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常见计量经济软件的回归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详见正文)
一、研究的目的
二、 经济理论背景
三、 模型的建立
四、相关数据收集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只有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刺激国内消费的增长。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增长一倍的目标。本文就如何运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政府的一些其它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出合理化方法。
关键词:居民收入水平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一、研究的目的
本案例分析根据1995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0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 经济理论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三、 有关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 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集中出台,原有的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目前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体制对居民个人支出的压力较大,而且基本上都是硬性支出,支出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导致居民目前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上升。
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经过了一个中档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阶段后,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消费还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以高档产品为内容的主导性消费热点,如轿车、住房等还远不能纳入大多数人的消费主流,居民现有的购买力不能形成推动主导消费品升级的动力。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因为从居民的消费心理上看,买涨不买降是居民购物的习惯心理。由于居民对物价有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因此往往推迟消费,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另外,从统计上分析,由于物价的下降,名义消费增长往往低于实际消费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消费增长幅度的提高。
四、 模型的建立
根据数据,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模型为:Y=c+bX+e其中:Y ——人均消费支出C——常数项回归方程的参数 X——人均可支配收入
五、相关数据收集 【表】
以下为Eviews结果:x与y的相关系数为0.99481【图1】
由相关图可知,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x与y呈现一种线性的相关关系,为此,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c+bX+e由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模型,得【图2】
报告形式:【公式1-2】
经济意义检验:regression coefficient在回归方程中表示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影响大小的参数。回归系数越大表示x 对y 影响越大,正回归系数表示y 随x 增大而增大,负回归系数表示y 随x增大而减小。回归方程式^Y=bX+a中之斜率b,称为回归系数,表X每变动一单位,平均而言,Y将变动b单位。本题中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687615元。
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R2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高 F检验: F大于aF(1,14-1-1)表明回归系数至少有一个显着不为零,模型线性关系显着 T检验:t= 11.58780 ?2/at=2.179 拒绝原假设。表明X对Y有显着影响。对于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建议在宏观经济学里,居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工资性收入上升,资产性收入上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个人所得税下降等因素变动都将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可采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政府政策。
居民收入的提高从本质上说有赖于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注意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无疑会更有效的达到目的。2010年全社会就业总数为7.347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7136万人,占全社会的9.7%;民营企业就业比重占到全社会的90.3%,如果不包括农业劳动力,吸纳就业量为3.09亿,占全社会的就业总量的43%。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在城镇中的结业比重已经超过了70%。
具体的方法有:要放松市场准入,逐渐打破国有企业在诸多方面的垄断地位,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获得进入相关领域的中国,使民营企业能够和国有企业平等竞争。
财政政策方面,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主要是要进行税费减免。 货币政策方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这是增加国民收入极其重要的方面。首先要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N], 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11.08
[2] 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p226-p227
[3]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J],经济纵横,2011年第2期
[4] 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p202-p204
[5] 世界银行数据库和OECD数据库[DB]
[6] 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p226-p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