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主题我需要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论文
需求说明关于丝绸之路发展,经济发展的近五年参考文献
求助时间2021-06-14 10:10
您好!根据您的需要,学术堂整理了3篇近2年关于丝绸之路发展,经济发展的参考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经济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供您学习使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其他文献,请告知论文标题和来源,方便我们快速查找整理!
第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经济的影响
作者:宋巍
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摘要:陕西和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西部开发的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支点,为陕西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机遇,对陕西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有所作为,共建共商共享共赢,把陕西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高地。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 新起点;
陕西是实施一带之路的新起点,核心区位,发挥自己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域的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将陕西省推到国家发展战略前沿,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有着重大的新机遇。
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陕西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机遇
1.1 陕西有着广阔的丝路文化和产业发展。
早在汉唐时期,长安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贸易都会,是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顶峰。后来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发生政治战乱,经济发展进入低谷。15世纪后,西方进入产业革命,世界贸易由陆路转向海洋,兴盛了1700多年的丝绸之路陷入沉寂。2008年,中国等十多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意见书,丝绸之路迎来一个新发展期。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陕西文化交融提供新机遇。
陕西具有优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资源。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交流通道,它广泛吸纳了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首先要搞好亚欧文化交融。陕西是文化大省,文化、旅游发达,融汇了各国文化,继承古丝绸之路包容、开放、合作的精神内涵,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丝路精神文化,打造文化精品。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陕西产业发展提供了良机。
陕西工业体系完整,电子信息、航天航空、工程机械、能源化工,拥有丰富的水土、矿产和数控机床,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体系。以农牧业、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中亚五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雄厚。基础工业、军工企业、科技教育实力不强。陕西全方位加强中亚五国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共同发展。陕西优质装备企业走出去,为丝绸之路沿线五国注入强大动力,为陕西高端装备产业提供广阔市场、技术指导、科研服务。
1.4 为陕西资源互补经济互利双赢地提供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的基础上的中亚国家,哈萨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经济结构单一,陕西通过投资这些国家基础设施,促使这些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增长了陕西对外投资,实现自身经济结构升级,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陕西可在基础设施投资、技术转让方面提供支持。
2 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支点
2.1 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
陕西西安上接甘陇,下连巴蜀,东向豫鲁,南向浙楚,是中国西北的门户,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动脉。中亚班列“长安号”自开通至2016年8月,运送货物总量约40万吨,出口货值4.55亿美元。是海外陕西品质西安的体现。陕西高速公路通里程超过5093公里,铁路里程超过490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242条,架起一条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航线39条之多,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开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正在顺利进行,网上丝绸之路持续延伸。
2.2 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加强。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网络平台国际大会、国家电影节艺术节活动影响力提升,开通了20多条丝路旅行路线,涉及中、哈、吉三国的“长安-天山道路网”申遗成功。
2.3 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注入的理论源泉。
2019年4月26日至28日,中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15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首届高峰论坛的各项成果顺利落实,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3 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向西发展的支点
3.1 陕西有完备的产业基础。
陕西西安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通信、光伏与LED、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汽车、生物医学、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八大产业集群。陕西宝鸡被誉为“中国钛谷”,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近400户,形成汽车、钛及钛合金、机床工具、石油装备、煤化工、酒类、轨道交通、航空安全装备、太阳能光伏九大产业集群。陕西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主要是制造业,陕西可向西亚国家输出先进产品制造业,通讯、农业、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陕汽集团的陕汽重卡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每年出口量达7200辆,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燃气等矿产资源,为陕西提供可靠能源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3.2 技术输出。
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经形成,西安高新区和杨凌示范区,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项目之一,陕北、陕南正在打造为科技含量高、富有潜力的能源化工基地,绿色产业基地。要推动中亚五国与陕西省技术交流活动,转化为陕西与中亚五国发展贸易关系的动力。
3.3 陕西产业合作平台建立。
欧亚论坛2005年创办以来,成功如期举办,2015年欧亚论坛吸引全球53个国家地区企业代表,境外参展商500多个,参展企业200多家,实现交易额近50亿。2016丝博会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10.5万名客商,6200家企业商参展参会,展销特色商品2.3万种。随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哈萨克斯坦8处遗址,吉尔吉斯斯坦3处遗址,以丝路之旅为主导的旅游业,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给陕西西安经济发展,能源合作,产业互补,城镇化建设等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陕西西安紧紧抓住机遇,积极按照“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共建丝绸之路宏大战略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郭立宏,任保平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6月版.
