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

高等书法教育实施问题与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7 共3292字

  目前,高等书法教育已经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书法专业也已进入教育部二级学科目录,学科地位有所提高。

  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高等书法教育逐步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高校书法教育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果,显现出积极的社会作用。如,高校为各类书学研讨会提交的论文堪为书学研究的重头戏,并在各种书法、篆刻展览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重要的是,高校还不断地为各类学校输送书学人才,加强了书法教学的师资力量,积极地推动着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解决,终将成为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桎梏。

  一、学科地位有待提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将原隶属于文学门类的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美术学因此升级为一级学科,书法学则成为美术学科下的一个特设专业。随着艺术学学科地位的提高,书法专业的学科地位也随之上升。然而,一些高校书法专业的教学、管理实际情况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多年以来,高校书法专业一直在美术学专业门类下招生,研究生招生则缺乏统一的规范,归在古代文献、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门类下的情况都有。另外,书法专业归属在美术学学科门类下,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尽管书法的学科地位随着美术学的地位“水涨船高”,却没有真正改变过去那种“在夹缝之中求发展”的尴尬处境。

  针对这种状况,首先应该进一步提升书法的学科地位,使之独特的学科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独特学科地位的赋予才能使书法专业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办学方向才能更加明晰,最终形成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办学思想。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的复兴首先应该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书法应该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植。另外,书法学科地位的提高,不仅顺应了民族文化复兴的外在要求,同时也与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契合。如果依然如同过去那样让书法专业长期从属于其他学科,处于一种近乎边缘化的地位,显然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格格不入。从中国书法史来看,凡是书法繁荣兴盛的时期,都有一些国家政策的保障,因此,国家应该给予书法更多的政策倾斜。

  二、切实解决高等书法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书法教育存在两个不足之处:第一,尚未构建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体系;第二,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发展不协调。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的书法教育首先应该从教学管理入手,整顿教学方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编写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教材,没有条件的学校也要精选教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加强书法教师对书法教育意义的认识。这样,教学管理才能有序地进行,教学组织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技法训练与文化修养的关系在高校书法教育中也应该得到很好的处理。

  技法与理论并重才能保证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教学时间上看,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似乎有矛盾,但它们是在相辅相成中发展的。专业知识的增长可以加深对技法的认识,技法的进步又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一些专业院校偏重技能的训练、创作水平的提高,将教学重心放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对理论研究、文化素养则重视不够,这是在急功近利的驱动之下走入的误区。因此,高等书法教育应当服从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技法训练与文化学习的课时比例,同等对待技能与知识的考核,以制度保证对教学加以约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书法教学的基本规律,素质教育才能得到保障。

  三、完善高校书法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书法学科的特殊性,教师队伍与教学都存在着显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书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一,专业素养存在较大的差距。

  不少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有的则专业水平不高、技法拙劣,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第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无教案,不少书法专业教师上课没有教案,课堂上教学思路混乱。二是教学中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一些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艺术倾向性灌输给学生,更有甚者在编写教案时选用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临习,导致学生对传统经典的笔法与精神意蕴理解不足。第三,师资配备不平衡。目前,高校书法专业师资的配备存在严重的差异,一些名气不大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在书法专业师资上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以致书法教学无法得到保障。

  这些都是高校书法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首先,高校在引进书法教师时,要有一个完整的评估程序,对所要引进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考核,既要对其专业技能进行专家评估,又要对其知识体系加以考查,这样才能保证书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书法教学虽然有其特殊性,但仍然可以同其他学科一样进行教学管理,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有完整、详尽的教学方案,并尽量减少因教师个体的不同所带来的教学随意性。另外,要解决高校师资配备不平衡的问题,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储备上有长远的目光,既可以适时地引进人才,又要注重本校人才的进一步培养。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书法教学的师资力量,又能保证书法教学的质量。

  四、进一步重视书法的文化意蕴

  高校的许多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一,非书法专业的学生大都并不了解书法,一些学生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甚至有些学生选择书法选修课是因为不用劳神费力地读书写文章、容易拿学分,这使得书法的文化意蕴成为空谈。第二,书法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校学习期间又将时间多花在技法的训练上,理论知识相对匮乏,造成了技艺与学养不对等的发展状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首先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急功近利是一些大学教育的通病,因此,高校要痛下决心进行教学改革,把高等教育的目标放在树人上,放在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上。大学是产生新思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肩负着改变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大学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担负起传承、开拓、发展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另外,从具体的层面上看,书法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从事书法艺术的大学生更应该加强文化修养,因为文化修养的高低与艺术成就的大小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浅薄的知识结构很难为艺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储备足够的能量,甚至会导致未来创作思维的枯竭。

  五、加强书法素质教育的普及深度

  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它以提高大学生的书写技能、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一些专业院校多把目光集中在如何培养艺术家的问题上,很难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书法专业学生在准备艺考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艺术临摹、创作的积累过程,个人投入的精力、家庭消耗的财力都相当大,以致一些学生入学后急于“出人头地”,以求一个好的前途。

  上述状况对于书法的素质教育而言可谓“内外交困”,也使得素质教育仅仅成为口号,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修正。首先,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书法教育人才的摇篮,不应把目光放在如何培养艺术家的问题上,书法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更要兼顾知识、审美的培养,通过书法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书法人才。另外,针对书法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应该引起国家、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努力创造一种与素质教育匹配的良性就业氛围。

  结语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高雅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素质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加强大学生的书法教育,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高等院校开展书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主管部门对书法学科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推动书法教育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高等书法教育中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才可能被一一克服,从而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欧阳中石等。书法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0.
  [2]丛文俊。论书法研究与学科建设。中国书画,2005(9)。
  [3]黄惇。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历史担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与设计版),2012(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书法篆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