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成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24 共3074字
论文摘要

  1 前言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压力。知识和科技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2008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2008〕50 号),在国内高校和广东企业界引发极大反响。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也联合出台了《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

  企业要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又一创举,更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孵化物。它采取点线面相结合,通过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组建创新联盟、实施产学研结合重大专项,大幅提升了广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的实施背景
  
  2 . 1 落后产业发展的需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恶化,许多企业陷入了销售低迷和资金短缺的困境,破产企业数量剧增。广东的主要产业普遍陷入自主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困境,致使产业转型慢,现有技术水平落后,不少企业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为主。因此,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形成先进的产业体系。

  2 . 2 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学研合作的需求
  随着创新型广东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更趋强烈。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正在走向深入,许多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较低,亟需寻求可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2008 年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广东大量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关停或倒闭,使得企业家们清楚认识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急需科技创新人才帮助企业去增强研发能力、争创高附加值自主品牌新产品。此外,创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战略机制和我国应用型学科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也是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一大原因。

  3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模式构建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模式的基本运作过程如下。首先,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重视、配合科技特派员计划;同时,政府向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号召,推动该计划推广实施。紧接着,高校及科研机构根据相关文件政策及企业的技术发展需求,内部遴选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登陆“特派员管理信息系统”网站,进行注册登记,选择服务的企业;政府部门根据科技特派员的信息进行管理,发放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证书,并与企业进行联络;企业根据反馈信息,商榷后对口接收科技特派员,并签订相关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及权益分配等。在服务企业期间,根据服务效果,科技特派员及其所属高校或科研机构与企业商讨联合组建特派员工作站,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科技兴企、科技教人的作用,深入开展科研攻关及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服务由“点”到“面”的扩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最后,高校及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共同组建科研平台,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开展科研项目及成果的联合申报及攻关工作。到服务期满,政府组织专家围绕《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签订的任务和目标,进行严格考核评价。对表现出色的企业和特派员,分别授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及“优秀企业科技特派员”.
  
  4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实施效果
  
  4 . 1 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截至2013 年6 月,共有来自全国294 所高校和科技机构的62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广东省3040家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工作,申请专利30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500 多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共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103个,参与单位包括87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92所科研机构和977家企业。累计攻克产业核心、共性技术近800项,建立公共研发平台187个,制定产业技术标准557个,有效解决了制约广东产业发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联合实施产学研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累计实现产值超过1.2万亿元,获得专利2.8万多件,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9.1万人。【表1】
论文摘要
  
  4 . 2 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
  目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二,稳居全国第一梯队。2012 年,广东技术自给率进一步提升到68%,接近创新型国家水平(70%);全社会研发(Researchand Development,简写为R&D)投入规模预计达1250亿元;R&D 经费占 GDP 比重预计达2.1%,超过国际公认的 S 创新曲线2% 的临界点;R&D 人员预计达 45 万人,规模保持全国第一;2012 年1~11 月,广东省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0614件,增长24.2%,数量全国第一;PCT(Patent CooperationTreaty)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8163件;专利密度738.2件/百万人。

  4 . 3 促进了经济稳步增长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广东生产总值仅为3.6万亿元。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约3.9万亿元。随着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的实施,推动经济形势增长效果显着。

  2010 年,广东生产总值达4.7 万亿元。2011 年,广东省生产总值更是达到5.3 万亿元,比2010 年增长10%.2012 年,广东省生产总值达5.7万亿元,年均增长10.2%,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

  5 对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建议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为此,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涉及职位、待遇、奖励、优惠性政策等,开发了“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信息系统”,受理科技特派员申请和发布信息,制定了企业科技特派员的考核办法,激励科技特派员发挥创新服务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反响。但是,要使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发挥更为长久、完整和有效的作用,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体制仍需着重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企业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中国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研究人员多,学科门类复杂,研究方向广阔。因此,在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时,必须遵循对口、自愿的原则,确保企业科技特派员在驻派期内有能力并积极主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能够真正地推动企业发展和革新。高校及科研机构要实事求是地根据提出需求的企业情况,首先在内部精心遴选出合适的科技特派员;然后符合要求的科技特派员应及时与企业沟通,并在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经政府审核通过后,企业考察接收,并明确双方职责及权益划分。

  二是建立有效的产权及经济利益分配机制。从2009 年到2011 年三年间,广东知识产权一审年收案数从 6144 件增至16094 件,收案总数连年位居全国之首。由此可见,虽然派驻单位、派出单位、特派员签订了《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明确了各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并额外签订了知识产权、利益归属以及其他协议作为《派驻协议》的补充法律文件,但仍然会因特派员和企业双方间的知识产权问题、特派员个人疏忽或个人学术道德问题等造成的产权纠纷事件,同时,也会存在因特派员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增长后而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从而引发经济纠纷。因此,应该由政府出面组织成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委员会”,政府对委员会拥有决定权和引导权。在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间,委员会对特派员及企业进行有关知识产权相关文件的宣讲和强调,树立双方正确的产权意识;协调企业科技特派员和企业间的产权比重划分,定期进入企业查看和会晤,掌握企业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进度和实效,进而委员会与企业及特派员形成阶段性贡献权重。当技术成型后,所取得的成果委员会有权根据特派员和企业各方的技术贡献程度提出成果的归属比例;成果取得经济效益后,委员会可与企业及企业科技特派员共同商议确定恰当的利益分配比,特派员需遵照委员会的最终决定。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