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2006年,Schubert与Glanzel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提出了“跨国偏好(cross-national preference)”,即期刊论文中的跨国合作、跨国施引与跨国被引【1】。基于此,他们以国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组指标分别用于测度“合作偏好(co-author ship preference)”、“引用偏好(cross-reference preference)”、“被引偏好(cross-citation preference)”.
笔者参照Schubert与Glanzel对“偏好”的界定,以作者为对象,从研究主题、合作、施引三个方面分析作者的“学术偏好(research preference)”,用于量化分析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术倾向。具体而言“,学术偏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见图1):①“合作偏好”,即指定的作者偏好与哪些国家的哪些作者合作发表论文;②“主题偏好”,即指定的作者偏好研究哪些问题;③“引用偏好”,即指定的作者偏好引用哪些作者的哪些成果。基于此,作者的学术偏好在其论文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参考文献中得以体现。
在国内的图书情报学各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发表的SCI/SSCI论文数量相对较多。因此,笔者选择以文献计量学者为样本做国际比较。根据国内外文献计量学者发表的国际期刊论文,可将这些学者划分为四类:(A1)中国大陆学者;(A2)境外华人学者,这些学者在大陆接受过教育后在国外任职;(A3)与大陆学者频繁合作的境外学者,其中不含在大陆接受教育或任职的学者;(A4)很少与大陆学者合作的境外学者。
这种划分方法考虑了以下因素:①学术环境,因为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科研体制不同、学术环境不同,因此学术偏好不同,这些区域的学者需要区分对待;②教育背景,有些从事文献计量研究的学者在中国大陆接收本科教育之后在国外接收研究生教育并就职,他们与中国大陆学者有相同的教育背景,但学术环境的不同导致学术偏好不同;③科研合作,国外文献计量学者中有一部分频繁与中国大陆学者合作,而另一些则不然,这也导致学术偏好的不同。本文旨在比较这四组学者在合作、主题、施引等方面的学术偏好。
2 数据与方法。
在文献计量学领域,《Journal of Informetrics》、《Sciento metri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 ence and Technology》三大期刊均位居SSCI数据库中图书情报类期刊的前10位,刊载了大量优秀的文献计量学论文,后者同时也刊载了图书情报领域其他优秀论文。笔者根据作者在这三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确定作者样本。首先,笔者根据以下检索式检索中国大陆的文献计量学者,以及与中国大陆学者频繁合作的境外文献计量学者:
地址: (Peoples R China)精炼依据: Web of Science类别=( 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 AND来源出版物名称=(Scientometrics O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 Journal of Informetrics)索引=SSCI时间跨度=所有年份从作者精炼排序中按发文量选取前10位大陆学者与前10位境外学者如表1所示(其中剔除了在《Journal of the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大量非文献计量论文的作者)。
然后,笔者根据以下检索式检索在境外工作的华人文献计量学者,以及境外很少与中国大陆学者合作的文献计量学者:
出 版 物 名 称: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OR出 版 物 名称: (Scientometrics) OR出版物名称: (Journal of the American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索引=SSCI时间跨度=所有年份排除上面20位作者之后,从作者精炼排序中按发文量选取前10位境外华人学者与前10位境外非华人学者,如表2所示。
在确定表1与表2中40位文献计量学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笔者重新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40位作者的所有被收录论文,构成本文的数据集。该数据集中论文数量比表1与表2中的发文量大。
对于上述四组文献计量学者的比较,笔者分别采用了合作网络分析、共词分析、引用认同等方法,从合作、主题、施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计量学者做比较。据统计,在过去几十年中,学术论文(主要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2-4】.一篇学术论文中国际合作的认定依赖作者之间的合作【5】,也就是说,一篇论文由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那么这篇论文就属于国际合作。
从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与所属国家/地区来看,发文类型主要有三种:
①不合作,论文中只有一个国家/地区和一个机构;②国内合作,论文中只有一个国家/地区,但有多个不同的机构;③国际合作,论文中有多个不同的国家/地区【6】。国际合作的动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地域因素,地域越近的国家/地区之间合作更便利;②相似性,例如研究相似性、机构相似性、社会相似性、文化相似性都为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合作提供便利【7】。常用的国际合作测度指标有“双边合作测度指标:Salton指标”【8】和“多边合作测度指标:多边合作指数”【9-10】。
同一篇论文的多个关键词两两之间称为一次“共词(co-word)”.共词的两个关键词之间存在潜在的关联,共词次数越高,关系越密切。基于关键词之间的共词关系,可以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挖掘论文主题的静态结构与动态演化【11-13】。
引用认同的概念最早由情报学家Howard D.White提出,他认为某作者引用过的所有作者的集合即为引用认同【14】。国内,武夷山等人【15】最早介绍引用认同的相关研究。一次引用认同率是指只被引用一次的作者的数量所占的比例【16】。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作者的引用认同越广泛,但同时也越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