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主题新媒体文体写作与传统媒体文本写作的区别
需求说明新旧媒体文本写作的特点区别概念参考文献
求助时间2021-11-24 18:02
传统媒体的代表是电视、电台、书籍、杂志、报纸等等;而新媒体就是在手机、电脑里一些内容的载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微信、微博、直播、短视频等等。因此,新媒体文本写作与传统媒体文本写作相比,更加注重读者的需求,写作更加即时和随意,受众群体很广泛。下面整理了几篇关于新媒体文本写作的参考文献供你参考!
第一篇: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写作转变的研究
作者;刘慧
单位:少年文摘报社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的发展速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态势。媒体似乎一夜之间有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别,好多媒体人在传统媒体的写作模式中挣扎、改变,也努力在媒体的发展性视域下,快速适应新媒体的写作,满足新时代受众的阅读需求。但是任何事物的转变都是需要一个过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也不例外。
关键词:发展性;传统媒体;新媒体;区别;转变策略;
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一下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一张报纸了解天下新闻、身边新闻,打开电视、广播知晓天下事的时代,显然已经成为过去,更多的人通过小小的手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新闻,赏文学,甚至看视频。传播媒体变了,那么过去的媒体写作也要随之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与受众的需求,也适合他们利用碎片化的阅读。但是,任何事情在发展前进中,都会出现短暂的撕裂过程。媒体的这种撕裂,重要是传统媒体载体向新媒体载体的变化,传统媒体写作向新媒体写作的转变,还有对受众的重新认识等。过去媒体写作虽然是为受众服务的,但从写作语气和方法上看是与读者有距离的,写作是写作,阅读是阅读,清清楚楚。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感情是疏离的,传播形式也是我写你看。而现在,新媒体的写作,写作者与读者的地位变得模糊,写作模式也从过去我写你看,变成我讲你听,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近了,情感深了,更容易产生共情了。但是长期受传统媒体写作模式的影响,让媒体人的写作模式一下子转变成适合新媒体风格与特点写作,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也需要有效的方法。
借此,笔者就发展性视域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写作的转变,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君共勉:
一、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写作转变的必然性
任何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就会出现新旧的区别。媒体的传统性与新时代性,其实就是新与旧,过去与现在的区别。可以说很久以来,媒体人都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人们也通过读报纸、看电视进行自我见识的提升,自我认知的增强,自我素养的完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一种快餐式的、碎片化的阅读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写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求,所以,新媒体出现了。人们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各个新媒体平台,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新闻。甚至大数据会根据读者平时的阅读喜好,把他们关注的内容及时推送过去。虽然,新媒体碎片化的阅读,也有它的缺点,比如,消息不准确,阅读缺少系统性等,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都在赶时间,他们在路上,在用餐时,在临睡前,翻翻手机,就基本上能满足他们对这一天新鲜事、新鲜人或者相关政策的了解。所以,传统媒体以及其写作向新媒体转变是一种必然,也是发展性视域下,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阅读的需求,实现媒体传播范围更大、更广的目的。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写作的区别
(一)互动性上的区别。
人们把传统媒体的写作称为“自嗨式”写作。主要的原因就是与受众没有互动性。传统媒体写作,是站在读者之外,甚至是之上,告诉读者这件新鲜的事,也可以是通过一篇小说或者散文给读者讲述一个故事,所以它的写作是封闭式的,写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考虑受众或者读者的感受和需要,写作完全站在自我的立场,写自己认为能写、想写、要写的东西。而新媒体写作,主要考虑的是读者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所以新媒体写作更具个性化、人性化,也更具针对性。它的写作模式不是说我写好了一篇文章或者新闻交付于你,而是站在受众或者读者的立场上,先是了解他们的需求,再从他们的需求点出发,写出他们想看的内容、想了解的新闻。即使是媒体中必须要报道的,要履行责任的一些内容,如消息、通讯,在新媒体上,它的写作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站在与读者、受众平等的地位,是与他们分享,通过分享形式,满足传播的需要。
(二)写作时段上的区别。
