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

司马迁在苦难中磨练的人生价值观(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26 共6049字
  经过剧烈的思想搏斗和郑重掂量,他终于悟出:把忍受宫刑的耻辱和由此带来的一切重压与写成《史记》相比,一方重于泰山,一方轻于鸿毛,只要《史记》得以完成,一切耻辱就算得到了最大报偿!
  
  是啊,难道只有一死才能保持人格的尊严和荣誉,难道人生的价值只体现在荣誉和尊严上吗? 如果任凭那凝结着两代人心血,承载着社会和时代要求的着作毁弃而不顾,那么,即使得到死节的荣耀,保持了清高的人格,又有什么用,又有多少价值呢?相反,若是这部《史记》得以完成,得以流传,那么我整个的人生价值就能得以实现,一切屈辱和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价值观的突破,使他在是生是死的剧烈交战中选择了生---虽则是艰难的生、沉重的生,但却是崇高的生,伟大的生。这个选择乃是一个大智大勇的选择! 当司马迁决定“隐忍苟活”,决定走“隐忍以就功名”这条路,甘愿背负着耻辱的十字架也要完成《史记》写作的那一刻,应该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都为之欢呼祝祷的一刻,因为司马迁在思想上、精神上、观念上的这一胜利,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中华民族伟大的史章,更为中华民族留下一笔难得的精神遗产---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这种新的人生价值观启发和引导人们在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上踏上一个新境界。
  
  这里,还有几点必须着重交代一下: 其一,为什么说司马迁选择生,决定走“隐忍以就功名”这条路,甘愿背负着耻辱的十字架也要把《史记》写成的那一刻,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都为之欢呼祝祷的一刻? 这是因为,这个选择,固然只是司马迁个人的一种人生选择,然而他的这种选择,却关系着我们整个民族,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试想,当年如若司马迁一念之差,选择了轻生、死节,那么我们中国就不会有司马迁,也不会有记述中华民族上古通史的《史记》,就不会有纪传体的创立和依此体例所写出来的二十四史( 就是有,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试想,历代的中国人如果读不到《史记》,读不到这部记载民族历史和民族心魂的着作,那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和遗憾。这种损失和遗憾是难以想象的,那将是民族文化的永久遗憾!所以他的这个选择,他的这个胜利,就不单是属于他个人,而实实在在是属于全民族的了。
  
  其二,为什么说他在思想上、精神上、观念上的这一胜利,开启了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启发人们在人生价值的看法上迈上一个新台阶,踏上了一个新境界呢?
  
  在生死问题上,一般世俗之见总是好生恶死、贪生怕死。俗话所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者是。而儒家所提倡的“士可杀不可辱”“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气节观,正是针对世俗的保命哲学提出的。这种看重气节的生死观,是我们民族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是民族道德的一种提升,是超越流俗的一种较为高尚的生死观。而司马迁在精神炼狱里,经过剧烈的思想搏斗和反复考量所悟出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生死观,强调死可以重于泰山,也可以轻于鸿毛,就看你怎么对待。司马迁从切身的遭遇和对前人历史经验的总结当中,得出的这个新认识是: 认为人生有比气节、比荣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事业和理想。为了事业和理想,有时要不惜含羞受辱地活下去,这便是“隐忍以就功名”.这样的生死观、荣辱观,从讲究气节,维护人格尊严的层次,提高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层次,这不是在儒家传统的气节观、生死观基础上的再升华吗!
  
  其三,沿着叔孙豹“三不朽”的思路,司马迁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当然只能活一世,可他所创造的功绩、事业,他的精神品德,他的思想学说,却不止可以影响当世,而且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成为“世人”共有的财富。想清了这一点,他就更加坚定了通过“发愤着书”来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信念,顽强地、加倍地以一支笔求得对屈辱的补偿。这就好比生命和理想之火,原来有好多喷口可以自由喷射,如今命运之手堵塞和封闭了其他渠道,迫使他把全部火力集中于着书“立言”这唯一的喷口,结果,这个喷口就获得了成倍乃至超倍的压强,“喷射”出了《史记》这部光照万世的巨着!
  
  当一个人陷入人生最悲惨境遇的时候,能够受辱而不死,宁肯背负沉重的十字架,承受肉体和精神最难堪的折磨,拼了命也要完成《史记》这部书的创作,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早有素志和宏愿,要为中华述史,要为民族写心,写出第二部《春秋》; 因为他已为此投入自己的全副心血和激情,寄托着他全部的理想和追求;因为他懂得这部书的价值,相信这部书的价值,更有强固的自信,相信这部书一旦完成并得以流传,“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同债)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当一个人面对生死的抉择,在精神、情感最痛楚的日子里,能够保持理智,以先哲“三不朽”的人生追求为引导,根据自己遭际的世所罕遇的生命体验,集中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和经验,融汇、凝结、迸发出一种闪光的思想,催生出一种崭新的生死观、荣辱观,提炼成为“发愤着书”说。
  
  这种新的人生价值观,从产生之日起,两千多年来,为后来者,为在封建社会受到种种迫害,遭到不幸命运的人们,指明方向,平添勇气,获得了多少生机! 他的“发愤着书”说,又激励和鼓舞过多少仕途不遇或人生失意的文人志士另辟蹊径,挥洒才华,潜心创作,为社会、为民众做出了多么宝贵的奉献!
  
  司马迁和他的一部《史记》,留给我们的、教给我们的、告诉我们的,又岂止单单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价值观论文人生价值观论文
返回:人生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