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

中国社区社工实习基地建设中的不足、成因及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5 共4472字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宏观社会的缩影。随着我国发展模式转型、体制深层次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加快,社区作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社区社会工作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突破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成为社会工作研究中的首要问题。社会问题复杂多样,这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弥补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局限,解决社工岗位要求和专业教育毕业生素质间的“断链”现象,就成为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中的焦点问题。而加快推进社区社工实习基地建设,不仅能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还能为社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使社区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众多高等院校和各级政府及部门在推动社区社工实习基地建设、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积极主动开展了多项工作,但目前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1 社工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社区居委会在现实中,不仅要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的服务居民作用,又要承担大量的行政性工作,往往忽略了服务居民、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职责。目前,由于社区没有设置专门的社工岗位,造成不少社区工作者虽然考取了社会工作师的职称,却依然疲于应付行政性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专业社会工作,使得社会工作专业的务实性和操作性大打折扣,违背了服务群众的初衷。社会工作分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这三种方法,社区工作这种方法应该是当前社区建设过程中使用最多、最容易体现专业技术在社区建设中的优势。在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工不仅是使能者的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多采用较主导的角色。

  1.1 启发催化的角色

  社工把社区的居民组织起来表达他们的需求,辨别社区的问题,讨论形成社区的公共需求和发展目标,并且在居民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社区问题。该角色强调以程序为焦点而不是处理具体的、实质性的问题。

  1.2 支持鼓励的角色

  社工负责发动并提高人们的创造性,鼓励居民参与导向的过程,引导居民学习并习惯负责任、习惯理智等。社工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深层次的“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和启发居民的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的意识,强调社工要帮助居民完成一种民主能力增强的过程。

  1.3 协调联络的角色

  社工要在社区小组之间、社区组织和外界组织机构之间、不同社区之间进行联络沟通,增强内部之间以及外部之间的了解,减少误会和分歧,争取团结、合作和支持,甚至是联合。

  1.4 资源中介的角色

  社工要协调、动员社区内外的资源,投入到社区居民的发展项目中来,帮助社区居民组织发展项目,理性分析社区中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进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社工实习基地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1 社区对“实习社工”的专业认同度低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在我国由于社工专业开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起步比较晚,社区群众、社工实习单位对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和实习社工普遍缺乏了解,并不能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社区社工实习基地是社会工作增量人才素质保障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一些社工实习单位通常把实习社工作为兼职劳动力来使用,只是简单地安排他们从事诸如一些整理内务、收发文件等不需要运用专业知识的事务性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社区“社工实习基地”建立的初衷。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社区社工实习基地的角色认为只是提供实习机会的平台,更应是培养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人才的“实践课堂”.而且人们对于社工的认识还停留在低级的认识阶段,认为社工从事的工作不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没有对社工的社会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2.2 高校与社区对“社工实习”的经费保障不足

  社区社工实习基地建设目的在于社会工作人才的高质产出,这就需要相应的职业实习课程来经费来加以保障。但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在社区实习普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社工专业理论课程设置,而对学生的实习(见习)并不重视,很少向学生提供实习(见习)的机会和场所,就更不要谈给予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和实习督导费用补贴了。另一方面,由于社区事务千头万绪、繁芜纷杂,本身工作经费就很紧张,社工实习单位很难再为实习社工的服务提供足额的经费保障,大多数社工实习单位往往更希望实习社工们提供的是“义务志愿”式的服务。

  2.3 “实习社工”在实习单位的实习领域有待拓展

  高校和实习单位经过多次联络沟通、科学规划,才签订实习协议,最终建立起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实习社工往往只是在节假日参与一些志愿宣传工作,实习的层次低、领域窄,与养老助残、公益慈善、就业服务、医疗卫生、青少年辅导、妇女权益维护等的专业实践根本联系不上,致使实习社工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计划或方案无法顺利完成。现在我国的社工实习基地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仍待完善,尤其在专业领域和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来说我国社会工作的实习部门大多是属于管理型的,例如政府及相关福利机构或社区居委会等,这样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到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机会较少,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也很少会涉及到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多为琐碎的日常性工作,这完全违背了建设实习基地的初衷。

