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大会上宣布了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宣布,为我国未来建设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碳普惠制度对于微观领域的节能减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广东省最先进行了碳普惠制度试点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已逐渐向各地推广。此外,阿里巴巴集团的蚂蚁森林项目另辟蹊径,形成了一套企业主导的碳普惠制度。碳普惠制度有助于居民和小微企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为“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做好先期准备,并成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 碳普惠;节能减排;碳中和;碳达峰;
引言
2020年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减排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政策工具。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20年12月14日发布的《2020排放差距报告》,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须包括私营部门和个人消费行为的改变,如果采用基于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法计算,全球约2/3的碳排放都与家庭排放有关。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使节能减碳观念向家庭和个人普及,向消费端扩展。碳普惠制度较好地契合了这种需求,碳普惠是指用量化的方法,对微观部门如小微企业、家庭、个人的减少碳排放的行为进行具体的量化核算,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积分制度对上述行为赋予一定的价值,以此建立起有商户支持、政府主导和经过相应方法学核证的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微观减碳体系[1]。可以说,碳普惠制度对于微观领域的减排减碳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碳普惠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相衔接,进而构建涵盖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的广义排放调控体系,并使得节能减排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2035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宏伟目标的重要路径。
1、 我国碳普惠制度立法与政策现状
1.1、 我国碳普惠制度的中央立法与政策
目前而言,碳普惠制度实践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中央部委也已有相关政策,对碳普惠工作的步骤、功能和意义进行了明确,对地方碳普惠试点工作成果进行了肯定、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
1.2 、我国碳普惠制度的地方立法与政策
地方省市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了碳普惠制度的推广和试点工作。《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于2015年7月由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全省,开国内碳普惠制度探索之先河[3]。2019年9月发布,并于2020年首日实施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首次在地方性法规的层面上提出要“探索建立碳普惠机制”。此外,已经发布但尚未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较为完善地明晰了碳普惠制度的运营和完善主体,其第二十九条规定“支持深圳排放权交易机构运营管理碳普惠统一平台”,第五十五条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碳普惠制度”,同时,该地方性法规还在附则部分对碳普惠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截止到2020年底,已有北京、江西、河北等十一个省级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以法规规章或政策的形式明确提出要推行碳普惠制度。
2 、我国碳普惠实践概况
目前而言,根据平台搭建主体的不同,我国碳普惠实施模式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两种。政府主导型以广东省政府推行的碳普惠制度为典型,且时间也最早,因此实践经验也较为丰富。企业主导型则以阿里集团在其“支付宝”平台推出的“蚂蚁森林”项目为代表。
2.1 、广东省碳普惠实践
《实施方案》和《指南》构建了广东省碳普惠制度的主要框架。《实施方案》提出了碳普惠制“三步走”计划。即2015年,在若干地市、县(市、区)首先推动启动首批碳普惠制度的试点工作,并于2018年,在以第一步的实施成果为根据上,总结经验提炼模式,初步在全省建立碳普惠制度,最终于2020年,在不断完善碳普惠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全国自愿低碳工作提供积极的经验。2016年,广东省选取了包括省会在内的六个地区进行首批碳普惠试点,时间为3年。
