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权利崇拜情结的心理结构问题(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21 共6036字
三、权力崇拜情结是社会认知上的权力刻板化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某种外部刺激能否成为个体认知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取决于刺激本身的性质和它对认知主体的价值,这种“趋利避害”的原则决定了个体往往把有利于自己兴趣、需要等心理倾向的信息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对权力的认知不单纯是对权力本身特性的认知选择,而且还受到权力效应所具有的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如社会地位、身份、名望等;当人们对权力的效应形成一种概括和固着的看法,形成对权力的观念集合的心理积淀和认知基础时[4],在认知上就会产生权力的刻板化印象。而通过权力作为依据来判断和评价人和事,必然在人的情感、态度、行为倾向上形成泛化的刻板效应。
权力的效应属性体现为对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以及对他人施加影响,形成一种高权力者和低权力者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Fiske看来,权力即为对他人利益不对称的控制,高权力者掌握必要的资源,对低权力者的利益需求能够施加各种控制,因此更容易导致对低权力者的刻板印象,并通过这种权力的刻板化不断强化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低权力者会因利益需求激发对高权力者的个体化印象,也会形成对权力认知的刻板化,Fiske的结论是高权力者因占据主导地位更容易对权力刻板化,权力增强刻板化,刻板化的认知反过来又增强权力控制[5].事实上,低权力者也有着更强的权力刻板化,低权力者不仅关心权力控制性的情景限制特性,也渴望那些不受约束的权力特质;既关注奖酬,亦关注威胁,对权力自身属性而不是权力拥有者产生刻板化认知。张珊明、罗伏生等[6]研究表明,个体持续性的、强化性的权力唤醒状态会使人对权力的认知上自我卷入,容易形成刻板印象,权力目标对象及其卷入“热情”高低是影响权力刻板化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低权力者因高权力目标的效应而高热情卷入更容易产生权力的刻板化认知。
权力崇拜情结的形成实际上是对权力长期认知的刻板化、极端化,当权力被看作无所不能时,人们在信念上将会形成固着的价值体系,对权力达到盲从的地步,并通过社会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如果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理解,人们对权力的认识从人类很遥远的历史已经开始了,已经在人的心理活动模式中留下了对权力认知的原型,一旦这种心理模式在某种社会环境下被激活,对权力的刻板化认知将会使人产生符合权力要求的行为倾向。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来看,“官本位”思想盛行其道,人们把是否拥有权力、权力大小作为评判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尺,并通过道德的、情感的力量灌输这种理念,激发起人们对权力的痴迷和狂热的热情,通过权力自身的奖励或惩罚的强制效应推动人们对权力理念的内化,通过“君权神授”的宣传达到人们对权力恐惧、敬畏的目的,从而在民众心理上造成对权力的无限服从和无限依赖,实现民众对权力的崇拜。
四、构建完美人格,消除权力崇拜心理
在社会变迁和人的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社会心理的嬗变和社会行为的更新一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旋律,是“人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仰在决定社会类型(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7].人的现代化在社会心理和行为取向上首先应体现为人“要求个性化和理性化的高度集合”,而不应该更多的受制于“市场取向”和“他人导向”[8],这就要求个体必须具备健全的现代人格才能更好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而权力崇拜情结与现代人格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更多左右于“市场取向”和“他人导向”,一切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都以权力的影响作为价值的评判,从而扼杀了人的个性,削弱了个体做人的尊严和品质,导致人成为权力受控的奴隶,自我在权力崇拜情结中迷失和消失。
消除权力崇拜情结,就要不断完善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的人格首先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确立自我的存在,必须使自我从权力崇拜的理念中解放出来,达到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既不能一味为了满足本我的需求而使自我庸俗化、金钱化,对权力顶礼膜拜;亦不能为超我的满足而好高骛远,因那些现实与理想现实的矛盾在权力面前丧失个人信念,屈从于权力,从而迷失自我,做权力的奴仆。
消除权力崇拜情结,还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理庸俗化。这种心理庸俗化受权力效应的社会动机驱动,突出表现为急于追求短期效应而不考虑长远效果,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顾根本利益,过于看重一时名誉、地位而挡不住诱惑,从而在权力面前盲从和随大流,丧失人格。避免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就是消除人们在权力面前任意驱使权力、盲目屈从于权力的心理影响,改变人们对权力认知的心理模式,从而消除权力崇拜。
消除权力崇拜情结,更要随现代社会变革进程铸造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这是传统人格趋向文明、走向现代化的理性精神的体现。创新意识的铸造能够打破人们对权力崇拜的心理认知模式,激发人们积极的、创造性的思想活力,摆脱权力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对权力的迷信和盲从。竞争意识的铸造能够确立人的现代社会的主体地位,能够使人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独立感和尊严感,当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在竞争中被激发出来时,人们从自我实现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满足将促使每个人产生一种自信感、成就感,而这些无疑将会改变人们对权力原有的盲从,改变对权力的依赖感,不断完善人的现代健康人格,消除权力崇拜情结。
参考文献:
[1]祥贵。崇拜心理学[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1:10.
[2]文兵。褔柯的现代权力观述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3):82-85.
[3]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着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59-163.
[4]王沛。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J].心理科学,1999(4):342-345.
[5]韦庆旺,俞国良。权力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6):1336-1343.
[6]张珊明,罗伏生,钟毅平,等。权力刻板印象及自我卷入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5):21-25.
[7]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M].北 京 :华 夏 出 版 社 ,1987:32.
[8]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57-559.
相关内容推荐
-
大众偶像崇拜的历程与社会心理学分析
探析近年来偶像崇拜的多元化、个性化和模糊化趋势,折射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心理分化、心理冲突和消极心态影响的困境,因此政府加强社会心理疏导要重视偶像崇拜蕴含的大众心理需求,合理引导偶像崇拜,健全心理疏导服务体系。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
-
社会心理和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性与矛盾性分析
社会心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和历史文化传统产生的两种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社会心理和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性与矛盾性分析的社会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社会心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本质...
-
网络社会中社会心理的多样性与正确引导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直接来源,顺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网络社会中社会心理的多样性与正确引导的社会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我国社会心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变化摘...
-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心理特点变迁
本文将社会转型作为宏观社会背景,从社会心理学理论出发,借鉴社会学及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和梳理了当前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在八个方面的特点。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心理特点变迁的社会心理学论文。原标题:...
-
社会转型期社会心理优化探究
本文从转型时期社会特点、社会学与个体社会学的发展轨迹以及社会心理学的成长角度讨论了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特点,提出社会转型期间社会心理优化建议。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社会转型期社会心理优化探究的社会心理论文。原标题:转型社会...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