传统媒体写作,大多是在一定的计划后,做好一切准备后才进行写作。比如,新闻需要进行采访后,再整理资料发表消息。这种新闻的传播时段,可能是相对滞后的。而新媒体下,不管是抒发心情的随笔写作,还是新闻报道的消息和通讯写作等,它的即时性特别强。比如,一个媒体人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新闻素材,如,车祸、火灾、群体性的纠纷等,可以随时拿出手机写出简短的消息,再通过采访、调查,写出完整的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比如,我们每一个人,在街上碰到了感人的事件或者新鲜的事件,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或者穿着奇特的人或新鲜的事等,都可以随时写成随笔或者完整的,能讲清楚事情的片段,配上图片发到自媒体或者朋友圈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传播,满足一部分读者阅读的需求。这种即时性、随意性写作的传播形式,放在过去传统媒体写作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仅仅是载体有限,人们脑海中还没有人人是媒体、人人是传播者这个意识。当然,这里的“人人传播内容”,仅限于传播正能量,传播温情、温暖的东西。
(三)受众的区别。
传统媒体写作也好,传播也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你只有买了报纸或打开电视才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新闻。还有你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固定时间。这就大大缩小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而新媒体的传播,只要你有一部手机,你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新闻。而且媒体平台的多样性,能根据受众的不同需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字、视频或者图片,也可以直接打开语音,边走边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三、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写作转变的策略
(一)写作要注意多样化。
网络时代的读者,他们更需要多元化、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形式。所以,传统写作中的严肃性、深度性、完整性等,已经不适合大部分新媒体平台传播。当然这里比较深度的,一些严肃的平台,还是在向新媒体写作的过渡中,融入了一些传统媒体写作的严肃性、深度性、完整性,让读者通过新闻或相关的一些报道,能了解完整的事件。但是,结合新时代的读者需要,惯性的、单一的传统媒体写作,还是要注意向多媒体转化。首先,要有平台意识。在写作时,要考虑平台一些固定的受众,针对他们口味,写出能满足他们的新闻。让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平台中,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同一件新闻;其次,写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用故事、讨论、新闻,也有视频、图片等,这就使传播有了更多的渠道、更强的针对性。
(二)要重视标题的写作。
自从新媒体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总能看到什么标题党这样的说法,虽然我们不提倡夸张、不符合实际和内容的标题写作形式,但这也说明一个现状,就是快餐式阅读形势下,好多人真的只想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这一篇新闻报道或者文学作品中的关键信息,或者通过标题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比如,《这才是国际大事件 真正的考验来了!》这个标题就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一看标题,读者就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国际大事”,什么“考验”要来了,带着这些疑问,就能让读者打开链接,进行阅读。再比如,一个故事文的标题《34岁,我卖掉房子,买了一艘船》,乍一看,也会给读者好多疑问,为什么要在34岁卖掉房子,买一艘船干什么?这也就让读者不由得想打开看看,读者有了这个想法,并动手打开了链接,传播的目的就实现了。可见,标题在新媒体写作中的重要性,这也是传统媒体写作向新媒体写作转变的一个主要方向。
(三)写作要有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写作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比较有局限性,更重要的是缺少与读者或者受众的互动性,这就让传播缺少了温度,受众很难与传播者之间产生情感的连接,传播是单向的,也就是“我写了,我发了”能不能真正实现传播这个目的,传播者其实也不知道。而新媒体写作与传统媒体写作相比,它需要有更多的互动性,它需要读者或者受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实现“我来了,我看过,我参与过”这样一种或简单或复杂的互动过程。所以,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或受众需求,写作一定要向互动性上转变。
总之,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写作虽然还没有,也可能不会真正退出传播的历史的舞台,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受众对于阅读方式的变化,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作为写作者、传播者,我们必须要在传统媒体精神和写作基础的滋养下,向新媒体写作过渡,甚至是快速转变,写出更适合这个时代的读者、受众需求的新闻或者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郭雅楠.新闻消费社交化移动化︰看什么,怎么看,相信谁?——牛津路透新闻研究院《2016年数字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6(7)32-42.
