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污染论文 >

我国广西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问题与方案

来源:四川环境 作者:卢玉秋,高何凤,狄瑜,
发布于:2021-03-04 共6317字

  摘    要: 基于广西地下水基本现状,分析广西地下水污染成因及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规划,建立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从整体规划广西地下水的使用与治理;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地下水科学研究5点污染防治建议,为今后广西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现状; 防治对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sic status of groundwater in Guangxi,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d proposed 5 sugges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including establish and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improve the network planning o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stations and establish a groundwater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crease publicity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overall planning for the use and treatment of groundwater in Guangxi,increas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groundwater scientific research.It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in Guangxi.

  Keyword: Groundwater; pollu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s;

  前言

  地下水指的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存在于土壤和岩石空隙之中可以流动的水体,是地球上丰富且分布十分广泛的淡水资源,地下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2],是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资源之一[3],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地下水开采利用水平逐渐提高,地下水开发利用速度不断加快,造成地下水水质遭到严重破坏。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如果不对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管控,并对污染地下水进行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会不断扩大,不仅影响生态环境,更会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已经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我国广西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问题与方案

  1 、广西地下水现状

  1.1 、自然地理状况

  广西陆地总面积约23.6万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海地势低平,区内四周山岭连绵,形成周高中低的势态,其中山地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74.8%,平原地区约占占陆地面积的22.4%,水域占陆地面积的2.8%[4]。

  1.2 、水文地质状况

  广西地下水可分为4种类型:孔隙水、裂隙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5],其中,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南宁、百色、桂林、合浦、钦州等地的河流冲积层中;孔隙承压水主要分布于合浦、南康盆地内;岩溶平原区主要有:桂林、钟山、柳州、来宾~武宣、宾阳~黎糖、武鸣、吴圩~五塘、横县~桂平、以及玉林平原等地;广西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呈网状或条状分布,其中,桂东、桂南和桂北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桂西、桂中的丘陵以及盆地边缘区地下水资源相对匮乏[4]。由于广西岩溶地貌发育较均匀,而且具有降水和侧向基岩裂隙水的双重补给,所以地下水埋深较浅,此外,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枯水期的河川径流量主要通过地下径流补给,且数量相对稳定,河川基流量基本等于浅层地下水资源量[6]。地下水资源利用量占广西总供水量的近20%,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根据2018年广西水资源公报显示,广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41亿m3/a,其中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440亿m3,平原区(北海)地下水资源非重复计算为1.31亿m3。广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模数为19.3万m3/km2。

  1.3 、地下水质量

  广西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以HCO3-Ca型和HCO3-Ca·Mg型两种类型为主[7],据《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调查显示,2018年广西地下水监测点总共374个,其中包括354个水位监测点和120个水质监测点,控制的监测面积达6 000km2。2018年全区地下水水位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较2017年,除柳州区域的地下水位下降2.92m外,其它监测区域的水位变化幅度均在1米以内。全区地下水Ⅰ、Ⅱ、Ⅲ类水质监测点占56.6%,比2017年高6.2个百分点。地下水污染主要呈点状分布,超标项目主要有锰、铁、p H值及“三氮”等,超标原因一方面由于地质环境背景值偏高引起,另一方面为生活及农业面源污染造成。

  2 、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

  2.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主要指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部分企业由于未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如电镀废水、冶炼工业废水、工业酸洗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未经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直接外排,流入或渗入到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工厂排放的CO2、SO2、NXO等工业废气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一次污染,这些一次污染物随降雨降落至地面,经地表径流下渗到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部分企业未严格落实“三防”措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如矿渣、钢渣、硅钢渣、选矿厂尾矿等露天置放,经风吹雨淋,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降水渗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2.2 、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主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或采用污染严重的地表水灌溉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但仍有少部分残留在土壤中,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农药很难被降解,会随降水渗入到土壤和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2.3、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排放的生活污水等。我国垃圾分类起步较晚,垃圾分类在近些年才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试行,虽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常把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放一起,这些生活垃圾在填埋过程中,若填埋场的防渗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地下水污染。此外,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直接排至江河湖海,不仅会造成地表水污染,也会污染地下水。

  2.4 、自然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主要是由于特殊的自然地质环境造成的天然背景值偏高,而不是因外来污染造成的有毒有害成分超标的现象。如广西北海市禾塘、龙潭2个饮用水水源地超标因子均为p H值,属北海市地域特征污染。北海地区土壤的化学成分主要以二氧化硅为主,超过50%的成分为矿物或粘土矿物,可溶盐的含量极低[8],滨海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底,有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溶解于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后易发生离解,导致水中的H+浓度升高、造成地下水p H值降低,所以地下水呈偏酸性,并非受环境污染因素影响。

  3 、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责任不明确

  虽然国家颁布了关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但《广西地下水管理办法》于2017年才正式发布,此前针对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长期处于空白,关于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具体监管责任和防治措施并未明确,使得地下水的保护工作较难落实。广西地下水水环境保护涉及环保、水利、卫生、农业等多个部门,各部门间监管职能虽有交叉,但权责不是十分清晰,缺乏多部门常态下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由于管理职能不同,各部门在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上均存在差异,导致监测数据可比性差,造成地下水开发利用混乱。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中,地下水管理不到位,权责不分明,多部门监管有效联动不足,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且各相关部门没有明确惩罚措施、限制开采等政策,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3.2、 监测站网布局不合理,地下水监测能力不足

