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态学论文 >

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2374字

  教科书是课程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课程的直接工具,也是教学目标实施的直接体现。教科书的编写和改进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直接关系着课改目标的实现。因此,选取恰当的学习内容,根据时代发展组织编写适时适当的教科书,是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生物学自近代开设至今,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学科范围还是知识结构,都经历了数次演变和变革,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生物课程标准中生态学的内容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成为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研究生物教科书中的生态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对百年生物课程设置进行梳理,从而总结经验,有利于课程研究人员正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动向,选取适合时代发展、学生利于接受的高质量教科书。

  一、生态学和生物课程的发展

  生态学起源于公元前,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三个阶段,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进入了现代生态学阶段。萌芽时期,人们通过对植物形态和动物形态及生活环境的观察和记载,逐渐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生存的作用,此阶段以观察描述为主。17-19 世纪生态学进入发展期,开始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到了个体、群体与环境的一些基本规律,此阶段以简单的实验研究为主。20 世纪生态学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实验方法更加成熟并引入了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利用统计学的理念,融合信息论的思想,研究了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此阶段以学科交叉研究为主。上世纪 60 年代后,伴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出现,生态学向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生存危机,生态学的发展上升到关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成为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此阶段以学科融合系统研究为主[2].

  新中国成立后生物课程的设置经历了数次调整,至今已相对成熟。新一轮课改中要求中学生物课程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束缚,以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学生对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二、影响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变迁的因素

  1. 生态学发展因素。生态学发展直接制约着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的内容,但教科书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生态学的发展从认识生物开始,然后认识生物所在的生活环境,继而研究群体的生活特性,再研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的关系。我国生物教科书中的生态学内容与生态学的发展存在“重演”的关系,也是从讲述生物和其生活环境开始,逐渐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生态学的发展和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平行关系。

  2. 生物课程发展因素。生物课程的发展对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设置也具有重要影响,生物课程是内容发展变迁的直接影响因素。生物课程的设置与否、外界的政治经济环境、国外的课程设置现状等都对我国生物课程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同时,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又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设置。

  三、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
  
  1. 组织形式的变迁。纵观百年来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的内容,组织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探究手段更加丰富化,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相比较高中生物课程,初中生物教科书在集中后渐渐呈现分散的趋势。在我国近代生物课程开展初期,即清末时期,教科书中生态学的内容大多分散渗透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中,例如通过介绍动植物的特点从而介绍其与环境的生存关系,蕴含着朴素生态学的思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生物教科书中出现了集中描述的生态学内容,讲述的篇幅明显增加。目前的新课改背景下,新版的生物教科书以“人与生物圈”的思想为主线,不仅在教学内容中有生态学的直接体现,并且在探究活动、课后习题、课外思考等将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其中。可见,生态学的内容在中学生物教科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呈现方式也更加灵活丰富。

  2. 深度和广度的变迁。生物教科书中内容的变迁体现在所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教学深度的变迁上。知识上,生态学的内容呈现上升的趋势,除了经典内容之外,逐步增加了人口、环境、生态系统的内容,到新版课程标准又增加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能力与方法上,最初的教科书中生态学部分并没有明确能力和方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步注重对学生调查能力的培养,渗透了数学统计的方法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新版课标中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诸多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自 1978 版的教科书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且逐步加入了爱国情感教育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随着社会发展,教科书中又逐渐增加了有关环境保护教育、责任感教育等诸多内容,增加了对学生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发展观念等的培养。由此可见,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都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并且持续呈现上升趋势。

  结论

  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关于生态学的内容受到生态学自身发展和生物课程发展两方面的影响,近百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分散式小部分的内容,到新课改后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一体的体系结构,中学生物生态学逐步渗入并深入,且得到了迅速良好的发展。生态学是 21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可以指导人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因此,生态学的内容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知识体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生物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应从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入手,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环境,从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目标出发,不断进行改革,在继承旧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增加内容,编写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优秀教材。

  参考文献:

  [1] 范微 . 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年。
  [2] 刘玲 .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中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变迁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年。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生态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