[2]任宗哲,白宽犁,谷孟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月版.
第二篇: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蕾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渐渐无法适应我国当代的经济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方式才是延续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空间计量模型;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技术创新资源分配十分不均衡,整体创新水平不高,有些地方仍然延续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区域经济质量提升实现对中国经济带动式发展,树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新形象,帮助各地政府有效制定创新政策,进一步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产出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效率,使各区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技术创新水平评价
区域技术创新水平评价应该基于客观数据之上,由于变量间存在一定的共线性关系,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处理,以主成分分析后的变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由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相互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用这些指标探究区域之间的技术创新空间关系会使得信息重复,从而导致分析变得困难且结果说服力不足。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不仅能反映原来指标体现的主要信息,且避免了信息重复导致的虚假性。根据表1选出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构建主成分分析法所需要的变量及编号: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编号
以上述技术创新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x=(x1,...,x9)以各省GDP作为被解释变量y,由于各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其量纲和数量级存在差异,因此,对所有变量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即
其中,xi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表示该评价指标的均值sd(xi)表示该评价指标的标准差。由于变量间存在一定的共线性关系,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分别对2018年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结果保留3位小数):
表2 技术创新投入能力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3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2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7.2%,表3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2.7%,均已充分提取原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的数据信息。因此,选取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指标的前3个主成分以及产出能力指标的前2个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后续分析,记作Z1,Z2,Z3,Z4,Z5。其中,Z1表示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的综合实力,Z2表示用于技术创新投入经费的支出,Z3表示技术创新投入的课题及项目数,Z4表示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综合实力,Z5表示技术创新产出总值。对2012-2017年主成分分析因子个数与2018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述指标作为解释变量Z=(Z1,Z2,Z3,Z4,Z5),各省份GDP值作为被解释变量y,以各省份地理空间位置结构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其中权重矩阵是行标准化的,构建如下SAR模型:
其中,ρ表示空间自相关,其值的大小表示各省份经济之间的自相关强度,ε~N(0,σ2In)。根据上述MCMC抽样方法,本文上述相应参数设定为a=b=1,c=0,T=I5,λ=0.1。
三、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空间相关性检验。在进行空间计量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目标区域之间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根据Anselin的空间计量理论,区域间地理空间距离相对较近的省份之间的技术创新溢出的关系,比地理空间较远的省份之间更为密切。空间自相关能够刻画空间单元属性值的聚集特征,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反映了考察变量在全部区域范围内空间相关的整体趋势,常用的检验指标是1948年Moran提出的全局Moran指数(Moran’s I)。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省份的GDP,Wij是行标准化的空间权重矩阵,其中若区域i与区域j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相邻,则令Wij=1,否则Wij=0。本文根据各省份地理空间位置,以rook方式构建权重矩阵。根据2012-2018年各省的GDP值,可得这几年的Moran’s I值如图1所示:
图1 2012-2018年Moran’s I值趋势图
由上图可见,Moran’s I值总体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可见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扶持,“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我国各省份经济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明显,因此,建立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四、实证检验
1. 变量选取与数据整理
通过结合Gibbs方法和M-H方法,利用R软件对未知参数进行10000次迭代抽样,直至马尔科夫链收敛为止,取后5000次抽样作为参数的抽样结果,根据上述MCMC方法对模型参数就行估计。在对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例分析时,本文对2012-2018年数据分析的结果如表4(结果保留3位小数):
表4 2012-2018年参数的估计结果
2. 实证结果及分析
从实证结果来看,应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关系是可行的,其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际值相差无几,验证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省份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的综合实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呈现出负向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在逐渐降低,表明我国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在减弱,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技术创新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周期较长,在较短时间内对经济的影响不明显。技术创新投入经费的支出对区域经济的主要呈现出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也在逐渐减小,可能是由于国家战略的扶持以及建设科技强国的需求,GDP中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占比在逐步增加,导致技术创新投入经费的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甚至呈现出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的课题及项目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小且影响程度相对其他指标的影响程度也较小,可能是由于技术创新投入的课题及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其课题及项目结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间也较长。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综合实力及技术创新产出总值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均是越来越大,表明提高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加大对技术创新前期投入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科研及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提高高校及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增加高等学校R&D课题及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的数量及质量;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合作交流,提高技术创新资源到经济效益的转化能力。同时,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对提升区域经济及综合国力也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部分区域的资源优势,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推进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1]Anselin L. 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J]. Economic Geography, 1988, 65(2):160-162.
