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2014年7月7日公布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中国上榜公司再破纪录达到100家,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上榜企业达95家,台湾地区5家。世界500强排行榜由美国《财富》杂志每年公布一次,自1995年诞生以来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发展规模和经营业绩最着名、最权威的榜单。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反映了国家之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近些年大企业增长势头迅猛,但是在平均利润率、行业结构和地区覆盖率等方面仍远低于世界的大企业。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这次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正是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大好时机,认识500强企业的发展规律,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发展新兴产业,缩短中国企业同世界企业之间差距,加速我国同世界市场的融合,是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世界500强榜单总体分析
2014年上榜的500家公司总收入达到310584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增加2.5%。总资产为1234768亿美元,同比增加1.6%。入围门槛继续攀升但幅度不大,达到了237亿美元,仅比去年提高了5亿美元。与此同时,2014年榜单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利润飙升。今年的利润总计达到19562亿美元,比2013年增加了27%。员工总数6522万人,较去年增长了0.5%。
(一)数量分析
中国2014年上榜公司总数达到100家,比2013年增加了5家,新晋企业共有7家,实现了11年的连续增长。图1纪录了1995年财富榜单创立以来中、美、日三国上榜企业数量的变化。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与中国企业的快速增长相比,美、日上榜公司数量仍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二)行业分析
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依然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和汽车制造业三大行业,在世界前50强的企业中,从事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企业13家,从事炼油、采矿、原油等能源行业的企业19家,从事车辆与零部件行业的企业7家,从事一般商品零售、食品、批发等综合商业行业的企业4家,从事电子、电气设备行业的企业4家,从事电信行业的企业2家,从事公共设施行业的企业1家。与2013年相比,金融类企业减少2家,炼油与原油生产类企业则增加4家,占比高达38%,这充分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能源问题的核心是世界各大国抢夺的焦点。汽车生产、电子与电气设备生产等高技术性制造业与去年相比总数并无变化,世界前50强中共有13家企业都属于高技术性制造业,占26%,说明高技术性制造业依旧是榜单大户。
(三)利润分析
将所有上榜公司按利润高低排列,前十名里有3家来自中国,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利润427亿美元,排名第四位,较去年增长13%,继续蝉联世界最赚钱银行名号。而中国2014年上榜的11家煤企,利润水平总体呈下滑态势。除神华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和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4家企业盈利外,其余7家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
二、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企业特征分析
(一)国企主体地位明显
从行业分布上看,今年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主体仍是国有企业,其中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有47家入围。入围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资源、汽车等领域,带有明显的政府投资主导模式印记。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500强企业则多为私营企业与股份制企业,多处于高度竞争行业。
(二)分布城市单一
美国拥有的128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分布在86个城市,首都华盛顿2家,纽约数量最多,也只有18家。而中国的100家世界500强企业仅分布在29个城市,中国北京更是集聚了100家500强企业总部中的52家,远远多于上海的8家。这也显示出我国近年来一直存在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大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上榜企业多以资源型为主。总部的集中固然可以带来产业集聚的多种经济效益,但是过度集中则容易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行业结构失衡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美日相比,中国上榜企业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入围企业多集中在传统产业,大多都是石油、电力、金属、铁路等垄断或者半垄断的企业,创新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不足。而日本的企业多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制造型行业中,今年日本上榜企业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17家)、电子(9家)和汽车(9家),这三个行业的公司加起来占日本企业总体上榜数量(57家)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入围企业则主要分布在服务业第三产业中,今年美国上榜企业最多的四个行业是金融、批发和零售、互联网、炼油,大约占了美国全部上榜企业的一半,此外,美国其他近百个企业则比较均衡地分布在电力、航天国防、饮食、交通、卫生等多个服务型的行业中。
(四)利润结构失衡
中国大陆世界500强排行榜入榜的95家企业平均利润为32.2亿美元,低于世界500强公司的总平均利润39.1亿美元。而在2013年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曾达到世界500强公司的平均水平,说明2014年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明显下降。
在《财富》杂志列出的50大亏损最多的企业中,中国共有16家上榜,总数超过所有国家,占比32%,且均为国有企业,其中,中铁物资1家企业的亏损额就接近12.6亿美元。而美国仅有4家,占比8%。
三、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兼并联合扩大企业规模,打造跨国品牌
中国大陆榜单入围企业,基本没有具有国际声誉的品牌,其影响力大多仅局限于中国,而世界500强企业为在短期内崛起成为国际级的大公司,通常会采取大规模的外部扩张,通过并购、联合、重组等手段,迅速扩大经营规模,使企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以迅速跻身世界500强行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曾指出,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在近年来新的兼并浪潮中,就出现了诸如BP公司和阿莫科公司合并而成的BP阿莫科公司、波音公司和麦道合并而成的波音公司、东京三菱银行和日本信托银行合并组成的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兼并联合,扩大了经营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这些500强企业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企业改革是个很好的启示,想要打造国际品牌,从中国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看,由于起点、基础相差悬殊,仅靠企业自身积累来打造国际级大企业的道路很难行得通,要想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只有走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借助于兼并、联合、重组等资产经营活动,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后来居上的历程。
(二)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依靠政府政策扶持的垄断和半垄断型企业在中国榜单上占比畸高,这些企业大多依靠资金扶持或资源垄断来获取高额利润。相比发达国家普遍缺乏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研发投入力度不强,管理营销发展落后。中国企业如果不加强创新,改变与国际顶级企业的多重落差,即使世界500强上榜企业的数量再多,也终究难以长久。和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而研发投入的力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2011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0.93%。而发达国家则普遍在2%以上,其中日本甚至达到了3.57%。我国应大幅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通过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方式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并支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促进企业创新。
(三)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比较中美两国的制造业组成比例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完全处于不同的阶段。美国主要是以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而我国仍然是处在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主导的产业阶段,能源和金属行业所占比重巨大,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没有进入到一个新兴的经济的阶段,层次低,附加值少。而美国经济已从工业基础型转变为高科技型经济。
像戴尔、麦当劳、宝洁、耐克、苹果等,在若干年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现在都已成功地跻身于500强,成为享誉国际的大企业。这一转变对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理论创新都构成了重大挑战,我国应及时转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争取在新一轮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中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叶守明.世界500强排名分析与比较[J].经济纵横,2001(08).
[2]李悦,李文昌.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我国企业发展的思路[J].经济纵横,2006(02).
[3]武博.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6(03).
[4]赵云城.中国企业挺进世界500强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J].现代企业,2012(05).
[5]杜安杰.中国企业与世界前50强企业的对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1).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得信用者得天下。企业的信用风险的管理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越来越重视降低信用风险,整体上实现诚信经营。所有这些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都与工商管理的驱动分不开。实践证明,工商管理在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新的经济时代,企业经历着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洗礼,在这场大变革中,如何从战略规划、经营管理、系统创新等不同层面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则成为企业能否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企业内部进行的诸多管理变革若没有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