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经济发展水平尽管在逐渐提高,但县级区域间经济仍然呈现出很大差异,为缩小区域间差异,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本文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定量分析法结合定性分析,来测定分析庆阳市县级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研究方法
将区域发展理论与庆阳市经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利用相关年份的数据信息,建立市内区域差异的相关指标体系,并运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相关计算加以分析。
(一)绝对差异
区域绝对差异是区域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绝对量的非均等化现象,反映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一种量的等级水平差异,一般指标有均值、标准差、极差。
1.均值(Y):区域经济指标的平均值。
2.标准差(S):又称均方差,是统计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标志变动度指标,是反映各区域指标值与其算术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其值越大,表示指标的绝对差异越大。
3.极差(R):用于测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与最低区域在某一指标上的差异,反映区域经济绝对差异的一种极端情况。其数据小,表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幅度小,反之则大。R=Ymax-Ymin式中:Yma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指标值,Ymin表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区域指标值。
(二)相对差异
区域相对差异是指区域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水平变化速度的非均衡现象,它反映区域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一般用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来衡量。
1.极值差率(R軗):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变量值偏离参照值的相对额,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某一具体指标上的差异。
(三)指标选取为测定区域间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以下指标来分析
X1i:庆阳市县级区域生产总值
X2i:庆阳市县级区域农民纯收入
X3i:庆阳市县级区域城镇化水平
二、庆阳市县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一)生产总值的差异分析
庆阳市生产总值的均值2012年比2009年增加了872296万元,县级区域生产总值也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其标准差与生产总值均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标准差绝对数逐年增大,这种变化说明庆阳市各县级区域生产总值与其平均数的偏离程度逐渐增大,绝对差异逐年增大,极差反映区域经济差异的一种极端情况,庆阳市县级区域生产总值极差也在逐年增大,尤其是2010~2011年间,差异明显。
根据相关数据核算结果,庆阳市县区域间相对差异比绝对差异小,极值差率在2011年有所扩大,其它年份则呈平稳上升的态势,而变异系数则无大的变化,说明庆阳市各县级区域间人均指标偏离平均水平的差异相对较小。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异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核算结果,庆阳市县级区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均值、标准差和极差都呈现出平稳的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均值由2009年的2722.0713万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4309.5万元、标准差从16.7341上升到了19.0263。
庆阳市各区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偏离全市平均水平的幅度逐年在加大,而极差由2009年的1428.95万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1807万元,因此庆阳市县级区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最高与最低区域的差距拉大,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庆阳市县级区域农民纯收入的极值差率也在不断缩小,变异系数和极值差率基本保持下降的一致趋势,也说明庆阳市县级区域间农民纯收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率在缩小,同时庆阳市各县级区域人均指标偏离平均水平的差异也相对较小。
(三)城镇化水平差异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庆阳市县级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绝对差异的均值基本无变化,而标准差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庆阳市区域间地方城镇化水平是逐年上升的,但变化程度不大。
就极差来看,呈缓慢上升趋势,说明庆阳市县级区域间城镇化水平最高与最低区域差距逐年扩大,但扩大速度较缓慢。
变异系数有逐步减小的趋势,说明各区域的均值偏离区域平均值的程度在减小;从极值差率来看,从2009~2012年,极值差率在不断缩小,说明庆阳市各县级区域城镇化水平最大值与最小值比率在缩小,城镇化整体水平在提高。
三、庆阳市县级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及协调发展对策
(一)区位差异
整体而言,庆城到西峰位于中心地带,交通较便利,加上石油开发的带动,经济上增长较快。
而其它五县基本依赖第一产业,且还停留在初级层面,生产总值明显偏低。
此外,人口分布、市场条件、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人们向相对优势区域聚集,而问题在于具有这些比较优势的区域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进而导致新的矛盾和县级区域间发展的不协调。
据此,应因地制宜,调整区位布局。
依据区域优势及特点,可将庆阳市辖区内的七县一市划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西峰—庆城”为中心板块以第三产业为核心;“正宁—合水—华池”为东部板块以合水为中心,以正宁和华池为两翼的东部板块位于子午岭之阴,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业;以“环县—镇原—宁县”为西部板块,西部板块由于区位原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镇原和环县,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的困难较大,可避开自然环境的客观条件限制,借鉴六十年代三线建设的经验来开辟新途径,重点扶持和发展轻重工业,一方面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品,也可外销和出口;另一方面就地利用矿产资源,解决资源的初级消耗,延伸工业产品链条,增加资源开发的禀赋值。
(二)人力资源
庆阳市农村劳动力基数较大,是城镇劳动人口的5倍左右,且从事农业的人口居多;在城镇,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但随经济的发展,产业利润的差异,劳动人口又向第三产业集中。
此外,失业人口和非经济人口在农村占的比例较大,农村的非经济活动人口是城镇的6倍多,说明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在农村尤为明显,是造成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着手,要调整城乡产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增收。
首先,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农村工业部门。进一步根据农业各领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发展路径,在农村就地创设工业部门,加工农业产品,吸纳农业人口并逐步加强纵向深化和横向的整合,延伸农村工业部门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链。
其次,调整城乡结构布局,合理推进城市化。根据第三产业的现实需求,有条件有计划的转移农村人口,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农村工业部门就地吸纳农村人口。
其三,绿化城乡交界休闲带,规划城乡居民住宅圈,有效平衡城乡的产业结构,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结构
庆阳市各县级区域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经济增长的绝大部分是依靠长庆油田的石油开采业的带动。现又探明了丰富的煤矿资源,庆阳市决定建设“陇上煤都”。
当前,改变经济增长对于矿产资源原始开采的依赖,转型升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显得十分紧迫。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后劲成为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首要任务是要扭转矿产资源的严重依赖性经济政策,从根本上改变庆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严重依赖;其次是延长第一产业链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增加第一产业附加值;三是保护和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努力把香包刺绣产业做成庆阳市县级区域经济增长重要的一极;四是利用周显祖、医圣歧伯及革命先驱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庆阳年鉴编纂委员会.庆阳市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候景新,尹下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省发展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13.
[4]刘再兴.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物价山版社,1996.
[5]杨清.甘肃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6]冯之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02).
[8]唐小梅,潘琳.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2012(10).
[9]李芸.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02).
[10]谷体芳,陈培安.中国四大板块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