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学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五篇:红面猴的种群生态学和栖息地特征的初步研究
摘要:通过访问调查和样方法对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红面猴的种群生态学和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保护区内分布有2群红面猴,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 人为干扰严重及其长期盗猎等因素, 导致红面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关键词:红面猴; 种群; 天堂山自然保护区;
Abstract:
Population ecology and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of Macaca arctoides in Tiant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Guangxi were studied by interview survey and sampling methods. There are two stump-tailed macaque populations. The number of two stump-tailed macaque populations reduced sharply because of the loss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ir habitats, human disturbance and severe poaching. This study provides basic suggestion n on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monkey.
Keyword:
stump-tailed macaque; population; Tiant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广西灵长类动物资源丰富, 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短尾猴有藏酋猴 (Macaca thibetana) 和红面猴 (Macaca arctoides) 2种, 藏酋猴仅分布在中国中部及东南部, 在广西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桂东北地区, 红面猴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及其西南部并进入印度支那, 在广西主要分布在桂西南地区[1,2].与藏酋猴相比较, 我国对红面猴的研究较少, 主要集中在体内寄生虫、血液生化检验等研究[3,4].有关红面猴的野外研究非常少, 2008年在广西玉林市容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红面猴种群, 作者2010年7月~8月对该自然保护区的红面猴生态和保护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地点
天堂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东南部的容县、北流市和广东的信宜市两省 (区) 三县 (市) 交界线上,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5′~110°50′, 北纬22°30′~22°43′。自然保护区东连容县黎村镇和广东省信宜市, 西接北流市新丰镇、大坡外镇、隆盛镇, 南连北流市扶新镇, 北邻容县灵山镇, 总面积28817h㎡。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是天堂山林场, 而该林场有古哿、竹坪、山田、大山肚四个分场组成, 场部现设于黎村镇。
天堂山自然保护区属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 在中国气候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区, 具体属南亚热带季风类型。由于自然保护区地处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分界线上, 地形复杂, 雨量丰沛, 温湿度变化较大, 局部小气候多样。据自然保护区海拔700m气象观测站近十年来的记录, 其年平均温度为18.8℃, 冷月均温10.1℃, 最热月均温25.1℃, 极端低温-7℃, 极端高温34.7℃, 累计年平均降雨量2193mm, 4~9月份降雨量1769mm, 占全年降雨量的80%, 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年平均风速达4m/s以上, 常风4~5级。
2 研究方法
2.1 访问调查
在调查地区访问当地的护林员、猎人、当地村民等了解和掌握红面猴活动范围、种群数量、种群发展状况以及近几年来人为捕杀等对红面猴的影响。
2.2 栖息地调查
通过样方法, 在红面猴活动的600~1200m范围内, 由低到高依据不同的植被类型设立13个样方 (乔灌木层样地为20m×20m一个大样方内采用系统取样法设置5个1m×1m的小样方调查草本植被) , 调查样方内的植物种组成。其中在峨楼岭和云古岭的东面坡海拔1100m以下设设置一个样方, 其植被组成主要是八角和柳杉经济自然保护区;海拔在1100m~1200m之间设立一个样方, 该区域生态学斑块明显, 有高大的天然乔木和竹子混交林、柳杉经济林区, 部分裸露的岩石和小灌木丛交错带, 山顶还有部分明显的高山草甸;在云古岭的西面坡、峨楼岭至望君顶山岗的北面坡和双石顶的东面坡是短尾猴活动最集中的地方, 植被类型特别丰富。因此海拔每下降100m就设置一个样方, 总共设置了11个样方。其中石堡顶至茶坪顶山岗的西面坡设置了4个, 石堡顶至望君顶山岗的北面坡设置了3个, 望君顶至双石顶山岗的东面坡4个。分别对样方内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类进行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本的鉴定和测量
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红面猴主要分布在云古岭的西面坡、双石顶的东面坡和峨楼岭至望君顶的北面坡, 该区域山高林密, 且地势陡峭。在2008年, 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巡护人员在巡山时就意外发现一只被夹子夹住的雄性幼猴, 由于救治无效, 幼猴死亡后被送到玉林师范学院, 经鉴定为红面猴, 并制作成姿态标本保存在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该标本体征如表1所示:
表1 红面猴幼体标本体征特点
3.2 种群数量及年龄结构
经过广泛的访问调查, 当地居民和猎人反映目前天堂山自然保护区内现有短尾猴2群, 其中一群主要活动在双石顶的东面破, 数量较少, 只有8只, 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数量分别为4、2、2, 与08年相比减少了7只;而另外一群主要在云古岭的西面坡活动, 数量较多, 大概有15只, 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数量分别为7、4、4, 与2008年比较减少了17只。
3.3 栖息地特征
天堂山林区短尾猴栖息地样方内共记录了乔、灌木物种17种, 其中的壳斗科的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 、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 glauca) 、山毛榉 (Fagus) , 杜鹃花科的罗浮杜鹃 (Rhododendron henryi) 、马银花 (Rhododendron delavayi) , 冬青科的香冬青 (Ilex suaveolens) , 蔷薇科的悬钩子 (Rubus corchorifolius) 等植物为红面猴的食源性植物, 优势种多为食源性植物, 占样方物种总数的64.7%.其中, 米槠的优势最明显, 为高大茂盛的常绿乔木, 是群落结构的主要乔木, 平均高度为11.98m, 平均盖度为80%, 平均胸径为20㎝。林下草本层茶杆竹 (Pseudosasa amabilis) 的密度非常大, 总的平均密度为34株/㎡, 对于红面猴的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还为其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 如竹笋。
