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构想和做法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作者:董光辉;王健;夏宇
发布于:2020-11-07 共5713字

  摘    要: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在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传授中。而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修订、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课程思政融入案例等方面,探索了在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做法。本文对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课; 意识形态; 教学资源;

  Abstract: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teachers,but in the effective teaching time of the classroom,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each theoretical knowledge.In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goal revision,teaching design,teaching activities and evaluation,and curriculum and thought integration.This paper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y; teaching resources;

  一、 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价值取向影响着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因为大学生相对于初、高中生,处于知识学习相对松散的阶段,他们脱离了家长的束缚,在象牙塔中进行集体生活,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窗们学习和交流。学生们获得信息的途径由报纸、收音机、电视变成今天盛行的网络媒体,而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网络媒体渗透和影响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和思想。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势在必行。[1]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2]马克思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意识形态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3]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意识形态教育能够促进公民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识;对于国家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构建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形成文化“软实力”,打造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国际关系中的思想文化交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避免西方意识形态干扰。

  二、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4]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说过,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校教育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方面的缺失;而另一方面,也反应社会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包括道德建设、精神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诸多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肩负重要的责任,他们是前沿科学知识的掌握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后备力量。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任务,更是整个大学教育全过程的任务。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在大学教育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下,[6]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育育人的功能,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势在必行。[7,8,9]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构想和做法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0]课程思政建设就是源于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

  在理工科专业,学生更多的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掌握某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学生除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外,将系统学习专业课知识,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因此在理工类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旨在为实现中国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本文以电子信息类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入过程,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发挥大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构想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电子信息类属于大类招生,其中,光纤通信作为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高速通信网络有线传输最重要的技术。光纤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知识讲授方面:通过知识的传授,潜移默化地通过国内外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2]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课程思政能够实现有机的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构想如下:

  (1)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为依据,结合光纤通信原理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在课程理论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修订并完善融入“课程思政”光纤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课程设计大纲。
  (2)在修订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把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光纤通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增加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
  (3)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讨论模块和测试模块,设计基于课程思政内容的测试内容,分析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
  (4)依托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讨论平台,分享课程思政时事案例教学资源,结合光纤通信课程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做法

  1.更新课程教学目标

  结合专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突出专业建设特色,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强化工程认证标准”的建设思想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制定了光纤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1)掌握光纤通信专业知识,能够将知识用于描述、分析及解决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应用于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中,以获得有效结论。
  (3)掌握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基本知识,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掌握光纤通信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研究热点。

  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课程思政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进程,学生体会中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培养学生真理的客观存在性,发现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2)在光纤通信系统组成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系统的误码率、系统的性能研究方面,融入量变、质变的原理。在系统设计参数允许的情况下,误码率、传输速率、传输带宽之间的关系,揭示科学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3)在实验、课程设计培养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当实验误差与理论存在差距时,应注重分析原因,不断寻求真理。
  (4)在光纤通信网络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性价比,最优设计思想。

  2.教学设计

  利用MOOC、微课制作工具,制作课程中的知识点,发布到课程网站,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行翻转课程,增加课堂互动教学环节。[13]

  (1)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学生预习知识点之后,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将课程思政内容与理论教学知识点有机结合,从光纤通信在通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深入分析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事件;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学生客观认识光通信器件,在设计背景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的最优设计。设计网络交流平台,解决课后学生复习遇到的问题,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在课程实验环节,注重学生诚信的培养,实验数据抄袭、报告抄袭情况是一直困扰老师们的难题,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介绍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
  (3)在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三名同学一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队作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与评价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课程实验的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让学生更多地利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光传输平台的利用率,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就带领学生学习光传输平台的基本知识,联系理论中SDH传输网络的特点,在8学时实验中,利用4学时进行光传输平台的实验。在1周的课程设计中,融合程控交换,移动通信进行光传输平台的综合设计和测试。

  利用重点课程网站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利用课程平台中的统计功能,分析学生学习时间和效果。通过讨论功能,建立讨论话题,通过互动平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度和问题所在,在课程教学中,重点突破,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在线课程建设平台,设置讲解知识点的任务点,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学习。
  (3)通过考核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热爱学习,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课程采用阶段性测试、随堂测试、实验、期末考试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考核,四个环节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依次是30%、10%、20%和40%。

  4.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案例

  深入分析光纤通信原理课程讲授的内容,将授课内容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具体案例如下:

  (1)在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中,我国于1974年,开始对低损耗光纤、光通信进行研究。相比发达国家,光纤通信的发展并不落后。中国第一个光纤是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制成的;英籍华裔学者高琨因为对光纤通信的贡献,[14]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通过课程知识中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讲述,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意识,提高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2)光纤通信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误码率、传输速度、系统带宽等的关系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设计,实现系统的最优设计。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量变质变,辩证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哲学知识融合到专业知识中。
  (3)在课程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数据可能有一定的差距。通过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实验过程中的误差,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不抄袭,不篡改数据。在案例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真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倡导学生遵守学术道德。
  (4)在课程设计环节,三名同学一组完成设计内容。通过设计过程,指导学生在课程之外还有很多知识需要不断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在授课过程中,紧跟国际、国内时事动态,社会热点,启发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人和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方法论,认识事物真相,不被西方思潮影响。

  五、总结

  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发挥育人的作用,学生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爱国热情,愿意贡献自身的才华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所有课程都要积极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模式、新方法。本文以通信工程专业选修课光纤通信原理为例,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构想和具体举措,为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做了初步的尝试,对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96-98.
  [2]李紫娟.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当代中国的阐释[J].学术研究,2016(4):25-28.
  [3]王小凤.当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必要性的三重解读[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4):88-91.
  [4]武东生.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思想理路[J].天津社会科学,2009(6):4-8.
  [5]俞吾金.意识意识形态:哲学之谜的解答[J].求是学刊,1993(1):3-7.
  [6] 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R].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6.21.
  [7]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3-16.
  [8]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2-16.
  [9]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10]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01).
  [11]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
  [12]张晓.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程文化自信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7):31-32.
  [13]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2):93-98.
  [14] 刘增基编.光纤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15]高庆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实践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4-45.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原文出处:董光辉,王健,夏宇.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的融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11):113-11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德育论文
返回: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