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

社会工作者修养的内涵与提升路径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王婷
发布于:2020-02-28 共2972字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第四篇:社会工作者修养的内涵与提升路径

  摘要: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工作职业。但是,就社会工作从业现状来看,还存在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低、职业尊严不高、人才流失严重、职业制度不完善和本土化不足等问题。任何职业的本土化、专业化都离不开修养的道德支撑。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出发,挖掘社会工作者修养的内涵,提出社会工作者修养提升的路径,使社会工作者自觉地将一定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从而形成行业自律。

  关键词:本土化视角; 修养; 社会工作职业化; 社会工作者;

  十八大以来,在民政部牵头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但符合本土社会工作职业现状的职业伦理尚未形成,社会工作者修养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外在环境的推动,也离不开社会工作者自身修养的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工作者的良好修养是职业化发展的基础

  目前的社会工作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及相应的职业伦理理论,社会工作从业门槛低,导致社会工作从业还存在很多问题。纵观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社会工作一直靠着利他主义的专业精神开展工作,但却未达到有效、高效的专业水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低、职业尊严不高、人才流失严重、职业制度不完善和本土化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职业化的深入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宏观政策的引导、法律制度的设计、职业岗位与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更需要社会工作者自我发力,提高自身职业修养。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不仅是社会工作者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社会工作者修养的提升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职业伦理的完善还有待更长的实务积累,以及相关部门的职业伦理规范设计。在当下职业发展初期,向社会工作从业者倡导职业修养才是首要之义,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以社会工作者自身修养的提高为基础。

  二、社会工作者修养的内涵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置于首位,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可见一斑。修养,原意为农业的耕作、培养,后来引申为人类社会的教化、修习,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对于修养一词有着丰富的阐释,强调修养的内在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养的外化过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者的统一,就是“内圣外王”的修养的整个过程,但是长期以来重道德轻知识也导致了我国古代科学知识发展的滞后。

  近现代以来,人们逐渐开始用更客观、更理智的眼光去认识孔子修身之道,更加注重个人修养的知识层面,大力发展修身教育观。北大的着名校长蔡元培先生,在他任教育总长期间就力主加强“修身”,强调“修身,德育也,而以美育及世界观参之”。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修身功能,认为应将“修身”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

  民国时期最早引入与研究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学家——言心哲,就明确提出过社会工作者的修养。他在《现代社会事业》中明确表示修养是一个社会事业人才应具备的普通资格,并提出了社会事业者在修养中应有的六点素质,即同情心、热心、忍耐、廉洁、勤劳和创新。言先生提出的社会工作者修养可以说是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但是,对社会化工作者的修养没有做具体的阐述。笔者认为基于职业化发展和本土化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社会工作者的修养做更进一步的说明。现代社会下,社会工作者的修养则是指从事社会工作事业,为了培养自身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操守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陶冶,包括社会工作者的政治方向、格局、专业知识与能力,也包括良好的个人特质、心理素质修养、身体素质及行为习惯。与其他职业修养一样,社会工作职业修养的提升一方面靠他律,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三、社会工作者修养提升的路径:自律与他律

  综合古今中西社会工作文化,将本土化的时代要求与传统优秀文化的修养方法结合起来,从自律和他律两个角度分析提升社会工作者修养的路径。

  (一)自律:讲政治、讲格局、讲专业、讲生活

  自律强调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认知、反思、践行,提升自我修养。结合当下社会工作实践,从讲政治、讲格局、讲专业、讲生活四个方面去践行提升,总结为社工“四讲”。

  1.讲政治

  政治觉悟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应有的基本认知,把握政治方向,对社会问题敏感体察,深入研究,寻求社会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作为政府购买下的基层服务提供者,应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在新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以人民美好需要为动力,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讲格局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短,还有很多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因此,社会工作者应主动融入世界的社会工作队伍,加强国际视野,关注世界社会工作研究方向,聆听世界的声音,在交流中促进专业发展。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应怀揣伟大抱负,未来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宣传我国的社会工作。

  3.讲专业

  在专业性上,社会工作者应秉持深耕、细作、协同、发展理念,即通过多年的专业领域深入学习,协同多部门合作,整合社会资源,精准提供服务。儒家强调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同时强调自我反省。社会工作在发展专业性方面,应保持自我反省,时常向自己询问:自我的不足、理论的欠缺、实践的困惑等。

  4.讲生活

  社会工作是为人提供服务的工作,讲求情感关怀与精神慰藉。当面临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既要懂得如何帮助服务对象处理问题、梳理情绪,也要有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态。社会工作者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培养广泛的爱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锻炼身心,提高工作效率。

  (二)他律:慎独兼听

  要提高整个社会工作队伍的修养,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的自律,来自社会和组织的教育同样有必要。

  1.慎独

  为帮助道德主体修养的完善,儒家修身观特别强调,个人在独自居处无人看见的时候,也能自觉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的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自身。社会和组织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对社会工作者硬性要求的提高,提高整个社会工作队伍的准入水平。例如,社会和组织可以提高社会工作入职门槛,对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进行考核,以督促社会工作者提升自身修养。

  2.兼听

  兼听则明,因为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倾听外界的批评和道德评价。将职业道德修养评价纳入社会工作者绩效考核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职业修养的行为规范,接受来自社区、服务对象和机构的评估和监督。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善恶判断的标准是看其职业行为是否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利益,是否符合机构的要求,只有通过道德修养评价才能深入人心,使社会工作者自觉提升自我修养,弃恶扬善,明辨是非。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127.
  [2]张金桃.儒家修身观及其现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23-327.
  [3]王珏.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工作者的道德修养[J].天府新论,2008(S1):215-216.
  [4]龚国龙.儒家“内圣外王”与我国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2.
  [5]张祯.言心哲社会工作理论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7.
  [6]罗肖泉.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9(2):34-38.

点击查看>>社会工作毕业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原文出处:王婷.本土化视角的社会工作者的修养[J].现代交际,2020(01):67-6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