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域概况
涝河古称潦水,是户县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属渭河一级支流,约处东经108°20'~108°50',北纬33°45'~34°20'.流域面积3493km2,干流总长152.6km,河道平均比降为0.58%.涝河流域呈扇形分布,地势南高北低,以峪口为界南北可划分两个地貌单元。南部秦岭山区,森林密布,植被较好,产汇流条件较好; 北部为平原区,由渭河平原、山前洪积扇和河漫滩组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主要的工农业区。
涝河发源于秦岭山区内的东涝河和西涝河,峪口以上为土石山区,山势峻峭,岭嵴在海拔 2500m 以上。其中东涝河发源于静峪垴,其海拔3015m,流域大部分被森林覆盖。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从涝峪口出山。
其间有粟峪河、皂峪河、甘峪河三条河流汇入。流经涝峪旅游风景区、石井镇( 支流栗峪河汇入) 、天桥乡、甘亭镇( 支流皂蚶河汇入) ,余下镇,玉蝉乡、涝店镇( 支流甘坷汇入) ,后于渭丰乡注入渭河。
2 降水
根据资料分析,涝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793. 6mm,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879. 3mm,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627. 3mm.流域降雨量最大的年份发生在 1958 年,为 1210. 1mm; 降雨量最小的年份发生在 1995年,为 412. 8mm.涝河流域降水量地域分布差异明显,由北向南递增,由平原向山区递增。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 ~4 月和 11 ~12 月降水量较小,7 ~9 月降水量较大。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一般在 7 ~1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55% ~60%.
3 径流
涝峪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 1. 139 亿 m3,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河川基流小,洪峰水量集中,洪峰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因此,河川径流的变化与降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也可以说,降水的时空分布决定了径流在年内、年际及时段上的分配特征。
3. 1 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地表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与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为相近,径流主要集中于夏秋雨季,7 ~9 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 45%.从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相关关系分析,涝峪河流域涝峪口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39. 4mm,平均径流深139. 3mm,年径流系数为0. 218.涝峪口以上流域降雨量与径流量统计见表 1.【1】
3. 2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涝河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径流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据统计,涝峪口站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2. 66 亿 m3( 1983 年) ,最小年径流量为 0. 341 亿 m3( 1995 年) ,径流量极值比为 7. 8 倍。3. 3 径流量地域分布涝峪河径流量地域分布很不均匀,产流区主要集中在涝峪河的上中游流域。据统计,段家峡以上年径流模数为 6. 4dm3/ s. km2,涝峪河站以上为 4. 25dm3/ s·km2,二者相差 34%,下游流域产流甚少。
4 泥沙
涝河流域南部为秦岭山区,森林密布,植被覆盖较好; 北部为平原区,由渭河平原、山前洪积扇和河漫滩组成,地势平坦。涝河属清水河流,高含沙水流主要集中在 6 ~ 9 月洪水中。据涝峪口水文站 1944 -2010 年实测泥沙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0. 967kg / m3,多年平均输沙量 11. 4 万 t,推悬比采用 15%,推移质输沙量 1. 71 万 t,年总输沙量 13. 11 万 t.实测最大洪水流量 904m3/ s( 1957 年 7 月 16 日) ,实测最大流速 7. 14m/s,实测最大含沙量 273kg/m3( 1973 年 5 月 27日) .
5 蒸发
涝峪河流域蒸发采用 E601 型蒸发器进行现测,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在 410 ~1280mm 之间,以涝峪口站和户县气象站 45 年实测值为例,多年平均蒸发量分别为 819. 3mm 和 638. 6mm.
6 结语
涝峪河属渭河主要支流,是流经黄土高塬侵蚀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分析其降水、径流泥沙等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以上通过对涝峪口水文站及所属 8 个雨量站 45 年历时水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涝峪河流域径流、降水、蒸发、泥沙水文特征及水文现象大约呈 5 ~10 年为一个平均变化周期的特点,为合理开发利用涝峪河水资源以及搞好涝峪河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水文依据。
随着气候逐步变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呈现出退缩的态势,一定时期内冰川的快速消融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稀缺的巨大压力,然而大范围冰川的不断退缩,不只使自然灾害加重,同时还能够引起海平面上升,因此对该区冰川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