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普通话学习,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普通话基础更差,平时交流都存在一定困难。课堂上,好些学生不敢积极发言,怕说不好普通话自己难堪别人笑话。

  1.2 普通话教学枯燥缺少生机

  普通话教学受学生基础影响较大,教师不能针对性进行教学,很多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对普通话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加上教师大多只是注重语音语法的知识教学,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来,教师唱独角戏现象比较普遍。师生互动不够,课堂练习单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出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 学生对普通话学习不重视

  高校普通话课堂教学之所以难见成效,学生对普通话学习不重视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学生普通话基础差是一个方面,教师教学缺少针对性也让一些学生感觉普通话学习找不到方向,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大多数学生上课发言是普通话,下课就回到方言上,这种一曝十寒的做法,当然不能学好普通话。学校对普通话教学关注较少,没有把普通话教学放到一定高度来认识。因为国家没有对非师范类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硬性规定等级,一些招聘单位也对普通话没有特别要求。这些因素的现实存在,致使学生和学校对普通话学习缺少热情。

  2 高校普通话教学策略研究

  2.1 强化规范读音意识

  从普通话测试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认读单双音节字词的能力偏弱,这对阅读效果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方言意味浓重,对声母、韵母和音调发音要领掌握不准确。不管是什么地方的人,对普通话发音都要认真学习实践,才能正确掌握,这是普通话学习的基本功。像平翘舌音不分的问题,教师只是强调发音要领是不行的,要在具体教学中,从生理机能方面着手,区分平翘舌音才会出效果。强化普通话发音意识,是学好普通话的最重要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对变音规则、(声)韵母舌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要仔细分辨比对,注意每一个因素的发音。这样才能逐渐消除方言口音,向普通话方向靠近。

  2.2 引入分层目标教学

  普通话教学采取分层目标教学,应该是现代普通话教学中常用方法。由于学生普通话基础差别悬殊,方言烙印难以消除,对各个语音区域实行针对纠正教学,其可行性很小。一个班级中有七八种方言,教师就难以应对了。而且大学课堂教学也不能和小学类似,因材施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分层目标教学,是把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定教学目标,采取逐渐推进的方式,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各个击破。让学生从最基础学起,学习效果较为明显。例如舌尖前音 Z、C、S,舌尖后音 zh、ch、sh,唇齿音 f 与舌根音 h 等,要在教师事先摸底的情况下,先从单项目标着手,然后再扩展到阶段性目标,最后进行综合训练。这样就可以形成学习体系,按部就班地掌握普通话基础。

  2.3 营造和谐课题气氛

  普通话学习本来就比较枯燥,如何让学生想学,这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特别是课堂上,要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这对普通话教学至关重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调动课堂气氛首先是教师的意识。教师要改变“满堂灌”教学方式,要注意调节课堂氛围,用轻松的教态、活泼幽默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大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心,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采取鼓励而不是斥责的方式处理学习问题。要注意活用教材内容,要设置适合学生参与的实践练习,教师要当好导演,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培养成说好普通话的演员。

  2.4 增加多种训练形式

  普通话学习单靠课堂讲解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课上课下都需要有训练任务,要把说普通话当成一种责任才能真正学好普通话。教师也不能只是布置一些练习任务,却不去检查落实情况。不妨组织一些训练模式,让普通话学习生活化、常态化。可以成立普通话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内外训练,教师要帮助制订训练计划,并指定负责人负责组织;可以建立校园“普通话角”,规定说普通话区域,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将普通话测试题进行分解训练,以寝室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随时训练;可以组织普通话活动比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普通话。不管采用哪种训练形式,要的是效果而不是走过场,教师要进行检查测试,及时调整训练进度和方式。

  2.5 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要快速提高普通话水平,只靠课堂学习是不行的,还要充分利用一些权威媒体,像央视新闻联播、电台广播,还有网上一些教学视频,要合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特别是电脑网络,有太多的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普通话学习,可以打破时空局限性,进行反复校对连续,混淆不清的地方更要反复琢磨,这样才能确保学习效果。
  
  3 建立高校普通话测试机制

  高校要建立普通话测试机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需要各个部门协调行动,做好普通话测试工作。要组织相关教师、学生进行普通话报名,审核参考人员的报名信息,以部门或者院校统一领取信息核对表,发放准考证。要做好一切应试准备,确保普通话测试顺利进行。

  3.1 组织学生进行统一报名

  根据规定需要参加普通话考试的教师和学生,要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进行报名。首先是准备好个人相关信息,然后是登录学校普通话测试报名系统填写相关信息,由学校组织专门小组人员对参考人员填写信息进行审核校对,确认无误之后,让参考人员交纳相关费用,并领取准考证。

  3.2 普通话考场安排

  考场内配备必需的电源、电脑、耳麦等,在候测室张贴考试要求和相关规定。测试时间和考场由考试中心统一安排。一般每个考场安排工作人员 2 名,主机控制老师 1 名,现场工作老师 2 名,且佩戴工作证件入场。

  3.3 关于备测和测试操作

  所谓备测就是准备测试,当参考人员进入考区之后,要持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到达指定测试点,经过工作人员查验无误之后,进行抽取试题准备考试。备考时间一般为8-10 分钟,不能在试题上做任何标记。测试开始,参考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测试过程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测试员也要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保证测试质量。

  4 高校普通话测试应对技巧

  根据高校普通话测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进行普通话应考时,要着重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做好应考准备。

  4.1 应考前准备

  可以将 30 个命题说话进行整合,分成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针对每一个类别准备话题材料,通过针对性训练,做到胸有成竹。像叙述类,可以准备《我的老师》、《回忆童年》、《难忘的事》;说明类可以准备《我的校园》、《我喜欢的职业》等;议论类可以准备《谈社会公德》、《谈社会的发展》等。

  考试前要对准备材料进行分类记忆,并筛选一些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要达到背诵的程度,要对每一个小话题所选用的材料、事例都能够了然在心。虽然普通话考试不允许背稿子,但达到背诵的程度,就可以做到应用自如,监考老师也未必就认定这是背稿子。

  有些学生自身有缺陷,像平翘舌音不分、鼻边音不分、儿化音读不清楚,在准备说话内容时,就要刻意避免这些难点。像“知识”可以换成“学问”、“牛奶”可以换成“饮料”等等。当然,这种消极学习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还是要扎扎实实学好普通话,对工作有利,对自己负责。但在应考中适当运用一些考试技巧也是无可厚非的。

  4.2 合理利用规则

  应试时,如果话题与考前准备的材料不一致,可以巧妙来个移花接木改头换面,表达时要注意稳定情绪,多使用简单句子和短句子,力求通俗浅显。有些话题没有太多限制,要注意拓宽话题,特别是时间有富余而准备内容要说完的情况下,更要找话说。应试时要注意控制语速,语速过快,会影响语言的准确程度,错误率较高;语速过慢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让人感觉很别扭。

  5 结语

  加强高校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普通话测试过关率,还能够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这对大学生整体素质塑造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教学方式,营造说普通话氛围,建立学校普通话测试机制,加强自我测试训练,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普通话历练的机会,为顺利通过普通话过关考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文霞“.普通话教学与测试互动性研究”探索一[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 郭百灵。谈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提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 李文斌。 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前培训的思考 [J]. 南平师专学报,2005(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