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

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十二经络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18 共5128字
论文摘要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VA)或称“体感音乐康复治疗”,是众多音乐疗法中的一种,是建立在现代音乐疗法之上的新兴生态绿色疗法,由Olav Skille博士(挪威)开创,经小松明博士(日本)逐渐完善。这种疗法将音乐的低频信号(对人体有益的16-160Hz波段)分离开来,然后经过信号放大增幅,经物理换能,作用于人体的传导感知系统(包括皮肤、骨骼和神经等),可以激活大脑古皮质区域和旧皮质的功能,起到改善周身基础代谢(呼吸、血压、皮温、心率等)、改善机体微循环、调节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等作用。这种疗法可以产生深度的理疗和放松作用,使音乐对机体的干预幅度大大提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体感音乐机制的研究,停留于它对人体呼吸、血压、心率、情绪等生理、生化、病理指标的影响,尚无中医理论探讨。笔者通过近年的研究认为,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人体的影响,可用经络共振来概括。即不同频率的声波,可刺激经络产生不同的循经微循环的改变,改变最显着的频率可以引起该经络的谐频共振。为此,笔者设计课题研究了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十二经络的影响,现将脾胃经络部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为了排除疾病状态对经络的影响,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健康人的十二经络,年龄20-60岁,经近期体检身体健康。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随机收录健康人30名,均为本院后勤人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17名,女性13名;年龄21-54岁,平均(23.18±6.27)岁。经近期(3个月内)体检无重要疾病。因时间及工作量限制,暂均选取右侧脾胃经络穴位为研究对象。

  2. 方法 在每条经络上选取几个重点穴位(本研究选取了各经络的五输穴),制定数据统计表格,观察播放体感音乐不同频率低频声波时,穴位微循环的变化,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规律。

  2.1 实验条件准备 ①排除室温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监测室内温度,必要时应用空调调控,控制在(20±2)℃以内。②排除空气对流散热对人体的影响:检查门窗,避免明显的空气对流。③排除光线干扰:避免日光及强光直射。④排除电磁干扰,以免影响声波稳定: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检查室内无明显电磁波辐射。⑤排除穿着对人体循环的影响:被测试者更换宽松衣服,并静卧休息20min,使情绪稳定。⑥排除药物食物影响:被测试者24h内不得吸烟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

  2.2 穴位定位 观察对象为测试者脾胃经络的五输穴。

  暴露测试者右侧下肢,经由专门培训的特定人员选取穴位并标记。

  2.3 实验工具及观察工具 实验工具为5寸有源低音炮,于穴位附近播放声波。观察工具为帕瑞公司PF500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探头贴于穴位处,监测声波播放过程中,该穴位的微循环变化,并经该仪器的配套软件记录、分析。

  2.4 实验过程 ①选定频率:参照国际标准十二平均律频率表,选择其中体感音乐低频波段(16-160Hz之间)的音波,如C0(16.35Hz)……D0(18.35Hz)……D#3(155.56Hz),共计40个音波。频率对照表见图1,本研究对频率数值以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②用电脑软件生成音波序列:应用COOLEDIT 2.1软件,将选定的40个音波生成正弦乐音,每个音符长度为60s,相邻两个音符之间,用静音间隔20s,然后存储为声音文件。静音的作用是排除之前声波对经络微循环的影响,使之回归基线。③经电脑播放软件Media Player播放乐音序列,用5寸有源低音炮进行信号放大。低音炮置于观察穴位外5cm,周围以纸板进行音波聚拢。④测试并记录实验数据:将帕瑞公司PF500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探头贴于测试穴位处,观察并记录乐音播放过程中,该穴位的微循环变化曲线及数据变化。【图1】

论文摘要

  
  3. 观察指标 观察测试穴位在播放乐音序列时,微循环量相对于基线的改变,以微循环量增加的百分比表示。该数值由PF500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配套软件完成计算和分析。

  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本次实验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以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不同频率低频声波对脾胃经络穴位微循环的影响