[2]Lee L. Asymptotic Distributions of Quasi-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s for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s[J] Econometrica,2004.72(6)-:1899-1925.
[3]Conley T G. Econometric modelling of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J].1997.
[4]Kelejian H H, Prucha I R. A generalized moments estimator for the autoregressive parameter in a spatial model[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9. ,40(2):509-533.
[5]詹姆斯勒莎杰,凯利佩斯著肖光恩.杨勇,熊灵译空间计量经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第三篇: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林杰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摘要:南海是中国与世界连接的重要纽带,也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以南海为中心走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的同时,也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步入21世纪以后,世界的经济与政治也有了全新的面貌,面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新的形势,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所产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南海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南海区域,并对其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南海地区;区域发展;
南海作为中国四大外海之一,地理位置独特,自古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古时,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主要活动区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南海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底资源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所谓南海区域,指的不仅是南海海域,还有其周边的国家及地区。自汉代开始,南海区域就已经形成一个联系的、统一的内部体系,影响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东南亚地区情谊深厚的象征,也是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重要通道,又被称之为"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分为东海航线与南海两条航线,其中南海为主要活动中心,所以也称南海丝绸之路;中外商人就是通过这条路来进行丝绸、茶叶、香料等商品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贯穿历史两千多年,是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沟通最为重要的桥梁。它在秦汉时期形成,三国至隋朝一直都处于发展时期,在唐宋时期开始繁荣,又于明清时期开始转变,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涵盖贸易、渔猎、航海、宗教、文化传播、异域考察、国家外交等多重性质,内容十分丰富。以贸易为例,自秦汉至明清期间进出口商品非常多样化,主要输出商品一般为丝绸、茶叶、糖、五金、中药、漆器等,输入货物主要包含香料、药材、珍贵的珠石以及金银器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0年10月组织考察团从威尼斯出发开始对“海上丝绸之路”沿岸港口进行考察,并于1991年2月14日在泉州结束考察,同时召开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后来又有不同的专家针对“海上丝绸之路”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著书,对20世纪中国学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全貌进行了呈现,同时还评述近30年对“中国海上丝路”的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展现了中国在最早的海洋强国时期,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串联起贸易与外交之路,并以“丝绸”为媒介与沿岸各国人进行了平等交易、友好交往,呈现了丝路的核心价值,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对比西方占领北美、澳洲等土著民族家园,几乎将世界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殖民地化的行为和带有侵略和殖民性质的海洋文明,再观郑和率众七下西洋,人数之多、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航迹之远,不但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其平和友善的气度和德行更体现了“大国外交”的精神与气度。
中国一向将和平发展,作为长远的国家战略,深刻奉行“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始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决不搞侵略扩张、争夺霸权,是坚决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在南海问题上,早在1978年邓小平先生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而此后中国领导人也在诸多国际场合对这一立场进行了表述。2013年,习主席在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示愿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建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而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期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更强调了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海上丝路将成为中国与周边各国友好交往的动脉与桥梁,并为周边外交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已把“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推动海上丝路的建设。