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信息经济背景下企业运营管理的新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6 共3490字
论文摘要

  美国着名作家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会的第一次浪潮---农业经济,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才形成,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只需数百年时间完成,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则只需要短短的数十年即可建立。而今,信息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企业新的经营管理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既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获利机会,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在信息经济下如何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降本增息的目的,是每个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经济的含义及特点
  
  1.信息经济的含义
  
  信息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产生,美国通过高新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工业经济向先进的信息经济转型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就业率逐年降低,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职位,其成就归功于程序化、科学化、数字化的信息经济的发展。
  
  信息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农业经济通过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获得利润,是典型的实物型经济。而工业经济通过机械化的生产,大规模地经营增加营利,是强调原材料、能源、技术的资本经济。二者都是强调物质、手工的重要性,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经济,然而,信息经济利用数字化的生产方式,是先进的信息经济,属于信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经济,通过网络的连接,不需要实体的物资也能实现生产经营的提高。
  
  2.信息经济的特点信息经济是知识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经济,强调通过高新技术和知识的运用,联合其他生产力要素,实现经济的发展。因此,信息经济追求功能的完善,消费者、企业、事业单位等消费的不是实际的物质,而是对于满足其需要的特定的功能,实物经济成为发展信息经济的平台和载体。
  
  (1)信息经济具有直接性
  
  工业经济获利往往是通过产业链的发展,经过不同的生产流程制造产品,并将产品向市场推广,最后通过营销获得利润。而提高其经营效率则是通过对产业链的延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的,这是一种迂回式的经济方式。
  
  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不同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发展具有直接性。如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选择进行网购,直接通过网络消费,由原本的生产导向型消费转变为需求导向型消费,生产值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产品,保证了产品的销售额,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工业社会的纸币逐渐被信息经济下的电子货币取代,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交易,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信息经济通过网络将生产、经营、消费集合,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将企业的产业链大大缩短,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2)知识成为发展的资本
  
  信息经济下,市场竞争的本质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实质上是知识的竞争。在工业经济中,只需要专业人员设计、制造出机械,普通工作人员懂得操作、运行即可,对于知识的要求不高。而在信息经济中,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利,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其首要因素就是知识。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精通企业管理、企业运行、生产流程的人才,还要求其对金融、商贸、法律等知识的了解,全方位地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定位,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更为合适的策划方案。工业经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被信息经济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取代,谁拥有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3)信息经济发展节奏快
  
  信息经济强调非物质经济的发展,通过信息在网络之间的流通实现增值,其流通速度快,导致信息经济下产品的更新快、技术发展快、经济运行节奏快。如广受人们欢迎的苹果手机,其更新换代的时间短,新的系统及功能很快就取代了原系统,并开发更适合人们需要的功能,因此在全球都拥有广大的市场。信息经济发展节奏快还表现在信息流能在瞬间实现全球的传递,将远距离交易变为及时的实时交易,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增加交易数量。而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信息的准确流通,一个数据的错误则有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对信息准确性要求高促进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字化系统的运行,能有效地防止信息的失真和失误,保证了信息经济的稳定性。
  
  (4)信息经济发展国际化
  
  在工业经济中,往往只有跨国公司、大型公司才能实现全球化的发展,拥有全球的市场。然而,在信息经济中,不论是大公司、小公司,甚至是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都可以实现国际化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将自己的产品、技术向全世界推广,所有的产品都具有国际性的特征,而不仅仅是属于其生产地域。
  
  信息经济的发展推动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的优势已不再明显,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也逐渐转化为信息的控制,企业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企业竞争由地域优势转化为信息优势的竞争。所有企业都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客户,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成为了当今企业竞争的关键。
  
  二、企业管理的新特点
  
  1.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工业经济下,企业管理模式呈“金字塔”型,在“金字塔”的顶端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对企业的整体经营运行的操控,将命令下达至下一层,层层传递,最终到一线工作人员。这样的“金字塔”管理模式保证了最高层的领导性和最终决策权,最高层一般与一线工作人员没有直接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垂直的管理方式实现对企业的管理。
  
  而在信息经济中,企业“金字塔”型的管理结构逐渐被新的管理模式取代,工业经济中按照企业发展目标进行生产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用,信息经济中强调按需生产,这就使得原本的“金字塔”管理结构的弊端暴露。客户的需要往往是直接向一线工作人员传达,而管理者与一线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就使得产品的生产不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柔性生产线”诞生了,如汽车企业,原本只用一条生产线生产一种型号的汽车,但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的生产线,其主体相同,但细节之处体现了客户的独特需要。这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对原本的生产线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品牌的推广。而新的生产线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控制,利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对原有生产线进行调整,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制造多种形式的产品。
  
  2.管理手段更新
  
  企业由原来的通过手工评价转变为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曾有一项研究表明,企业中50%以上的人力资源集中在对企业事务的管理,而企业事务管理的大部分是内部事务,如企业的成本计算、财会报表等,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可以将内部事务通过企业内部的网络进行整合,只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网络的管理,即可及时地对企业内部事务进行实时的监控。
  
  管理手段更新不仅仅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更表现在企业制定了系统的管理机制。不同的部门拥有一套管理机制,对部门的综合运作流程进行管理,如生产部门,则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包装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定管理策划,根据产品最终生产成果对管理过程进行评估与评价,及时地发现在管理过程中遗漏的细节和失误,吸取经验,并制定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制度。通过不同的管理机制能够很好地反应不同部门的经营状况,最终将信息汇总至统一的管理系统,管理者不需要再深入一线实地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进程,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即可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全方位地了解,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确保了管理者能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形成上下透明的管理网络,切实保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管理重点转移
  
  在工业经济中,企业管理的重点在对资本的管理,在工业化大生产中,企业为了增加产量,扩大规模,集中力量对资本进行管理,包括生产资本、原料资本、信誉资本等。然而,在信息经济下,增加产量并不是一件难事,如对软件的开发,可以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地复制、传播;而规模生产也不是竞争的重点,信息经济更强调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规模生产已不具有优越性,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渐向对知识的管理倾斜。
  
  信息经济是知识的经济,美国许多大型公司都设立了“知识主管”、“信息主管”、“智力资本主管”等新的职位,其称呼虽然有所差异,但他们的共同作用都是通过自己的全面化知识,对企业的知识、信息进行管理,并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根据企业的特征研发最新技术,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正确地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
  
  由此可见,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对知识的管理,由工业经济的实体资本管理转变为非实体资本管理,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引入高新技术人才,才能成为信息经济中的赢家。
  
  参考文献:
  [1]崔彦婷。新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浅析[J].河北企业,2011(5)
  [2]李冰。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J].现代商业,2013(29)
  [3]马晓刚。企业管理中的信息管理[J].科技与经济创新运用,2011(2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返回: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