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思路

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 作者:何周丽
发布于:2020-03-11 共2847字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伴随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迅猛发展。但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公平性、适应流动性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总结改革发展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向社会保障的新时代大跨步迈进。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制; 改革发展;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任务之一。改革深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前景,关系到14亿人口顺利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推进成效,以及中国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必将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体制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思路
 

  一、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遇到的问题

  1. 区域差异显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着成效。以养老保险为例,从全国整体程度上看,截止2018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累计结余近5.8万亿元,覆盖人数达到9.4亿人。但从区域上看,因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保收入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1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西部地区高出1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较西部地区高出8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较西部地区高出90%。社会保障体系区域差异显着。

  2 0 1 5 年度社会保障情况统计表
2 0 1 5 年度社会保障情况统计表

  2. 城乡发展不平衡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的主要群体仍然是城镇居民,虽然近年来,为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国家推行了“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参保人数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但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较新型农村仍高出30多倍,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较新型农村高出60多倍。同时从保障范围上看,城镇居民不仅包含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还包含多种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等,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村实施的主要为较小额度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同时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3. 企业负担沉重

  目前企事业单位仍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其中企事业单位承担比重约为个人的2.4倍至2.7倍。从世界各国社保缴费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保费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约为“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G7”的2.8倍,东亚邻国的4.6倍。尤其是对于占据全国企业总数94%的小微企业来说,创利空间小,而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甚至很多小微企业员工工资还达不到社保缴费下限水平,但仍必须按下限缴纳员工社保费用,由此对于企业的成本管控和扩大再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

  4. 保障公平性依然不足

  养老金待遇因地区、行业以及参保类型的不同,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如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不同地区2015年城乡人均保险金支出水平,辽宁544元、北京1413元、上海6088元、河南422元、四川477元、青海325元;养老金平均领取水平,企业退休员工将达到2747元/月左右,而参加新农保领取养老金平均水平约为100元/月;根据网络调查显示,不同行业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从事垄断行业的退休工作人员退休金明显高于普通企业的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等灵活就业人员最少。除此之外在医疗保障上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仍然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特别是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高达79.4%的农村居民还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均为自己承担,即使部分农村地区已实现新农合政策,但报销额度和看病地区上都存在限制。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不断完善和深入。

  1. 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拓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渠道和创新营运机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深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日益增加,加之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由此急需进一步拓展基本养老基金的收入渠道和创新营运机制,如通过优化和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性支出金额,或是通过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推向市场,引进投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从而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储备量,最终改善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2. 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基本养老保险压力也逐年增大,支出增速长期高于收入增速(如下图),而且呈现越拉越大的迹象,该部分差额目前是由国家财政来直接补贴,财政压力也越来也大。

  由此急需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缓建基本养老保险压力,提高保障水平。

  (1)加快推进补充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企业年金制度也叫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第二支柱”,事实上,发达国家养老体系的年金制度已很成熟,如美国的401(k)计划,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英国的职业养老金等,我国实行企业年金保障计划时间较晚,截至2016年底,企业年金累计结存只有1.3万亿,仅占养老保险体系资产总规模的16%(美国为61%)。另外,年金制度覆盖职工人数也只有2300多万,占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2.6%左右,聊胜于无。

  (2)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深化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展个人、团体等养老保险业务,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计划,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高全民养老保险水平,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3. 推进全方位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

  在各类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深化完善的道路上,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农村扶贫开发等政策的实施;完善病残津贴、遗属抚恤政策的落实;鼓励募捐捐赠、志愿服务、慈善信托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的开展,通过多种保障方式并存,着力构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为托底,社会慈善、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保障体系。

  三、总结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结构发展不平衡、制度运行效率不高、各项目保障水平不协调的问题和挑战,社会保障体制还需进一步深化完善,力争到2035年实现一个公平可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三足鼎立、高位整合、让钱生钱、坚守红线、依法施政的优质社会保障体系,由此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邹东涛,欧阳日辉.中国改革开放30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M].人民出版社,2016.
  [3] 段弈冰,王弈淇.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80):163.
  [4] 丰久成.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科技博览,2009,(6):244.
  [5] 王利军.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启示[J].经济经纬,2004,(2):96-99.

作者单位: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原文出处:何周丽.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4):79-8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