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计量经济学论文 >

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创新多维度教学法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 作者:刘传;肖琳.
发布于:2019-01-10 共4946字

  摘 要: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需要学生具有对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互动式、探究式、实验设计、案例分析等多种实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改善传统理论为主课程的学生接受度。教师将授课方式由传统型的“传授式”转变为“引导式”, 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则由机械的“拷贝型”转变为“创造型”, 进而从“经验型”接受人才成长为具备“科研型”探索能力的综合创新性人才。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素材, 配合梯度性的增加问题难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其钻研精神和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教学改革; 多维度教学; 创新研究;

计量经济学

  0前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需要学生具备将经济理论与数学和统计逻辑相关联的能力, 将经济现象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目前已普遍开设, 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课程定位不明确、理论教学比重较大、学生没有综合运用时机等, 这些问题造成学生虽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等分析课程, 但实际定量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并未达到实际培养目标。

  1 转变教学方式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 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造能力, 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只有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教育, 才能塑造创造型人才。基础教育课程作为传统理论课程总会出现接受、死记、机械训练的现象, 教学改革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2,3]。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评价问题, 学生毫无评价的权利;学生产生了问题, 教师的任务就是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师把解决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学生缺少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4]。虽然现阶段已有很多课程在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对于很多传统基础课程来讲还依然存在教学方式滞后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5]。

  本课题的多维度教学创新研究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而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探索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探索怎样发扬教学民主, 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等。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目标, 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授课方式由传统型的“传授式”转变为“引导式”, 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则由机械的“拷贝型”转变为“创造型”, 进而从“经验型”接受人才成长为具备“科研型”探索能力的综合创新性人才[6]。

  1.1 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综合上述内容,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将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与软件操作相结合, 使学生得到更为感性的认识, 从而淡化理论内容的抽象性[7]。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推导, 考虑到经济学本科阶段大多数学生数学程度较为薄弱, 为不影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 在不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理解的前提下, 通常做弱化处理, 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把重点放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上, 重点培养学生对经济现象及数据的逻辑关联性思维。

  将现实经济变化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构建特色案例库, 要特别注重针对学生专业领域选取与其自身关注点相关的经济热点作为案例素材。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1.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除了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外, 还应注重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最终学生最在乎的往往是如何才能获得较高的课程成绩, 所以一个具有引导性、实验价值的课程综合考核方式, 往往对学生主动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要求学生做好Eviews软件学习的准备工作, 包括阅读相关资料, 提前形成基本概念。以48课时的必修课为例, 24课时重点进行理论教学, 24课时重点以案例分析+学生实验分析为主, 也可以在12课时基础理论教学后, 采取以“1节理论课+1节软件操作课”的教学模式。在实验室机房让学生通过“即学即用”的方式, 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 进而提高动手能力。此外, 要求学生以自我为单位,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经济学的理解, 以及自身关注的经济领域现象, 结合未来学位论文的兴趣方向, 在教师的指导下, 经过4周~6周, 完成确立研究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得出分析结果等共4个环节的工作, 最后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成情况打分, 报告需具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结论四个部分, 合计100分, 其占最终成绩的60%。最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尝试由学生向其他同学出题目的方式, 考其他同学, 通过同学间的互动争论理清经济学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与应用。

  其次, 本教改项目要求教师及时整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根据其共性和特性分类纳入课件中, 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初步解决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在实验设计过程中, 通过师生间的多次交流和讨论, 修改与完善实验内容, 通过讨论—理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8]。

  最后, 将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形成多维度考核, 采用加大实验过程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 减轻或取消传统理论型期末考试, 让学生将更多的学习重心转移至实验练习及知识点运用中来。此方式旨在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实际使用能力的锻炼。主要内容包括:40%平时成绩, 主要由出勤 (20%) 、平时练习5次 (10%) 、课堂互动5次 (10%) 三个部分组成;期末成绩60%, 主要是实验报告, 研究背景 (20%)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 、模型设计与分析 (20%) 、模型结果说明及结论 (40%) 。

  2 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面向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2015级金融专业学生共发放200份, 有效问卷185份, 有效率92.5%。下面主要从教学内容及安排、实验效果、实验设计与教改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最后就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做针对性探讨。

  2.1 教学内容及安排

  从教学内容及安排的反馈信息来看, 81.08%的学生认为课程中的案例和例题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91.89%的学生满意目前使用的教材, 同时由于案例主要是针对金融专业学生撰写的有64.86%的学生认为课程中的案例不仅有利于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其他经济现象的理解, 这表明还需丰富例题和案例库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预习Eviews软件相关资料方面, 有16.22%的学生阅读过并且觉得有用, 这说明辅助资料+提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学生总体使用效率不高, 这反映出学生缺乏主动性, 今后还需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率。在课时安排方面, 有75%的学生认为一半理论一半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甚至有12%的学生希望能更多的增加实验课时, 他们认为这样的方式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更生动。

