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

大江健三郎与艾略特作品中的小老头对比(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7 共4687字

  3 两个小老头形象相似之处

  3. 1 年轻时的一事无成

  《别了,我的书》中的小老头形象与艾略特诗歌中的小老头形象相似的地方是: 首先是,年轻时的一事无成。长江古义人没有参加过战争,也没有参加过革命斗争,而且,长江古义人小时候还很惧怕被送往战场,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逐渐地萌发了参加战斗的梦想,只不过无法实现,因此他常常通过小说中的暴力反抗来表达自己对参加战斗的希望。比起艾略特诗歌中在回忆中感叹自己一无所成的小老头而言,长江古义人显得更加的胆小和平庸,所以长江古义人就自我嘲讽到自己最多能配当那个给小老头朗读故事的男童[3].除此之外,两人都因对自己年轻时一无所成感到痛恨,所以内心中都有一种有所成就的欲望。艾略特诗歌中没有具体表达小老头的欲望,而长江古义人的愿望就是写一部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小说。

  3. 2 无信仰

  艾略特诗歌中的小老头因为没有信仰而陷入生活的泥沼中,对知识和理性的怀疑导致小老头对未来非常迷茫,因为世界一切都变得混乱了,生活也变成了破碎的原子。《别了,我的书》中的小老头也没有信仰。虽然,长江古义人不信基督教,但是关于信仰的问题还是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中,也就是说,他对信仰还是有点亲近。小说中写到“把下面这节诗果真作为自己的东西而接收”,其中这节诗指的是《小老头》中的“猛虎基督往这里来”,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对知识及理性的怀疑导致宗教大规模侵入到人的生活中。而在小说中,这句诗也体现了长江古义人精神的不安,其原因是对理性和知识不能很好地控制现实世界的怀疑。可见长江古义人虽然无信仰,但是对于信仰的作用还是将信将疑的。

  3. 3 迷茫的状态

  艾略特诗歌中的小老头因为信仰的缺失、对理性和知识的怀疑而处在迷茫的状态。《别了,我的书》中的小老头长江古义人也处在迷茫的状态,可是原因不与前者相同,长江古义人处于迷茫状态的原因有: 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可能坠落,然而年轻人的坠落是有限度的,而老年人的坠落则似乎看不到限度,从而长江古义人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悲伤中[3]; 对于现实生活的不安,作为着名作家的长江古义人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轻而易举地就写好很不错的作品,从而显得胆怯和忧虑[3].

  4 两个小老头形象不同之处

  4. 1 行动派长江古义人

  《别了,我的书》中的小老头长江古义人形象与艾略特诗歌中的小老头形象不同的地方是: 长江古义人注重行动。艾略特诗歌中的小老头是满腹牢骚,没有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而长江古义人却是个行动派,受萨特影响的大江健三郎用行动证实了长江古义人的存在: 繁劝说古义人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并且声称这个活动不会破坏长江古义人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生活原则[3].即繁劝说长江古义人通过参加这个活动来抵抗虚无,使长江古义人能在晚年有所作为,最终长江古义人参与到了繁组织的这个活动。

  4. 2 理性主义者: 长江古义人

  《别了,我的书》中大量引用了艾略特的长诗《四个四重奏》,第一部标题中引用了“我已不愿再听老人的智慧,而宁愿听老人的愚行,听到老人对不安和狂乱所感受到的恐惧”.这句诗引自组诗《四个四重奏》中的第二部分《东库克》中的第二节。

  《东库克》整首诗讲事物不断变迁、重复,而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4].在第二节诗歌中,诗人问“难道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只是静悄悄的老人们欺骗我们的一种秘方?”所以说诗人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时,也不再相信所谓的理性和知识。即艾略特中的小老头对理性和知识是持怀疑态度的,而长江古义人却不是这样。