[2]史莺.新媒体新闻的写作特点与发展策略探讨[J].采写编,2016(05);77-79.
[3]陈红妹,张志强.论新媒体新闻的写作特点及发展趋势[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8(01):64-67.
引用格式:刘慧.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写作转变的研究[J].采写编,2021(03):165-166.
第二篇:浅谈新媒体写作中的短平快
作者:李鸿
单位: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
摘要:在科技现代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数码产品尤其是手机已经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手机屏幕。那么在浩渺的信息大潮中,如何吸引读者,如何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便成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写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我认为新媒体写作的方法虽然众多,但有一个是非常首要并且关键的,那就是短平快的写作手法。
关键词:新媒体;写作;短平快;
作者简介:李鸿,哈尔滨日报文体编辑室主编、主任编辑。;
据百度百科介绍,短平快最初是排球运动中的一种战术术语,一般指二传手正面传出速度快、弧度平的球的同时,扣球手在距其2米左右处跳起截击二传手平拉过来的球。可根据战术需要,利用球网位置,提前或错后击球。这种扣球战术由于速度快、弧度平、空中击球点多,因此威力很强,还可用以掩护而组成多种集体进攻战术。此后引申开来,也指那些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技术开发项目。那么在新媒体写作中,要如何做到短平快呢?
短——一语中的
已经有很多调查统计数据和心理分析数据表明,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人能有耐心看超过一手机屏幕以上的文章。因为如潮涌动的信息流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沟通的成本和效率,获得信息的快速和精准,换言之,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功利了。这就要求我们用最短的词句、最精炼的语言传达出最大限度的信息。
在语言的短小精炼上,中国的古典诗词可以说做到了极致。比如最早记录在汉代典籍中的一首名为《弹歌》的诗词: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全诗仅8个字,却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从制作工具到打猎获取猎物的场景极为凝炼地表现出来,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堪称中国诗词上最短小的诗。
抛开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力和历史意义不谈,只谈他的遣词造句,我们会发现,这首诗运用了省略的手法,省掉主语,只保留动宾结构,每句都以动词引出,突出画面感,从而使整诗的节奏更加明快,得以暗合诗词所表现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理出把文章写得短小精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少铺陈多直述。我们从小接受的写作教育中有“虎头”之说,即是要将文章开头多渲染多铺垫之意,而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恰恰是要尽量缩短文章开头介绍背景和导引的笔墨,我们要相信读者的理解力,他能够打开链接进来看这样一篇文章,自然是对这个事件或者相关论点有些微了解,我们大可将前情提要一笔带过,直奔主题。
二是用语干净利落。有一首记录古代制鼓秘诀的诗,全诗最开始也就是20个字:“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下雨,打起一样音。后来有一个秀才觉得太哆嗦,将其改成紧紧蒙,密密钉,晴和雨,一样音。”后来又有一个秀才认为还是不够简化,又改成:“紧蒙密钉,晴雨同音”。从20个字到8个字,整个制鼓的工序以及鼓制成以后的音响效果依然能完美表现出来,可谓绝妙。因此在我们的行文造句中尽可以大量删减,只要上下文仍然能够连续顺畅,不使人产生歧义,不影响全文内容,都可以简之删之。鲁迅曾说“写完文章后至少要看两遍,要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三是意尽言止。事件叙述完毕,观点表达清楚,文章大可以结束,不必为了凑字数而拉长篇幅,更不必为了表示某种客套或者谦虚而画蛇添足。据记载,唐朝有一个秀才叫祖咏,他在科举考试中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按照考题依韵作诗,而是只写了四句,这首叫《终南望余雪》的命题作文是这样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考官自然是认为他的文章不符合规定,问他为什么,他则说“意尽”,说什么也不肯再添一个字。
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借雷峰塔的倒掉,赞扬了白娘子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文章结尾只用了两个字:活该,却将人民对“镇压之塔”倒掉后无比欢欣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干脆痛快,嘎然而止,却回味无穷。
平——直线行走