  2.2 实验效果

  出勤率方面, 仅有61.6%的学生为全勤, 但实验课程的出勤率却高达81.2%, 这说明学生并非完全不爱学习, 而更愿意通过软件操作、实验案例讨论这样的方式。学生上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看不懂分析结果 (占67.8%) 、经济学理论不足 (占61.9%) 、软件不熟练 (占57.8%) 、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不足 (占42.6%) 。当遇到问题时, 35.6%的学生选择向教师请教, 45.2%的学生选择向同学请教, 还有19.2%的学生直接选择放弃。从最终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来看, 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 更倾向于形式上的交差了事。

  学生认为未来可以进一步改善的方面主要有: (1) 软件操作可以讲得更细一点、慢一点, 多一些步骤练习; (2) 授课内容中可以再多一些实例, 让学生多一些举一反三的练习; (3) 进行实验是可以再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复习,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软件分析与实际理论相结合。学生认为自己要改变的主要有: (1) 加强课前软件预习, 更多阅读相关参考书; (2) 加强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3) 上课认真听, 课下及时复习, 多练习软件操作并熟记其含义; (4) 提高积极性, 有不懂的地方多问多练习。

  2.3 实验设计与教改效果

  本次教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的各项内容, 虽然这样的方式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考虑到小组学习方式中普遍存在“搭便车”的情况, 所以这样的方式是最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学期末, 最终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的学生共计170人, 有效完成率达到91.89%, 这主要是因为实验报告在最终成绩中占比达到60%的缘故。从数据来看, 仅有27%的学生对实验设计有兴趣并全程自己独立完成了实验的各项环节。尽管每个学生的实验完成度不同, 但57%的学生表明自己已经尽力了;其余学生虽然是在教师压力下被动地完成了实验, 但是他们还是参与了实验设计的部分工作。86.8%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方式是有益的, 这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综合运用、Eviews建模经验、研究的启发和兴趣提高等方面。但在确立研究问题与变量选择阶段, 学生很少主动向教师提问或交流,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22.2%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 46.6%的学生想法模糊, 16.2%的学生想法明确, 仅有15%的学生想法明确且愿主动回答。由此可见, 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是一个普遍现象, 它是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最大的障碍。

  2.4 知识掌握程度

  “学”与“教”的配合是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实际情况来看, 全勤的学生仅为61.6%, 23.7%的学生缺课2次, 10%的学生缺课3~4次;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一半;62%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每次不足1小时, 23.3%的学生课后从不复习, 仅有4.2%的学生课后主动学习每次平均2小时以上。没有充分复习和预习的保证, 就不可能消化课堂中所学内容并完成作业, 所以预计至少有一半学生的作业是参照其他人, 仅有3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

  3 实验教学对理论课程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 46.6%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有模糊想法却不愿主动回答, 62%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在1小时以内, 45.2%的学生遇到问题更愿意求助于同学, 若针对以上学生提高其学习效率, 则会有51.27%的学生响应, 加上16.2%的主动学生, 则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改革应集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听课效率、改革授课方式、结合先修课程知识点等方面, 注意理论与实验课时占比, 提高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与实验应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理论知识扎实与否决定了实验课的理解能力。所以, 虽然教改强调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但仍要协调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突出其连贯性和应用性, 使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4 结语

  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意愿, 是互动式、讨论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受到其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如果学生是从教师这里接触一个全新的事物, 则很难开展有效讨论, 所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 能与其未来发展方向一致的案例素材,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配合研究难度的不断升级, 并最终培养出学生的钻研精神。可利用小练习、案例分析、典型错误辨析等方法, 通过变换授课节奏、反转课堂、有奖抢答等方式, 用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培养工程, 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和参与, 否则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固有的学习状态, 也就无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15-18.
  [2]张长青.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148-150.
  [3]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 :18-22.
  [4]李晓宁, 石红溶, 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1 (6) :33-36.
  [5]柯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1 (1) :108-111.
  [6]李磊.基于多任务驱动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2) :263-265.
  [7]姜学勤.《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 :39-41.
  [8]李磊.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 :62-67.
  [9]敖建大.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J].数学教学研究, 2002 (7) :2-4.
  [10]叶芳艳.科学教学中运用“体会学习法”的实验研究[J].教学月刊, 2011 (2) :52-53.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原文出处:刘传,肖琳.计量经济学多维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5):223-22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计量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