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检索论文 >

手机移动设备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16 共4526字
摘要

  时下的大学生可谓被“三屏”包围着,电视的“大屏”、电脑的“中屏”、手机的“小屏”.这三屏大大扩充了大学生的视界和沟通方式, 增加了知识展示的维度与选择,打通了知识与娱乐的鸿沟,丰富了视听生活,还创造出神奇的虚拟世界,却在慢慢侵吞并颠覆着传统学习与阅读方式。 大学生不单流连于电脑与电视之间,更是指间忙碌于手机按键,甚至是在课堂上。 毋庸置疑,手机是把双刃剑,如何发挥这“小屏”的积极作用,运用到文献检索课(以下简称文检课)教学之中,通过近一年来教学实践与探索,有了一些经验与心得。

  1 沈阳工程学院文检课概况

  沈阳工程学院的文检课教学已有 19 年之久的历史,从最初的萌芽初生及今天的成熟历练,与图书馆、教务处、教育教学评价中心、教育教学质量委员会诸多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密不可分,将“重视”二字落到实处:课程性质几易变迁,由最初的“小范围授课”演变为“选修课”,及至今日的“限制选修课”---在所有学生中普及, 从高职生、 本科生到研究生,在校各层次学生均需上此课,而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修课, 此举对文检课的发展非常给力。 近 5年来,年均授课 80 余个班,约 2500 人,总课时超过750 学时,在全国高校中都不多见。 图书馆更是把此课的教学工作作为“重头戏”来抓,统筹规划,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合理配置授课教师,定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组织听课、评课、议课,进行教学讨论,及时修订教学大纲,积极参与全院评学评教,与专任教师同工同酬。这门课不但未现边缘化之颓势,反而呈现为一门图书馆的特色课, 特别是将手机引入教学之中,赋与这门课新的内涵、新的活力。

  2 智能手机与自媒体时代

  自 Web 2.0 兴起, 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的生成、共享和传播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参与创作, 这种新的趋势, 被形象地归纳为“不仅是全民上网, 而且是全民织网”,“Web 2.0 开启谛造英雄的年代”.时至今日,已是自媒体时代,所谓自媒体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 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 朋友圈、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大幅度降低了内容创建和发布的门槛。传播的途径从单中心化向多中心化演变, 传播方向则由单向演变为多向。 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32 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 5.27 亿人。 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 25.5%[1]. 全球微信用户业已经突破 6 亿人[2].

  几乎每一名大学生都在使用手机, 都在应用网络,每一名大学生都有网络世界的发言权。维基百科是一部由全体网民共同编写的百科全书, 而词条质量绝对可同专家媲美。 自媒体时代,权威被颠覆。 每一个大学生的力量都不可小觑,虽是草根,却都有潜力可挖。 馆员、 文检课教师的数量与力量都是有限的, 而每年 2500 名左右的文检课学生无疑可以制造、创造出丰富的信息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文检课的“创作”之中,这也是实现文检课教学资源乃至图书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的重要方式。

  3 智能手机在文检课的应用

  3.1 时代对文检课教师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90 后们逐渐跨入大学校门, 他们的成长恰恰伴随着 20 世纪最后 10 年数字技术的到来和迅速传播, 从幼儿园到大学他们的生活被数字音乐播放器、摄影机、电脑、手机和其他数字时代的玩具与工具包围着,可谓“数字土着”.相对“数字土着”学生而言,文检课教师只能称为“数字移民”[3]. 作 为“数字移民”,教师们如果还坐吃老本,唱老调,知识陈旧,教改畏难,文检课教学只能捉襟见肘、停滞不前,教学质量将严重受挫。

  WAP、Wifi、Apps、Apple Store、 安卓操作系统……这些应运而生的新名词, 要求文检课教师与时俱进,积极储备与更新相关知识。知识与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作为一名文检课教师首要的能力是学会;然后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传递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拓展能力、提升能力。学习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及其相关技术,向年轻馆员学,向身边人学,甚至是向学生学。 只有这样, 才能熟练驾驭这些新应用, 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知识的泉眼才不会枯竭。 今年以来 4G 手机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教师也要想方设法感受一下什么是 4G 手机, 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3.2 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产品的应用

  信息技术公司、 数据库厂商当下都将手机终端做为研发重点,移动阅读、移动平台统一检索、流媒体视频音频服务等纷纷涌现,如江苏汇文的“掌上图书馆”、超星公司的移动图书馆、手机知网、博看网的期刊移动阅读。以汇文的“掌上图书馆”为例,可实现馆藏纸质书刊的手机掌上搜索,如图书查询、预约、续借,评价与评论图书, 借助手机摄像头功能扫描图书条码进行快速查询、续借,短信、 E-Mail 分享,动态发布本馆通知、讲座信息……在文检课中,强烈推荐学生安装, 在课堂上详细演示如何为智能手机安装其客户端,非智能手机则可通过网页地址实现访问。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如 Apple Store 的完全免费下载安装,对安装环境网速的要求,手机直连电脑安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囿于经费,本馆可采购的资源平台有限,但只要厂商为本馆提供试用机会,一定毫不客气、充分把握,积极展开宣传攻势,广而告之读者,绝不因为是试用而放松工作标准,甚至是厚着脸皮主动联系厂商提出试用或是多次要求试用。 这样的厚脸皮很值得,既为文检课教学提供便利,也丰富了本馆资源, 更促进了本馆移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再以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例,本馆总计购买了超星的 15.5 万种数字图书,以教材、教辅类图书居多,多年来一直是教师应用为主, 而将超星移动图书馆引入,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大大提高了该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能够鼓励学生借助手机阅读专业图书,可谓一举多得。博看网的期刊移动阅读因没有经费,一直没有购入,但坚持积极主动介绍给读者使用,读者受益良多。