从政府角度出发,广东省明确由省和各试点市两级政府互相分工配合完成碳普惠试点工作。在省级层面,以省发改委同其他省政府的直属部门为实施主体,制定了碳普惠制度的总体试点框架及运行规范,除《实施方案》和《指南》外,还包括规范核证减排量管理与交易制度的规范性文件,为广东省碳普惠的制度建构、核证减排量(PHCER)的方法学开发、交易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托。此外,上述主体还搭建了包括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省级碳普惠制宣推媒介,形成了一套广东省层面的碳普惠制度减碳行为量化核证体系以及碳币回笼体系,并构建了针对碳普惠制度的商业支持体系[4]。
在各试点市,《实施方案》明确其要在本地区开展碳普惠制试点、宣传推广以及减碳行为的量化核证工作。其中,试点市也可以根据省发改委以及省直部门出台的关于绿色减碳行为的量化核算指导文件,进行本地区的核算办法和核证方法学组织开发工作,但要报请报省发改委审核批准。经省级发改委备案,可以成为省级碳普惠方法学。
在企业层面,商家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碳币”以及组织优惠活动。在此类活动中,碳币可以用来换取商品或者服务优惠,且该种优惠活动力度要大于一般的促销活动,居民的低碳行为通过该路径可以得到正向反馈。各地区的低碳联盟及优惠活动的信息统一在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发布,同时,上述平台还具备“碳币”兑换功能,碳币可以通过此项机制实现回笼。
企业也因此可以获利。相关商户通过提供优惠收集的碳币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量化折算成为减碳量,经过方法学核证的减排量可以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卖出。具体到居民个人,《指南》针对居民日常生活、出行、观光、消费四个方面的低碳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减排量量化核算规则以及正向反馈机制。居民实施的且属于《指南》认可范围内的低碳行为可以在前文提到的平台上兑换成碳币,居民可持碳币在平台上换取现金券、打折券、商品等物品。
总体上来说,以广东省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碳普惠模式,主要特点为,由政府负责平台搭建、体系建构和规则设计。同时该碳普惠机制以碳币为核心,通过此项机制,居民可以通过低碳行为获取碳币,企业通过发布优惠活动和可兑商品可以收集碳币并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进行卖出,碳普惠制度与碳排放交易制度可以在此框架下实现对接以及碳币流通的闭环[5]。个人和企业的低碳行为对于节能减排的贡献也可以根据政府开发的量化核算办法及方法学进行量化核算,企业和个人在此过程中都因低碳行为而获益,节能减排的绿色低碳观念因碳普惠制度而更加普及。
2.2、“蚂蚁森林”项目
阿里巴巴集团于2016年推出“蚂蚁森林”项目。通过该项目,用户采取步行出行、骑共享单车等低碳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量化为“绿色能量”,“绿色能量”可以在虚拟的“蚂蚁森林”中培养树木,待虚拟空间中的树木发展到一定阶段,蚂蚁金服就会代用户在沙漠或湿地等真实的空间中种下树木,参与者也可以对一定面积的保护地进行保护。用户的低碳生活行为和习惯也因此得到了正向反馈。
以蚂蚁森林为代表企业主导碳普惠模式,主要特点为,在平台外部,企业同相关环保基金会或公益组织进行合作,由企业代用户进行种植活动,在平台内部,以游戏为载体,以用户“种下属于自己的树”,“认养保护地”等方式作为激励机制,娱乐趣味性较强。但相比于政府主导模式,该模式不涉及实物奖励,也没有同碳排放交易机制进行对接。
2.3 、其他碳普惠机制
除了广东省推行的碳普惠制度和“蚂蚁森林”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碳普惠制度,如武汉的“碳宝包”,深圳“碳账户”,南京绿色出行,北京“每周再少开一天车活动”等,基本思路都是用户的特定低碳行为经认证可以转换为相应的积分或碳币,用户使用积分和碳币可以兑换成相应的物品,进而实现激励居民和小微企业低碳行为鼓励绿色生活方式的目的。
结语
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碳普惠机制,相当数量的省份开始学习借鉴广东的试点经验。广东省在继续深化推进碳普惠制度的同时,也积极向其他省份进行碳普惠制度的交流推广,并在浙江、内蒙古、青海、河北、海南、河南、江西等省份设立了碳普惠运营中心。通过激励居民和小微企业低碳行为,培养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及观念,个人的消费需求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促使企业更多地参与碳中和行动。此外,公众参与还是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也是的社会监督的关键所在。同时,企业主导的碳普惠平台也为我国减碳工作提供了重要补充。可以说,碳普惠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宏伟目标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杨维立推动碳普惠措施落地生根IN]J中国环境报,2020-09-11(003).
[2]刘航.碳普惠制:理论分析、经验借鉴与框架设计[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5):86-94+112.
[3])江银村孙梦恬,欧阳慈韵罗鸣杰林静韵.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44(16)222-226.
[4]刘海燕,郑爽广东省碳普惠机制实施进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08).23-25.
[5]刘保林.广东省碳普惠制的运用与发展[J].中国产经,2017(0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