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文学论文 >

山东省水文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与完善

来源:科技风 作者:王效忠.
发布于:2021-06-05 共3806字

  摘    要: 山东水文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从1986年开始至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与先进行业和先进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水文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通过对水文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推进水文信息化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   山东水文信息化;现状问题;建议与对策;

  山东水文在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走在全国水文行业的前列,研发的水文信息服务系统曾推广应用到全国十几个省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水文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水文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需进一步明确山东水文信息化建设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更好地推动山东水文现代化强省建设。按照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探讨水文信息化建设发展定位,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重点分析山东水文建设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山东水文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提出了山东省水文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 主要问题

  1.1、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管理有待提高

  (1)水文础设施建设简单粗放。水文设施建设注重监测功能的实现,设计建设风格简单粗放、格局单一、重点亮点不突出。对办公生活、院落绿化、室内装修等配套建设要求不高。
 

山东省水文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与完善
 

  (2)水文监测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自动雨量站1893处,自动水位站210处,雨量、水位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监测。但流量、泥沙、蒸发等水文要素方面仍多采用人工方式,墒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处于引进试验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

  (3)水文站管理体制呈条块化。近年通过工程带水文、中小河流、大江大河、国家地下水、水资源监控能力、水生态、城市水文等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了大量的水文监测站点,水文站网的数量和密度空前提高。水文站网管理相对滞后,按照业务分类,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管理展示平台。

  (4)水文预报方案待修订完善。中小河流219处水文站点分平原区和山丘区分别建设了水文预报预警系统。中小河流缺乏实测水文监测资料,率定精度低,加上洪水预见期短,如遇突发暴雨洪水,难以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预报成果。基本水文站因下垫面发生较大变化,预报系统仍需修订完善。

  (5)水文站网运行管理维护难。水文站点点多面广、高度分散,购置设备越来越多,建设项目来源、建设标准、管理部门不一,再加上条块分割、责任交叉、人员变动等种种因素,进一步加大了水文监测站网的运行管理维护难度。

  1.2 、水文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明显短板

  (1)水文信息化建设观念相对滞后。水文系统相对封闭,人才流动少、对外交流少,对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识不足,工作中往往习惯于旧的思维定式,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愿尝试新事物,侧重于守成求稳。

  (2)水文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近几年开展过水文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工作,但因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还没有建设实施,就已经落后了,缺乏指导性。水文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顶层设计指导,就没有工作目标和统一标准,全省建设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3)水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省市水文局间通过水利网连接,但未覆盖到县级水文中心。水文网络机房建设标准普遍低,整体性差,缺乏运维经费投入机制,机房的温度、湿度、消防、防水等基础环境监测手段落后。

  (4)水文数据信息资源没有整合。全省水文信息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存在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现象。目前全省仅雨水情数据库就有113个,加上水文各类专题数据库,数据库数量种类繁多,数据分散存储,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共享管理使用。

  (5)水文业务应用发展极不协同。业务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研发了部分业务应用系统,只能满足岗位工作需要,系统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部门间发展不平衡,有些部门关注度高,资金人才有保障,得到持续的开发完善,有的部门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传统方式,导致部门间信息技术应用不协同不均衡,已开发的软件系统功能单一、标准不一、集成困难,部门交叉的公共应用存在空白。

  (6)水文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省局成立了信息化处,负责全省水文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建设管理工作,市县缺乏专门管理机构,多由水情科等其他部门代管,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影响了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实施和应用效果。

  (7)管理类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与水文业务部门相比,行政综合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党建管理等工作,大多采用人工方式,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8)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缺乏专项建设运维资金,全省水文系统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措施不力等问题。全省16地市均建有水文网络机房和数据库,单独开展水文数据应用服务,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轻安全的现象,网络安全软硬件建设和运维不够专业。

  2 、建议和对策

  2.1、 全面加强水文监测建设管理工作

  (1)提升水文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规划和建设时要明确目标要求,突出重点、亮点,重点要抓好县级水文中心和重要水文站建设,对于一般水文监测站建设要“精、尖、小”。积极推进标准化县级水文中心和标准化水文站点,提高标准,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2)强力推动水文监测自动化建设。加强水文自动化监测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文自动监测站改造提升,大力推动流量、蒸发、墒情、水土流失等水文要素的自动监测、在线传输和智能处理,全面提升水文现代化监测能力和水平。

  (3)加强水文监测站网的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各类水文监测站网,优化调整完善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强化对用水总量、水土保持、城市水文、地下水、潮汐水文、生态监测等水文监测站网的规划建设管理,实现全省水文监测站网的集中统一管理维护。

  (4)加强水文预报能力智能化建设。加强对已建水文站预报方案进行修订完善,编制新建水文站预报方案,利用水利工程运行调度信息进行实时修正,积极引进大数据分析预报功能,提高水文预报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水文预报精度和预见期。

  (5)规范信息采集和设施设备管理。整合雨量和水位等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系统,规范水文信息采集管理。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管理标准、质控标准和运行维护标准。加强对水文设施和监测装备的资产管理,规范水文站网的运行维护,加强水文法规宣传,定期开展水文站网设施的巡查监督检查,依法保护水文监测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受侵犯。

  2.2 、以水文信息化推动水文现代化

  (1)加强基础水文监测设施建设,引领水文现代化建设。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是水文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加强对水文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创新水文测验方式方法,优化信息采集传输信道,提高水文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水文信息化建设,加快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

  (2)做好水文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新技术应用风险,对传统水业务流程进行再造,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学评估水文信息化发展现状,弄清工作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总体建设目标,制定规范标准体系,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路线图,落实资金来源、进度计划、保障措施等,指导全省水文信息化建设。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安全实用、急用先建、重点推进、分步建设的原则,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试后用分阶段统筹推进。

  (3)加强基础保障设施建设管理,提升信息化保障水平。做好全省水文水文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全面高效互联安全的水文业务网络,保障水文数据传输、业务应用和视频传输等工作开展。建设一体化水文综合应用平台,制定规范标准体系,规范水文设施的运维管理,为业务应用和信息服务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4)加快各类水文数据资源整合,促进水文信息的共享。整合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分析成果数据等在内的各项数据资源,建立信息在线审查汇交更新机制,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性,基于水文大数据云平台,理清各类数据资源相关关系,编制水文信息资源目录,引入数据访问审计机制,建立健全水文数据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为智能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5)开展水文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促进综合应用的协同。加强对水文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制定数字水文发展规划,完善水文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全省水文信息化建设。梳理整合现有和在建信息化项目,统筹规范提升,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水文综合应用系统,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业务协同融合,为业务应用、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水文服务产品。

  (6)健全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各级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领导信息化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信息化日常工作。在统一框架下,明确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造就一支技术型、创新型、实干型的现代化水文人才队伍。

  3 、结语

  山东水文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水利部、数字山东、数字水利的总体框架下,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按照“安全、实用”的原则,立足我省水文工作实际,积极做好水文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文信息网络安全,建设一体化水文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整合涉水数据资源,开展大数据业务应用研究,丰富水文服务产品,更好地支撑水利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社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水文局
原文出处:王效忠.山东水文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21(13):105-1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水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