  1.1 不同频率声波对同一穴位的影响 见表1-表10。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同一穴位微循环的影响不同,差异非常显着(P<0.01)。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各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A0#音(29.14Hz)对脾经穴位(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的微循环改变最显着,最高可达(128.44±10.38)%,与其它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与该音为倍频关系的同名音A1#(58.27Hz)、A2#(116.54Hz),影响也比较显着,即能很好的提高这些穴位的微循环量。②A0#、A1#、A2#音上下的几个半音,即A0、B0、A1、B1、A2、B2,对脾经穴位的微循环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比较微弱,循环增加量约12%-22%。③其他乐音对脾经各穴位微循环的影响不大,在5%以内,基本在基线附近波动。④A1#音(58.27Hz)对胃经穴位(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的微循环改变最显着,最高可达(146.34±15.56)%,与其它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与该音为倍频关系的同名音A0#(29.14Hz)、A2#(116.54Hz),影响也比较显着,能很好的提高这些穴位的微循环量。⑤A0#、A1#、A2#音上下的几个半音,即A0、B0、A1、B1、A2、B2,对胃经穴位的微循环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比较微弱,循环增加量约11%-20%。⑥其他乐音对脾经各穴位微循环的影响不大,在5%以内,基本在基线附近波段。⑦同样为同名音,相隔2个八度的音影响作用类似。即A0#、A2#对脾胃经穴位影响程度相近,这与笔者之前的理论推断(4倍倍频关系的音对脏腑共振影响相似)相符。

  1.2 同一频率声波对同一经络不同穴位的影响 见表1-表10。同一频率的声波对同一经络(脾经或胃经)不同穴位的影响大致相似。即能引起脾经(或胃经)上某个穴位产生共振的频率也能引起该经其它穴位共振,反之亦然。体现了同一经络经气属性相同,一气贯通的特性。

  2. 穴位微循环变化的典型曲线记录见图2-图3。多数声波对穴位微循环的影响不大,大致波动在基线附近;当接近、达到特定频率(即该穴位的谐频共振频率)时,穴位的微循环量会有质的飞跃。这说明,不同经络穴位对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只有特定的频率,才能把能量传递给特定的穴位。【图2-3】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3. 循经感传现象 30名观察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有13名在播放A0#、A1#、A2#时,有明显的经络感传现象,循行路线与内经描述的脾经、胃经走向大致相同,最远可到达腹部和面部;有10名观察对象在播放A0#、A1#、A2#时,有腿部发热的感觉,并向胸腹部和面部传导。1名经络敏感者,感觉胃经经气由腹股沟分支入股骨颈,在肋骨下(脐上六寸)的不容穴入腹,由四白穴从内眼眶入脑;脾经的经气上行至喉咙后,又至对侧颅底,入脑。

  讨论

  据史料《说苑》记载,我国5千年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医师苗父就开始用乐器竹管为病者治疗。形成系统的音乐治疗体系是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应用五音应五脏及五行生克制化的学说。《史记·乐书》则直接指出音乐对机体的影响:“故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即音乐可以引起经络血脉的动荡(共振),调节精神情志,陶冶情操。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音乐治疗理论和方法的记载,阐述了系统的五音应五脏学说。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敷和之纪……其脏肝……其音角”,“静顺之纪……其脏肾……其音羽”,阐述了五行平和时,五音与五藏的对应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在音为角……北方生寒……在音为羽”,讲述了五方、五藏、五音的对应关系。《素问·五常政大论》:“委和之纪……其脏肝……其声角商……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涸流之纪……其脏肾……其声羽宫……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阐述了五行偏衰的情况下,五音调理五藏的方法,如羽、宫两音来调节肾脏不足。《灵枢·邪客篇第七十一》:“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提出五音应五藏,六律应六腑,五音六律简称五音,其实是相邻八度的音程关系。根据这些经文,我们可以窥探《黄帝内经》五音疗病体系的概貌,系统的方法可能因为历史问题没有流传下来。

