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

小说《回归》的主要内容及其儿童形象分析

来源:品位·经典 作者:范松毓
发布于:2021-12-21 共3852字

  摘    要: 普拉东诺夫是20世纪俄罗斯重要的作家,其作品对儿童有较多的关注,塑造的儿童形象往往会给普拉东诺夫狂暴、阴郁的世界带来一线光明。普拉东诺夫1946年创作并发表的短篇小说《回归》真实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普通家庭及儿童造成的伤害,同时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通过对作品中的儿童形象进行解读并挖掘作家创作背后的深意。

  关键词 :     普拉东诺夫;《回归》;儿童形象;

  一、普拉东诺夫与《回归》

  (一)普拉东诺夫简介

  安德烈·普拉东诺维奇·普拉东诺夫(Андрей Платонович Платонов,1899~1951)是苏联作家、诗人、政论家,出生于沃罗涅日郊区的锁匠家庭。作家192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蔚蓝色的深处》,1927年到莫斯科,两年内出版《叶皮凡水闸》等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引起文坛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1942年应征入伍上前线,任《红星报》战地特级记者。1946年小说《回归》最早以《伊万诺夫一家》之名发表在《新世界》杂志上,后来再版时更名为《回归》。作品发表后小说被当局否定批评,受到文学评论界的猛烈攻击。自此之后,作家开始从事俄罗斯民间故事集的加工与整理。在短暂的一生中普拉东诺夫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学作品,他的出现给二十世纪苏联文坛增添色彩。尽管在有生之年普拉东诺夫的作品被禁止发表,但是掩盖不住他构建的宏大艺术世界。

  普拉东诺夫出生于俄国革命时期,经历过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家一生在战争的笼罩中度过,作为多子女家庭中的一员,他被迫早早担起家庭重任,所以说几乎没有童年,这样的经历也使作家对于儿童有较多的关注,常常以独特的笔法描写大时代背景下普通儿童生存状态。

  (二)小说《回归》简介

  《回归》以大尉伊万诺夫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感经历和人生体验为基本情节主线。小说描写伊万诺夫在返乡的路上遇到玛莎,两人彼此产生好感,伊万诺夫在玛莎的家乡停留两天,依依不舍踏上返乡回家的路,面对冷漠又早熟的儿子彼佳以及忘记他是谁的女儿娜斯佳和因家务操劳、容颜老去的妻子柳芭。伊万诺夫得知妻子柳芭曾经出轨。伊万诺夫心生怨念准备离家出走,在驶离故乡的列车上,他看见乡间小路上追赶他而筋疲力尽的彼佳和娜斯佳,伊万诺夫把背包扔下车,踏上了砂土小路,奔向他的两个孩子,小说结尾,这才是伊凡诺夫的“回归”。

  二、《回归》中的儿童形象分析

  小说《回归》中的成人形象并不多,有父亲伊万诺夫、母亲柳芭以及情人玛莎,儿童形象有哥哥彼佳和妹妹娜斯佳。因为战争爆发,父亲从军,兄妹二人自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饱受战争疾苦,体验人情冷暖,两个孩子自然不同于同龄孩子。

1.png

  (一)彼佳的儿童形象

  十一岁的男孩应是积极向上、活泼好动的,可是小说《回归》中的彼佳是另一番样子。小说中体现的是“家长彼佳”“孩子彼佳”“孤儿彼佳”。

  “家长彼佳”,彼佳的父亲伊万诺夫在前线已经浴血奋战四年,父亲离开的四年彼佳在家里一直是家长的身份。不满十二岁的彼佳就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家务事对他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本该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心地度过童年,却不得不过早体验生活的艰辛。小说中我们能看出彼佳像家长一样做事认真、有条理,办事利落,精明能干。例如:“伊万诺夫发现彼佳处理家务事最利索”;“吃饭的时候彼佳吃得比谁都少,但是把掉在桌子上的残渣全捡起来塞进嘴里”;“彼佳想起现在该关上烟道的风门,不然屋里的热气要跑掉”;“彼佳一般把头天劈好的柴隔夜搬进屋,在炉子后面码好,让劈柴烘干,第二天既好烧又节省”。他井然有序地指挥母亲和妹妹娜斯佳做家务事,事无巨细担心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仿佛一个大人。哥哥彼佳像家长一样承担起对妹妹娜斯佳的照顾,衣食住行样样上心,虽然从年龄上来说,两人都属于儿童,但是他能够从始至终照顾妹妹。即使彼佳没有机会读书,也让妹妹努力读书学习,争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经常教导妹妹怎样做家务省钱又省力,教她生活经验,虽然有时方式过于严厉,但他还是负起了应尽的责任。

  “孩子彼佳”,彼佳的言语行动、做事风格都类似成年人,但心底里他依旧是一个孩子希望家庭和睦,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小说进入尾声,聪明的彼佳发现父亲离家出走,他立即扯着妹妹到车站追赶父亲,可是火车已经开动,彼佳甚至都没来得及穿鞋。兄妹双双追赶火车的场面,尤为感人。父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后,跳下车“回归”。在作家的笔下,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同残酷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现实的苦难一次又一次冲击小小的家,但是孩子依然怀着那颗纯真善良的心执着地为挽救家庭而努力。

