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西娅的父亲一开始就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他的临终遗言将鲍西亚推向了自由与忠孝的矛盾两边。三个匣子的抉择中彰显了她的智慧,诱发了后续的情节同时也将莎翁的人文主义娓娓道来。
一、鲍西亚父亲的爱
鲍西亚其父纵然未曾出现于戏剧之中,却是这部喜剧的灵魂所在。开篇以鲍西亚选择丈夫为线索揭示鲍西亚对其父的误解和冲突。在中世纪的英国,婚姻自由还未盛行开来。绝大多数的婚姻由种族、身份、财产等诸多因素所桎梏。纵然有着浪漫主义的氛围,却仍旧充斥着封建王朝的保守阶级观念。然而文艺复兴的浪潮从意大利袭来,一群有思想的年轻人意欲乘浪而上,追随身心的自由。面对鲍父的三个匣子选亲的做法,鲍西娅对此就曾抱怨说 “ 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 要是没有人愿意照我父亲的遗命把我娶去,那么即使我活到一千岁,也只好终身不嫁”,故而,冲突与矛盾接踵而来。鲍父俨然一派专制资本家的形象,实则不然。
不得不承认的是,鲍西亚的父亲将毕生之爱倾注给了这唯一的女儿。纵然在女性地位低微的时代,他克服了没有女子私塾等诸多阻碍,力排众议,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利用家庭教育女儿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这也为后文的审判环节奠定了理论基础。由此其父爱的深厚可见一斑。
面对早年丧母,集高等教育,优秀品行于一身的女儿,行将就木的鲍父是夜不能寐寝食难安的。穷尽他商人的头脑与智慧,他竭尽全力为女儿铺设未来的道路。看似封建专制下荒谬的选婚实则有着鲍父缜密的考量。在这混沌的世间打拼多年,人性的丑陋与弱点他一目了然。他深知无法亲手将涉世未深的女儿交于可信之人的手中,于是他设计三个匣子的考验来选择女儿的丈夫。
这既是在预设女儿的未来,又透过三个不同的匣子将人性的本事展露在鲍西娅的面前。在决定鲍西娅终身的金、银、铅三个匣子上分别写有一句箴言。它的意义不仅仅对求婚者更是对鲍西亚有重要意义。它在诉说着一个自然界的恒常真理: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鲍父之所以将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备受冷落外表无光彩的铅匣里,除了不能仅凭外貌判断外还在传达着一种处世理念:
要得必先失。他以专制的遗嘱失去了女儿对自己的敬重,最终却以女儿美满的婚姻而赢得了女儿的心,他明白这种平衡原理也在以身实践着它。由此可见,一位老父的爱女之心是如此的情真意切。早在初次与巴萨尼奥相见时,他心里已有了计较,只是为了女儿他要定下三匣选亲来考验的价值观是否会因时世而变化。在此巴萨尼奥与鲍父的目标是一致的,他的选择将鲍父思想跃然纸上,一定程度上成为鲍父思想的现实载体。他的胜出也恰恰彰显了莎翁的人文主义观念,也使鲍父作为幕后人物的位置更加稳固。最终鲍西娅与巴萨尼奥结成美满婚姻成就了鲍父的最大心愿,也让我们看到了专制背后的真正父亲形象。
二、鲍父塑造出的人文主义群体
莎翁透过鲍父塑造出了近乎完美的人文主义理想人物代表——鲍西亚,她 作为一个群体的象征,在庭审环节中,崭露头角,闪耀光芒。与文章另一主人公夏洛克形成鲜明对比,以其真知灼见将他节节击退。言语中透露着智慧的光芒与人性的光辉。
不得不承认脱离了鲍父的“培养”,是无法呈现如此完美的人物形象的。除此之外,三个匣子选亲中脱颖而出的巴萨尼奥是另一人文主义理想人物的代表,正是他那与鲍父不谋而合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文主义思想助他与鲍西亚走向美满的婚姻。他的善良、机智、坚定的恒心、勇气牢牢地吸引了鲍西亚的注意力,从而实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自由恋爱”。“三个匣子”中他的慷慨激昂的言论也呈现了他的真知灼见。
三、鲍父在戏剧中的作用
看似无足轻重的无名氏——鲍父,实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莎翁借鲍父之口将“三个匣子”的故事推向舞台,利用他与鲍西亚观念上的矛盾冲突诱发了后续的两个重要情节的展开:
“一磅肉”和“庭审”。这三个情节互相依托环环相扣,逐步将戏剧推向了高潮。
有研究价值的不一定都是主角,配角也能发人深省。鲍父虽以配角的地位出现,却有着主角替代不了的作用,他带动了情节的高潮迭起,发人深思。无论从结构设置,还是主题深化上来看,他手无可取代。虽不是主角,却胜似主角。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着,朱生豪译.《威尼斯商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12月北京第1版.
[2]朱维之,赵澄主编.《外国文学简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北京第3版.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戏剧作品,是莎士比亚创作讽刺类喜剧中最为着名的一部,同时颇富争议性.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众多的经典人物形象,其中夏洛克作为戏剧里的一个反面角色,其贪婪和卑鄙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夏洛克是一个在威尼斯经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