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

新时期拍客文化的特征与思考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5-16 共2277字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过:“从根本来说,世界图像一词并非是指一副图像……,而是我们所谓的世界被描绘成一幅图像了。”早在20世纪,图像在世界的重要性可以预见,图像也因此成为传播的重要手段。南京师范大学李培林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中曾为图像时代定义“:读图时代乃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科学不断进步,传播环境较为完善的背景下,使用图片在信息传播中实现的量的提高与质的飞跃,与文字共同促进信息传播优化的一种状态。”

  新世纪的到来,随着数码照相机、数码 DV 机等数码影像设备的广泛普及,以及 web2.0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一个丰富且近乎无限的“读图”平台,读图时代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图像在传播中被大量运用,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拍客文化的派生

  读图时代是图片影像传播成为主流的大数据时代,而其中派生出的“拍客”,便是读图时代不分年龄和职业、更不要求有任何摄影专业技巧,只需要手持影像器材便可以参与拍摄的最为活跃的拍摄者和传播者。

  “拍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纪实摄影家。只是由于时代的限制,照相机的使用只能停留在静态的黑白画面。随着当代数码影像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更多的人从受众变为传播的角色,人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数码相机、手机等设备来记录生活图像,拍摄身边的种种奇人怪事,又或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和突发事件。通过自主的拍摄与上传,再到网络上讨论分享,拍客文化已经发展为读图时代的“主流文化”.

  二、拍客文化的特征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图片传播的生命特征。早在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就提出:“让我们把摄像器材扛到大街上去……,让我们去发现并记录生活中那些最真实的影像吧……”在表现手法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创作者们与读图时代下的拍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如今的拍客便是很好地践行了大半个世纪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提倡的创作口号。读图时代下的拍客,他们以大众平民化的视角拍摄新闻图片,记录精彩瞬间,进行实景拍摄。拍客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是强调图片与影像的真实性,而事实上真实也是拍客创作的唯一标准。

  拍客在拍摄形式上,注重人们大众化的生活描写,采用实景实拍,自然光和细节的拍摄,给受众真实的感觉,拉近了图片与受众们的距离,给人以真实感。他们并非是以虚构的方式进行拍摄创作,而是从生活中拍摄真实发生的事情,通过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为大众呈现正在发生的“事实”,充分展现了拍客文化的真实性特征。

  (二)时效性

  新闻报道中必须体现一个“新”字,因为它所报道的事情必须是正在发生、引人关注的新近发生的事实,因而“时效性”是新闻摄影记者的最大瓶颈,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有些场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拍客文化的派生更好地弥补了新闻工作者的这一遗憾,所以,时效性就是拍客文化的第二个主要特征。

  当代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在没有技术限制的前提下,拍客可以摆脱时间、空间上的束缚,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新的新闻事件发布到网络上与大众分享,保证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例如,2013年4月20日八点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当时网络上有许多转发量极高的图片与视频,这些照片视频便都是由拍客通过拍摄,再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与大众们共享。那些在雅安地震中默默无闻的拍客们,他们拍摄的有关地震的图片资料不仅对第一时间的报道有了帮助,对于灾后重建等工作也有着巨大的贡献。拍客第一时间在救灾现场记录了亲人之间生离死别、武警官兵和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们现场救人的感人场景,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

  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尤其是不可避免的重大灾难发生时,拍客便充当了很好的临时新闻记者的身份,他们虽然不具备专业记者专业化、设备精良等方面的优势,但是他们具有在现场的优势,能第一时间在新闻事件现场抓拍最前线的图片资料,充分显示了拍客文化的时效性特征。

  (三)大众化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给拍客提供的展示空间非常有限,拍客的作品更多地局限于家庭和朋友圈中。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人们有了数码影像技术上的支持,拍客的作品更轻易地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传播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拍客作品,人人都有成为拍客的潜力与可能。《南方都市报》的编辑最早提出:“三人行,必有拍客。”拍客群体的壮大,是必然的。人们纷纷从“看客”的身份,摇身一变变成拍摄者、传播者的身份,把传统模式中的“我看你拍”变为拍客时代的“你看我拍”的模式。

  不容置疑的是,拍客的大众化给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反响,拍客现象的普及更是改变了我们传统时代传播信息的方式。

  三、拍客文化的思考

  拍客是以一个庞大的形式存在的群体,扮演着临时现场新闻记者的身份,在满足广大受众对图像渴求的同时,对社会产生了许多积极正面的影响。但是,由于拍客群体素质的参差不齐,随着拍客文化的普及,随之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缺乏新闻媒介的专业素养,导致在拍摄手法或是构图上缺乏人文关怀,有一些拍客为了赚取点击率或是吸引大众的眼球,拍摄的画面通常会含有暴力或是一些血腥的场景;有时还会涉及侵犯隐私权的问题。

  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导拍客选择健康、阳光的正能量题材,展现积极向上的画面,是当今每一个媒体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相关部门需要就这些问题做出新的规范条文来约束拍客群体所存在的弊端与缺陷,全面提高拍客的媒介素养与社会责任,共同努力形成健康和谐的拍客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培林 . 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61.

  [2] 苏珊·桑塔格(美)。 论摄影[M].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陈岩 .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拍客研究[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54-55,71.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摄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