  长江古义人与繁,组织暴乱反抗核武器的建设,企图拍摄爆炸方式给后代当反抗核武器的教科书却不幸出了差错,造成小武的牺牲,并最终受到媒体与各界的谴责。繁也总结自己和长江古义人的行为属于老人的愚行[3].但是尽管是愚行,长江古义人和繁还是通过行动实现了自己对无所作为的反抗,他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了他们是英雄,因为,他们至少努力地尝试了。由此可见,长江古义人在思想深处,一直依靠理性来思索,并没有沉入非理性的叹息和无所事事中,而是不停地行动,用行动来改变现实,这种思想背后都是理性和知识对行动的支持。

  所以可以看出,长江古义人与艾略特诗歌中小老头无所作为,只是在回忆中感叹青春已逝的形象是不同的。大江健三郎从《四个四重奏》中提取了老人不断尝试、勇敢行动的特点,加入到以前的那个小老头形象中,共同组成了长江古义人的形象。

  5 原因分析

  5. 1 大江健三郎晚期工作与小老头形象

  进入老年的大江健三郎,写出新鲜的故事似乎变成一件越来越难的事,近年来,大江健三郎依靠互文性手法,大量地模仿其他作品,例如《被偷换的孩子》模仿了森达克的绘画故事,《愁容童子》则模仿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别了,我的书》大量地引入《群魔》、《白痴》等作品,《水死》则是大规模的探讨夏目漱石的《心》和戏剧《扔死狗》。虽然各个小说都具有其独特的故事,但是大多都靠引用的故事推动小说的进展。我们不禁猜疑: 已进入晚期工作的大江健三郎是否在写作上也有些不安和恐惧了。

  这样的担心在《别了,我的书》中已经有所体现。繁曾说自己实施整个计划是为了能够给长江古义人写小说提供一个材料,因为他担心长江古义人很难再写小说了。所以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心态也许正如小老头一样处于迷茫和恐慌中,正是这种感情上的迎合,使作家对小老头形象情有独钟。这就是作家保留了艾略特诗歌中小老头迷茫、惶恐的形象的原因。此外,这种感情上的惶恐迫使作家重新评判自己年轻时的所作所为,这样的忧虑经历给作家塑造年轻时一事无成的小老头提供了参照。

  5. 2 不同的宗教观

  大江健三郎在继承艾略特诗歌中的小老头的形象时,舍弃了其中反抗经验与知识,信奉基督教的特点。这种舍弃与大江健三郎的宗教观有很大的关系。大江健三郎曾写长篇小说《空翻》专门探讨宗教问题。《空翻》讲述了一个宗教组织重组到解散的故事。作品中表现了信教人士的各种行为和生活态度。但在小说结尾,木津去世后说“即便没有神,也照旧可以 rejoice 呢”[3],即木津的观点是不信宗教,人也一样可以快乐,小说中青年荻也同意木津的这个观点,而育雄最终也放弃了再次听到神的声音的追求。他们最终没有将宗教变为一种迷信而神秘的信仰,而是给人的灵魂一个构筑的场所。这也许就是大江健三郎的宗教观,所以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艾略特小老头的形象时,舍弃了艾略特诗中强烈的宗教色彩。

  6 总结

  大江健三郎借鉴了艾略特诗歌《小老头》《荒原》中的小老头形象,塑造了内心迷茫、无信仰、年轻时一事无成的小老头长江古义人形象,同时又借鉴了艾略特诗歌《四个四重奏》中老人的形象,使长江古义人变成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行动派,大江健三郎认为宗教应该是一个构筑人灵魂的地方,因而不信仰宗教,所以舍弃了艾略特诗歌中的宗教色彩,此外,年迈的大江健三郎同样对于写作也出现了迷茫与恐慌,所以小老头形象不仅是他受艾略特影响而创造出的形象,也是作家本人晚年精神危机的写照。

  参考文献:

  [1] T. S. Eilot. T. S. Eliot Collected Poems 1909 -1962[M].New York: Harcourt. Brace&World. Inc,1999.

  [2] 赵毅衡。《荒原》解[A]. 外国诗 1[C]. 北京: 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358.

  [3] 大江健三郎。 别了,我的书[M]. 许金龙,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8:30,121,39,49,102,302.

  [4] 张剑。 T. S. 艾略特: 诗歌和戏剧的解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09.

  [5] 大江健三郎。 空翻[M]. 杨伟,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1: 77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