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对南海区域的影响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宏观作用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需要参与并影响国际及地区的规则重建,以应对亚太的平衡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不仅可以让我国更加充分的发挥综合国力,有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同时能够实现我国参与并主导国际规则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争夺的目标,打破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战略“牵制”和“防范”,为建立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国际及地区新秩序起到推动作用。中国的崛起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建设,是中央周边外交理念的贯彻与落实,释放和平发展的信号,并以此为切入点,立足于“经济合作”,避开南海岛礁争端的敏感话题,让南海冲突得到缓解,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若想实现与世界共同发展,向世界强国不断迈进,就必须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牵引,目前外向型的中国经济对海洋依赖度正在逐渐增高,而随着国家的发展依赖程度只会与日俱增,伴随着中国日益扩大的海外经济,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拓展和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可以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周边各国共同发展,在造福中国与东盟的同时,也可以造福东亚以及中东地区。海洋空间的开发不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使我国的海洋能力得以提高,使中国海上力量尤其是中国海军得到建设,以保障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及海上运输航线的安全。
(二)促进区域的文化交流
传播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特征表现在中外佛教僧人的频繁往来的文化交流。隋炀帝时期就十分重视海外贸易的加强与友好交往的保持;唐朝建立后,还特别设置了“市舶司”,对海外贸易进行专门的管理,兴盛时期,重视商业的阿拉伯人远渡重洋进行商业贸易;到了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更加兴盛,西方传教士漂洋过海的进入到中国。南海区域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承担着交通枢纽和海上要道的作用,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多个领域再次不断交融,文化交流的繁盛也使得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三大宗教,在当时成为了南海文化的主流,形成了多样性的文化信仰。
(三)提升了南海区域的国际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重要的海上航线,不仅承载着本国的海上贸易。中国作为当时的世界中心,也承载了许多国家的海上贸易;作为国内和国际上的重要航线,南海区域自古就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清朝后期,随着中国国力的衰退,南海区域就成为了西方列强的主要争夺对象。21世纪以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南海区域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南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基础资源,涵盖了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甚至可燃冰资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南海也成为各国竞争的重点,使得南海的战略地位更加提升,从而推动了南海区域国际地位的提升。
(四)促进了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之前,海南区域受自然因素、客观条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孤立,而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各个国家在这里展开贸易、文化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开辟之初就使得中国在贸易往来中发挥了主导地位,随着朝代的更迭,管理政策与制度也愈加成熟。时至宋朝,尽管中国社会仍处于各民族分裂割据的状态中,中国社会经济的总量却已经居于当时世界首位,虽然明清以后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海上贸易总量大幅度下降,但却增加了南海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促进着经济的发展,而海上丝绸之路也为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有着极大的海洋发展潜力,在国际大环境中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结合南海区域等自身优势,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定能在挑战中获得发展机遇,实现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黄金纽带,不但带动了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文化上的繁荣,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尽管在历史的某一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基本停滞,但历史的兴衰带给我们经验和教训,也可以助力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海洋经济与海洋贸易,对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地区的经济文化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坚持一带一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平稳发展是促进南海区域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浅谈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发展的影响[J]琼州学院学报.2016,23(1):25-29.
[2]徐晓东,乔志环南海区域内贸易现状及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5(6):74-82.
[3]林亚将护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海盗防范区域合作法律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7):186-192.
[4]张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南海周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探讨[J]东南亚研究,2016,(6):11-19,30.
[5]张玉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南海话语权的提升[J].和平与发展2019.(6):70-86.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技术进步与构建制度变迁的互动发展,将数字经济领域自下而上的万众创新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相结合,通过构建完善的法规政策保障体系、健全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