在平面几何学上,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因此我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切忌转弯抹脚,要直抒胸臆。唐朝着名诗人白居易有首《夜雨》诗,开头两句便是直抒胸臆写法最好的例证: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开门见山,直接写出想要表达的人和事,都是平铺直叙,却又层层递进,展现了强烈的情感色彩。但这种直抒胸臆的平直写法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真。所谓直抒胸臆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要有真情实感,心里有什么便说什么,不可牵强作态。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知识的感受,是写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两条。”亲身体验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我以我手写我心,文章本是无情物,唯有真心最动人。
二是顺。要与场景氛围相适应,上下衔接,直得适度,抒得恰当,自然发展,水到渠成。很多写作人都曾经表示,在情绪发生的当下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会很顺畅,几乎是一气呵成。而那些思来想去、辗转腾挪之后的文字则因费时费力而稍嫌迟滞。故在行文的过程中,也要有起承转合,若有阻涩之感,反是欲速则不达。
三是平地微澜。在写作上直线行走,并不意味着就是一马平川,毫无变化,而恰恰是如古语所云的“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有起伏,要有转合。清代袁枚这样说: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正所谓平铺直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而是要善于抓住其中的“不平”之处,着力描写,以微澜掀起巨浪。
快——情感共鸣
在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体系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共情能力”,就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而在新媒体写作中的一个终极目的就是唤醒并提高人们的共情能力,简言之就是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如何引起情感共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画面感如身临其境。唐代柳宗元有一首非常着名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只是用简单的笔墨就勾勒出了一幅天地与人的画面,读完之后我们便仿佛置身其中,从而感受到画中人孤独而又坚定的心情。
二是代入感以缩短心理距离。请看这样一段文字:“上午,和两个朋友坐在岛上的八角亭闲聊,亭子旁边站着一位穿着白色短袖,梳着马尾的清爽美女,看她东张西望的动作,像是在等人。”这段文字其实是从第一人称开始入手的,但整段文字并没有出现“我”,这便有了很强的代入感,使读者能够走进情境当中,以此我代替彼我,再辅之以详细的画面描写,便大大缩短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因此,那种在写作中言必及“我”的写法是不提倡的,那样反而会引起读者的抵触情绪。
三是话题感以吸引眼球。在什么都要讲流量的新媒体写作中,设置一个能吸引大众眼球的话题是迅速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的捷径。话题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与己有关,一种是与己无关,前者主要是家庭类、情感类、生活类内容,后者则可以是国家大事国际局势,也可以是娱乐八卦社会万象,与己有关的话题要讲究实用有效,与己无关的则可以新奇有趣。成功话题的选择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当今时代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人们在阅读中即便有深入探究之心,也往往会在实操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浅尝辄止。短平快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媒体写作手法,既能避免无用信息传播浪费时间,从而满足人们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还能使人们产生共人、共事、共情、共理的社会效应,是值得大力推荐和提倡的一种传播手段。
引用格式:李鸿.浅谈新媒体写作中的短平快[J].新闻传播,2019(13):117-118.
其他参考文献推荐:
[1]李雨婷.浅论移动新媒体写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改变[J].新闻传播,2021(01):31-32.
[2]田晔.论新媒体写作的技巧——以微信公众号写作为例[J].记者摇篮,2020(11):50-51.
[3]梁洁.新媒体视域下的移动媒体写作论[J].戏剧之家,2019(36):194-196.
[4]刘晶.论移动新媒体写作的新变、机遇与挑战[J].写作,2019(04):61-65.
[5]王园园.从非常规搭配看新媒体写作的语言风格——以咪蒙公众号为例[J].新闻传播,2019(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