  广西现有的地下水监测站网,主要围绕城市以及供水水源地为中心建立,建立的地下水监测层位大多以浅层为主[5]。近年来,由于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广西实现了14个地级市监测站点的全覆盖,监测站网分布得到大幅提升,但不足之处在于所布设的三级地下水监测站网主要集中分布在地级市城区及周边,在县域地下水的监测基本属于空白。虽然所有监测井均安装了自动监测仪,实现了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的的自动实时监测,但监测内容主要为常规项目,未能按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的要求监测全部80项特定项目,且地下水监测频次也仅为每月一次。此外,部分改建井由南宁市、桂林市原早期勘探井改建而成,井径小、井管大多腐殖,不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水样采集难度大。上述不足给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相关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3.3 、地下水环境防范保护意识不高

  广西饮用水水源主要以地表水为主,公众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关注度较低,对地下水污染及危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未严格落实“三防措施”,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达标直接外排,企业废渣随意堆放,经风水雨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随渗滤液下渗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另一方面,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下水过于随意,缺乏保护意识,部分地下水水源地附近居民在水源地出水口洗衣服、洗碗筷、洗澡或直接排入生活污水等,对地下水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各相关部门对地下水污染的复杂性及难修复性认识不足,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宣传及管理落实不到位等。

  3.4、 地下水整体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广西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整体利用不高但局部又有超采现象,比如北海、柳州、桂林和玉林4市的城区以及宾阳黎塘等地,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漏斗、地面塌陷以及海水入侵等一系列水环境地质问题[7]。其中,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开采量较为集中的地段;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平原地区,如柳州市、桂林市、贺州市和玉林市等地;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北海市。

  3.5 、地下水预防与治理技术落后

  广西大部分水源地未建设应急监控设施和缺乏应急预案,水源地应急预警能力总体较差,缺乏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物资及应急处置管理技术,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很难及时有效地处理。同时,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难恢复性导致了地下水污染治理成了世界性难题。我国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起步较晚,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因此,加强地下水污染预警措施及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投入十分必要。

  4、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4.1 、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面对广西日趋严峻的地下水污染形势,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相关部门应加强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晰权责,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健全权威统一、执法严明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执法体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联动机制,密切配合,联合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法律法规,建立地下水污染终身责任制,对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责,对于构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将其移送司法机关。

  4.2 、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规划,建立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

  根据国家提出的“大网络、大系统、大数据”的建设思路,依据统一规划、科学先进、信息共享的原则,不断完善广西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结合国土、环保、水利现有地下水工作基础,并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整合并不断优化广西地下水监测布点,构建广西地下水监测网。按照国家统一的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开展地下水监测。努力实现一个集地下水常规监测、移动监测和动态预警监测“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逐步形成一个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全区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及时传输、资料共享,并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发布地下水相关监测信息,整体提升广西地下水监测水平,最终实现对全广西地下水动态实时监控及有效预警[9]。

  4.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鉴于广西目前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状况,各级部门应高度重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未落实“三防”措施造成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的单位和个人严惩不贷。其次,要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可通过学校教育、电视、网络或社区宣传等途径,提高全社会对地下水污染危害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入手,共同保护地下水资源。

  4.4 、从整体上规划广西地下水的使用与治理

  广西地下水整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由于开采规划不合理,部分地区出现超采现象。今后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中,应从整体上进行合理规划,一要合理布局取水井点位;二要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三要严加管控需要关闭或限采的取水井。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同时要做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相关修复措施,充分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尽量以地表水为主。此外,应加强地下水污染的协同防治,一方面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加快城镇污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减少管网渗漏;统筹农业灌溉水源,对再生水灌溉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采用节水农业和灌溉、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畜禽养殖标准化和清洁化管理、有效回收和处置农膜等废弃物等方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二是强化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协同防治,要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十条》中相关要求推进落实,对于农用地或建设用地土对地下水造成或可能造成影响的,务必做好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评估、风险防控、修复等工作;三是强化区域场地与地下水的污染协同防治,强调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注重点面结合,根据地下水污染分区特征及地下水功能,实施地下水污染源分类监管。

  4.5、 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地下水科学研究

  由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当,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不但影响生态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发展。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到高度重视,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技术的研究,可通过申请中央资金、鼓励企业自筹或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融资,鼓励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相关企业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并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广西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规范和指南。

  5 、总结及展望

  综上所述,面对广西日益严峻的地下水污染形势,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必须正视当前地下水污染污防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地下水进行污染防治,充分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慧敏,仵彦卿.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10,29(6):10-13,94.
  [2] 李浩然.四川德阳中心城区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3,(11):191-192.
  [3] 陶静,李铁纯,刁全平.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进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9(4):51-57.
  [4] 文宏展.广西地下水监测现状与思考[J].广西水利水电,2009,(3):64-66.
  [5] 龙四立.广西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J].广西水利水电,2013,(5):32-34.
  [6] 熊健.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评价[D].南宁:广西大学,2018.
  [7] 2018年广西水资源公报[EB/OL].http://slt.gxzf.gov.cn.forest.naihes.cn/zwgk/jbgb/szygb/2010-08-07.
  [8]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www.gxzf.gov.cn.forest.naihes.cn/gxyw/20190605-751153.shtml,2019-06-05.
  [9] 张华,周训,沈晔,等.广西北海市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的分析[J].现代地质,2007,21(4):613-618.
  [10] 樊勇吉,宋晓薇,赵侣璇,等.广西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建议[J].大众科技,2019,21(6):12-13,64.
  [11] 杨林,梁春梅,李海良.广西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现状与思考[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6):31-35.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卢玉秋,高何凤,狄瑜,吴昊,罗栋源.广西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环境,2021,40(01):100-10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水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