  五音六律是不同频率的声波,十二经络分别与五音六律对应,则说明各个经络的对应共振频率不同,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共振频率引起的微循环改变最显着,通常可达110%以上。这说明共振频率能够引起经络腧穴所在部位气血循环的显着改变,具有疏通局部经脉,增加循环灌注的作用。共振是指结构系统受激励的频率与该系统的固有频率相接近时,使系统振幅明显增大的现象。这里的激励频率即是本研究播放的低频声波,结构系统指的是经络腧穴。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个别案例在播放共振频率时局部微循环的增加量可以达到300%-500%,甚至局部出现发热的感觉。这说明低频声波共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单独或者跟其它方法结合治疗一些局部循环障碍性的疾病,比如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笔者于临床中进行了初步验证,疗效确切。与共振频率为倍频关系的同名音,影响也比较显着,但小于共振频率,循环增加约在40%-100%。所谓同名音,就是在频率表中横坐标相同的音,比如C0、C1、C2……,它们之间的对应频率存在2的N次方的倍数关系,C1是C0的2倍,C2是C0的4倍,C3是C0的8倍。在音乐乐理上,这种关系成为倍频程,相邻两个倍频音高差为1个八度。当声音的声压级不变而频率提高1倍时,听起来音调也提高1倍。在声学物理中,倍频关系的两个波可以诱发彼此的共振,波峰叠加放大,成为谐波共振。因此,与共振频率为倍频关系的激励频率也能诱发结构系统产生共振。同名音上下的几个半音,对经络穴位的微循环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但比较微弱,循环增加量约10%-20%。这几个相邻的半音,与对应同名音的音程为100音分,是最近的音程关系。这说明频率相近的音,波形相近,能够传递部分能量给结构系统(经络腧穴),但不足以诱发显着的共振。同一频率的声波对同一经络不同穴位的影响大致相似。穴位为经气聚集的孔穴,同一经络上的经气具有相同的属性,循环流转,是一个结构系统。同一频率,能诱发某条经络上某个穴位共振的,也能诱发该经络上其它穴位共振,反之亦然。共振频率可以诱发经络感传现象,有类针灸作用。这个现象很容易理解,播放共振频率的时候,经络腧穴局部的气血循环显着增加,是因为激励频率将能量传递给了产生共振的结构系统(经络),当局部经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发热等感觉;再后来,水满则溢,经气开始沿着经络向其它部位流动。

  同样为同名音,相隔2个八度(即4倍音频)的音影响作用类似。为什么会如此?这就不得不提到五音六律的概念。《灵枢·邪客》中提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这段经文提出五音配五藏,六律配六腑。五音,是徵、羽、宫、商、角。六律是竹管定音器,每个对应固定的名称和音高: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共12个。其中奇数属阳,叫做六律;偶数属阴,叫做六吕,并称为十二律吕。五音和六律分别在同一个八度内,而且应该是相邻的八度。因为相表里的脏腑,如脾、胃,分属阴阳,具有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密切联系,而音波序列中只有具有相邻八度关系的两个同名音才能够具备这样的联系,比如A1(55Hz)和A2(110Hz)。这样两个音即能协同共振,又能相互抑制,对立同一,相互转化。

  既然五音、六律在相邻的2个八度,那么在音序中按照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就形成了“五音-六律-五音-六律”这样循环无端的音程序列,暗合阴阳相生的辩证规律。序列中相邻2个同名五音(或六律),后一个是前一个音频率的4倍。举例来说,A1、A3频率相差4倍,均在五音序列中,对应心包经,能诱发心包经的共振。

  本研究验证了脾胃经络腧穴对低频声波的选择性吸收,证明不同经络、不同腧穴具有各自的“共振频率”,该频率的声波能使该经络腧穴的气血循环发生显着的变化。其中脾经的共振频率为A0#音(29.14Hz),胃经的共振频率为A1#音(58.27Hz)。由此为系统阐述体感音乐的中医经络学原理打下了基础。笔者将系统研究分析低频声波对其它经络的影响,从整体上概括,得出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表略】

  参 考 文 献
  
  [1] 许继宗,李玉华,李月明,等.健康人足三里穴对体感音乐低频声波选择性吸收的相关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1):3441-3443
  [2] 许继宗,乔宪春,石玉君,等.从脏腑经络共振角度确定中国古代音乐标准音.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24(4):148-150
  [3] 许继宗,李月明.音乐治疗曲目序列组成原则尝试及实验观察.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26(1):108-111
  [4] 许继宗,乔宪春,石玉君,等.复原《黄帝内经》五音疗病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5):375-376,39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