  3.3 手机拍摄(照)功能的应用

  拍摄(照)是手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在文检课教学中也可将其加以运用。网络冲击之下,图书馆传统纸质书刊借阅率持续下滑。为鼓励学生借阅,布置学生以下作业: 利用 OPAC 检索所学专业图书的索书号,并去相应的阅览室找到该书,要求学生用手机拍下图书的在架状态, 将图片发给老师。 虽略显苛刻,但能保证学生亲力亲为完成作业,熟悉借阅过程(如图 1)。 再以传统纸质工具书检索的授课为例 ,《辞海》《辞源》《康熙字典》 等对 90 后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让学生去亲自动手寻找,并翻开图书,拍下图书的片断, 运用现代技术体会中国国学的鸿篇巨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另一种传承,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辞海》《辞源》等的真面目(如图 1)。

  日常作业的点评讲解, 教师更可将学生的作业拍下来(如图 2),插入到 PPT 中,引起学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授课效果。

  文检课结课时, 不再安排上机考试之类的考核方式。而是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借助手机拍摄图片、视频、制作幻灯片,并走上讲台汇报展示。设计的主题有“你心目中的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图书馆数字资源应用”“OPAC 使用技巧”. 也可自拟题目,但一定要紧密围绕图书馆这一命题。且选涉及并涵盖文检课重要知识点。

  在此过程中, 教师从原来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教师在该模式中就好像导演,而学生就像演员,教师只有导出水平,才能保证给学生演员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领会自己的角色, 让他们独立地能动地完成作业[4]. 通过学生走上讲台一一陈述讲解,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挥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取长补短,提高质量意识、自信心及客观对待事物的能力。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甚至自掏腰包为学生准备小奖品,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评出最佳摄影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后期制作奖,甚至最上镜演员奖。文检课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运用视频处理软件,将多个视频文件合并,并配以字幕,背景音乐。 也可由擅长视频后期制作的学生帮助完成。

  最为重要的是, 在图书馆网站上设专栏加以展示,给学生一个承认和认可的舞台。网页不必非常精致复杂,只要能完整呈现学生的作品即可(见图 3)。学生们欣喜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或者说-作品,能够在图书馆网站上一一亮相,非常有成就感。作业中的题 不 能 过 于 宽泛,要有针对性,精品更可以成为图书馆网站的永久链接, 如以往的数据库使用指南多为 PPT/PDF 等文本格式,换成由学生创作的视频文件则更生动、直观,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

  3.4 微信、微视在文检课的应用

  微信业务一经推出, 就以其免费、便捷、可移动等特征吸引了 90后大学生的眼球。 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 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点“赞”.鼓励学生将文检课的学习片段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上,特别是学习心得、图片、视频截图,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下自己难忘的大学学习生活。 大学生们是乐于接受并尝试这样的学习方式的。

  自媒体实现了以人为本, 创造了一个更简便的信息发布传播平台。 用户既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影响一大批受众;也可以选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源,信息经过不同受众的不同组合,便成为了个性化的发布平台。作为腾讯一款独立的 App, 微视的定位是基于开放关系链的 8 秒短视频分享社区, 用户通过 QQ号、腾讯微博以及腾讯邮箱账号登录,可以将拍摄的短视频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腾讯微博。 8秒短视频也可讲述故事;分段拍摄,操作简单,给学生创意无限;视频流量和图片一样小,观看流畅;支持 QQ 号、腾讯微博帐号登录,实现互动;同样支持转发、评论和点赞 3 种互动形式;同时支持将视频分享到腾讯微博、微信好友、朋友圈,腾讯好友关系圈。

  不能强制, 只能是鼓励或是建议学生精选 8 秒视频的微视。

  3.5 手机应用于文检课之惑

  学生的手机先进程度不一,差别较大,特别是我院农村生源占到 1/3 强,为数不少的学生是特困生,没有智能手机。 手机在文检课的应用要兼顾到这些经济基础不是太好的同学, 不能因此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利用图书馆必然离不开网络, 利用学校无线宽带网络可以降低其流量使用费用,提高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积极性。而对于我院等网络基础设施不是非常理想的高校来说,必然影响读者的应用热情,阻碍手机在图书馆的应用。 归根结底,有车无路是不可取的。

  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结合网络就像一个百宝箱,功能强大、乐趣多多。 渐渐地,这令人着迷的东西不仅仅占用了我们的时间,甚至占据了我们的心灵。许多人把哪怕半分钟的时间都习惯性地用其来填补。有识之士为此提出警告: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话看似严重,但发人深醒, 必须时刻提醒学生控制利用手机的时间,切莫产生手机依赖症。

  手机不单是在文检课, 已经渗透到图书馆的各项业务之中: 馆藏书目查询预约, 学术资源检索阅读,培训讲座通知发布,推广移动阅读,让学习无处不在,教参资源触手可得、随心而用……在文检课教学之中强化手机与移动互联网已是文检课教师的重要职责。 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积极应用会让文检课更上一层楼,并实现双赢。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献检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