栖息地中的乔木胸径的大小反映树木的承载能力和生长状况, 树木的胸径越大, 则其生长越好, 承载能力也越强, 天堂山红面猴在取食、休息、活动时折断树枝跌落的风险就小;而树木的高度则可以作为躲避地面敌害和人类干扰的指标, 一般而言, 树木越高, 被天敌和人类威胁的几率越小, 对短尾猴的生存就越有利。在天堂山短尾猴栖息地的高大树木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十分有利于短尾猴的生存安全。
3.3 活动范围
天堂上自然保护区内红面猴的主要活动范围在云古岭的东坡面, 该区域内1100 m海拔以下的山地坡度不大, 大面积改造为八角和柳杉经济林区, 而1100m以上的地势比较复杂, 有陡坡山地天然林区, 也有坡势较缓的高山柳杉林区, 还有高山草甸、竹林和部分裸露的岩壁, 栖息地破碎化十分明显。但在云古岭的西面坡和双石顶的东面坡却大大不同, 该区域坡势较陡, 部分岩壁裸露, 因此被人为利用或破坏较少较适于红面猴生存。
当地村民和猎人的反映, 每年春天红面猴的主要食物是竹笋和万花果。觅食地点主要在双石顶一带的黄蜂石壁与红锣岩之间的沟涧, 此处已处于山腰地段, 人为活动较少、植被茂盛、乔木层盖度达, 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和觅食场所。在黄蜂石壁和红锣岩之间的沟涧分布有许多芭蕉, 每逢芭蕉成熟季节, 此处便成为红面猴经常觅食的地点之一。目前, 由于天堂山的红面猴受到人为干扰、捕猎和栖息地丧失等因素影响, 种群分布和活动范围不断减少。
4 面临的问题
4.1 栖息地遭受破坏
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林区由于近些年的砍伐, 原始植被破坏严重, 目前种植较多的经济林, 如八角和速生桉等, 导致红面猴的栖息地破碎化和食物来源不断减少、适宜红面猴生存的栖息地不断缩小, 正在严重的威胁着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红面猴的种群生存和发展。在受干扰的环境中, 由于受到缩小栖息地效应的影响猴群不稳定, 并最终导致种群下降[5].
4.2 人类的干扰和偷猎
红面猴栖息地地形复杂及其活动范围大,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少,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当地居民或者猎人偷猎红面猴的现象经常发生, 盗猎红面猴进行非法交易获取高额的经济回报。在访问调查过程中发现, 由于盗猎严重, 两个种群的红面猴数量由46只减少到16只。当地居民在保护区内从事砍柴、种养等活动, 严重干扰到猴群的自然生活。通过铁夹子或者毒药非法盗猎, 这也是导致该保护区内红面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对短尾猴的研究表明, 取食和其他目的的猎杀, 为了交易获得经济收入进行的活捕都是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6].
5保护建议
5.1当地林业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力度, 提高当地居民的法律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要在山上乱砍滥伐, 严禁在山上布设捕兽暗器和打猎等。
5.2加大投入, 完善自然保护区机构设置, 培训管理人员的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知识, 制定完善保护措施,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3设立监测点, 加强红面猴种群的监测和研究, 包括目前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化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吴名川。广西灵长类动物的种类分布及数量估计[J].兽类学报, 3:16.
[2]王岐山, 李进华, 杨兆芬。中国的短尾猴[J].生物学通报。1994, 29 (6) :5-7.
[3]杨明海, 龚光建。红面猴血液成分测定[J].动物学杂志。1996, 31 (5) :42-45.
[4]唐文红, 韦毅, 佟飞, 刘自民。广西地区红面猴 (Macaca arctoides) 寄生虫的检查及防治[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0, 16 (1) :25-28.
[5]Srivastava A., Biswas J., Bujarbarua P.2001.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golden langurs (Trachypithecus geei) in Assam, India[J].Am J Prima, 55:15-23.
[6]Else, J.G., and Lee, P.C., eds.1986.Primate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Vol.2.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日益剧增, 导致自然生境加速地丧失和破碎化, 越来越多地物种不得不生存在片断化斑块生境中。许多研究都证实:生存在很小的生境片断中的种群具有很高的灭绝风险。...
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 属石首鱼科、黄鱼属, 俗称黄鱼、黄花鱼等, 为我国近海暖水性集群短距离洄游的鱼类, 生活于近海的中、下层大黄鱼曾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捕捞对象之一, 20世纪70年代前东海区年产量最高曾达19万吨[1...
种群生态学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八篇:丛生型克隆植物的生态学特征理论分析 摘要: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 从植物种群的结构、生理整合作用、生长格局及形态可塑性、种群空间扩张等方面, 对丛生型克隆植物的生态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 并对现有研究进...
椭圆食粉螨 (Aleuroglyphusovatus) 也称为椭圆粉嗜螨 (Tyroglyphusovatus) 、椭圆饵嗜螨, 常孳生于仓储粮食中, 偶可在养鸡场及鼠洞中发现, 是我国常见的储藏物害螨之一[1,2]....
啮齿类动物 (Rodentia) 是哺乳纲中种类最多、分化最大的一个类群, 也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泛, 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1]....
通过综述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的群落特征和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掌握中国珙桐种群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为珙桐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大型底栖海藻是指一类多细胞的海洋孢子植物, 株体基部有固着器, 营定生生活, 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下带, 具有叶绿素, 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自生生活。大型底栖海藻主要包括褐藻门和红藻门的种类, 以及绿藻门的粗枝藻目、管枝藻目、蕨藻目及石莼目种类...
从竹类种群克隆多样性与微进化、生长适应机理、开花机制, 以及竹类种群与林窗更新等四个方面展望未来竹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