  “孤儿彼佳”,现实中父亲母亲都健在,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的他认为自己就是孤儿。母亲柳芭为了维持家里正常运转一天之中多数时间在工作。母亲每天下班回家,家里火没生,饭没做,灯没点是经常事儿。她自己也意识到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但是也没有办法。孩子们整日愁眉苦脸的,一开始孩子们也不会做家务,生活所迫不得不学着做家务。父亲伊万诺夫一走就是四年,家里的支柱走了,要使家庭正常运转生活光靠母亲一人不可能实现,所以年幼的彼佳被迫承担生活重担。他像小大人一样过日子精打细算,父亲看到儿子这样心里顿生惭愧,对儿子的关心和照顾少之又少。看着彼佳那可怜的模样真叫人伤心,其实他比别人更需要爱和关心。父爱的缺失对彼佳的影响颇深,使他经常感到孤独与无助。父母虽然都健在,可是彼佳就如情感孤儿一样,心理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日复一日他渐渐丧失自我。这个家缺少彼佳需要的教育、爱和温暖。

  (二)娜斯佳的儿童形象

  小说《回归》中作家塑造的娜斯佳是一个早熟、乖巧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她同哥哥一样,因为生活在那样的时代迫使她不同于同龄的小女孩。

  娜斯佳是早熟的小姑娘。在准备团圆饭时她井然有序帮助母亲和哥哥,动作又快又熟练,饭后也是坐在窗口给母亲补坏了的手套。她那双小手早就习惯干活,十分灵巧。我们也可以看出战争年代,年龄尚小的娜斯佳不得不肩负起生活的重担,早早学会替母亲和哥哥分担工作。

  娜斯佳心里一直都在寻找父亲,五岁的儿童一定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中,可出生不久父亲伊万诺夫就参军了。娜斯佳的父爱一直是缺失的,平日里她把哥哥彼佳当作父亲,哥哥照顾她的衣食住行。邻居谢苗叔叔的出现让娜斯佳感觉到什么是父爱,母亲柳芭都觉得谢苗对孩子们就像父亲那样,甚至比有些当父亲的更加关心孩子,谢苗经常给娜斯佳带好吃的,带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常常给娜斯佳念玩具书,母亲不在时陪伴她度过孤单寂寞的童年。小说里一家人吃饭时娜斯佳只吃一小块馅饼,剩下的用枕头捂住留给谢苗。可见谢苗叔叔对娜斯佳的重要性,在娜斯佳的眼里谢苗就扮演父亲的角色,谢苗给予她需要的爱和温暖。但是当父亲伊万诺夫回归以后,虽然父女初次见面娜斯佳见到陌生的父亲吓哭了,但娜斯佳也在慢慢适应父亲,晚间在被窝里偷偷观察陌生又熟悉的父亲,父亲出走时跟着哥哥急忙追赶。孩子内心深处希望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三)性格成因

  造成彼佳和娜斯佳性格独特的原因:第一点是环境因素,苏联战争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青壮年男性都奔赴前线,后方只有妇女与儿童。战争夺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夺走了孩子美好而幸福的童年,使他们早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当战争发生时,孩子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战争让儿童心灵扭曲。孩子们并不明白世界发生了什么却也不得不面对战争带来的影响。第二点是家庭因素,家庭对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父母对儿童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彼佳从小就缺失父爱被迫挑起生活重担,饱受艰辛,没有机会上学,社会的大潮把他推向成人,造成了他早熟、冷漠、节省、小心谨慎的性格特征。和哥哥彼佳一样娜斯佳也是从小缺少父爱,母亲的关注也少得可怜,被迫挑起家庭重担。作家的写作手法和创作视角较为独特,小说主要是表现战争时代儿童的生存状况和内心状态。他同其他儿童作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极力还原现实的社会状态以及在这种状态下生存的儿童。

  三、结 语

  小说《回归》不像20世纪战争文学讴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描写战争残酷,强调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家庭悲剧和心灵伤害,强调战后破碎的心灵、扭曲的伦理道德和停滞的平凡生活回归正常的艰辛和可能。心灵“真正的回归”需要爱的熨帖。表面上看是伊万诺夫上尉归家,其实不仅是身体上的回归还是心理精神上的回归。伊万诺夫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的男性,作家希望他的回归可以使家庭重拾幸福,抚平儿童心灵上的伤痛,带给儿童需要的温暖,使儿童能担起社会责任,行使作为公民的使命。儿童的物质生活有保障,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国家与社会发展就有希望。以一种宽容包容的心态去处理并医治战争带来的创伤,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才可能得到治愈,它在儿童心灵中留下的阴影才可能消散,社会也才可能从战争回归和平,从疏远回归和谐。

  参考文献

  [1]∩naToHOB A.n.Bo38paweHwe[M].M. : MonoAan rapAwa。1989.

  [2] BacwnbeB B.B.AHApei几naTOHOB : OuepIKM3HUVTBop4eCTBa[M].M. : CoBpeMeHHnK , 1990.

  [3]∩naToHOB A.N.CoKpOBeHHIi 4enoBer[M]_M. : ACT , 2009.

  [4]卢慧菲关于普拉东诺夫独特艺术世界的思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1998.

  [5]普拉东诺夫美好而狂暴的世界[M].徐振亚,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 : 99-126.

  [6]淡修安.主题与叙事一-- 评普拉东诺夫短篇小说《回归》[J]中国俄语教学, 2005 , 24(04).

  [7]关立新,郭景红.普拉东诺夫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研究[J]黑龙江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 , 23(06).

  [8]白雪彦普拉东诺夫短篇小说主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4.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范松毓. 普拉东诺夫小说《回归》中的儿童形象解读[J]. 品位·经典,2021,(23):11-1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