  2.4 “实习社工”在实习单位的流动机制有待完善

  社工实习基地的成效的衡量标准可以认为是社会及行业内对该基地培养人才的认可程度,所以说社工实习单位是增量人才素质的重要场所。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社工实习的目的多侧重于对学生课程完成度的评定,造成了社工实习基地的形式化。一方面,一些实习社工平时需要到学校参加课堂理论学习,无法专心致志的参加实习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工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社工实习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社工专业培训,也没有专业社工的实务经验,他们很难给予实习社工有效的专业实习(见习)指导,实习效果大多不甚理想,不但不能达成预期的实习目标,反而会使一些实习社工对专业更加迷茫。

  3 关于社区“社工实习基地”发展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3.1 加强宣传,不断提升对社工专业的认同度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在社区广泛宣传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不断提升民众对实习社工、社会组织的了解和认识,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实习社工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改变人们对于社工普遍存在的偏见,以社工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推动社会对社工的认可和尊重。二是高校、乡镇、村社应联合探索建立“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指导和扶持社区社工实习基地的运行,并对社区社工实习基地的运行进行有效监督,不断提升其公信力,以最终提升实习社工、社工实习基地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3.2 强化支持,不断增强社工实习的经费保障

  一是依照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意见,联合高校、街道、居委会,共同研究制定实习社工补贴、实习基地运行的经费保障方案,切实保障实习社工、实习基地运行有充足的经费。二是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如若较大发挥该基地功能,使其成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队伍的合格、有效途径,则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也需要社工行业内各单位组织的积极投入,提供资源支持和人才吸收支持。

  当前我国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鼓励提倡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例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提高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能力,将政府的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一方面可以锻炼社会组织自我治理的能力,实现社会组织的自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社会组织的常态发展。因此,将可以由社工实习基地承担的职能转移出去,如通过购买社区市民学校服务活动,为实习社工、实习基地提供项目和资金支持。

  3.3 与社区合作,不断拓宽实习社工学习领域

  一是今后将积极与高校、街道、社区进行联系与合作,帮助建立更多的社工实习基地,为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机会和场所。积极探索建立较大规模共享型实习基地建设,可以在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实习基地间实现共享,学校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换实习、相互督导,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培养强化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以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二是鼓励支持街道、社区、社会组织逐步扩大实习社工的实习(见习)领域,为实习社工学习留出空间,将实习领域扩展至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健康、公益慈善等各个方面,切实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作用明显的社工实习机制,以助力实习社工快速成长。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街道、社会社会工作者严重缺乏和高校学生社会工作实习的机会缺乏并存的现象,政府要做好连接社会与高校的纽带,缓解双方的窘迫局面,实现多赢。

  3.4 与高校、社区合作,不断完善实习社工流动机制

  社工实习基地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良性运作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机制。一是团区委将加强与高校、社区合作,以社区市民学校为阵地,探索建立“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社工实习模式,形成合理的实习社工流动机制,以吸纳更多的实习社工。二是建议政府加快完善与社区社会工作者相关的工资、福利、培训、社会保障等政策,吸纳更多的实习社工加入到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当中,投身到基层社区建设中。

  3.5 建立完备的监督和评估体系

  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建立完备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对于社工实习基地的长远发展是显而易见。监督不止是对于政府、社区服务和管理的监督,还要加强对社工的监督和培养,在培养其专业素质的同时,加强社会服务理念,提升社会责任感。

  任何事物的发展若没有一定的反馈机制,其发展前途是渺茫的,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对于社工来说,不仅是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对自身工作的反思,通过内部的自觉促进社会工作的整体稳定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工作者认识到其工作价值,有利于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稳定。而且建立完备的评估体系对实习基地的建立的来说大有裨益,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其他优秀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理念、发展模式。

  总之,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专业实习是社工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社工人才的培养,而且影响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要重视社工所带来的社会效益,重视社工的实务培养,大力推进社工实习基地的建设,拓宽社会工作的实习领域,在社区救助、公益慈善、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矫治帮教、纠纷调解等提供更多的实习空间,为社会治理提供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隋玉杰。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 [美]Neil Gilbert,Paul Terrell 着,黄晨熹, 周烨,刘红译。社会福利政策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钱宁。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工作探索[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4]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等 着,晏凤鸣译。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