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论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路与教学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3 共1813字
摘要

  一、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一)培养素质授之“渔”.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智力与数学能力,从而形成优秀的数学思想,为将来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打基础、定方位、把方向。而数学教学方法则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能力、养成较好的数学思想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改革教学方法的途径,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之以渔”,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涵育和培养其应有的数学精神,提高其应有的数学素质。

  (二)教学相长奠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于探求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并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手段,以人为本,教学相长,并注重人文关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质;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摈弃落后的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扫清为应对应试教育而进行的教学手法的思想余毒,去除灌输教学及填鸭式教学方式的思想雾霾。运用以全新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科学推理、相互交流的教学环境。制订出科学有序的教学目标、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途径;研究出一套综合学生的成绩、能力水平、素质的评价考核机制。运用灵活的多样化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激活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点燃其内存的求知动力,不断提高与升华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奠基立柱。

  二、初中数学教学新的教学方法内容。

  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教学对象。只有对教学的方法、模式进行探讨,不断创新,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分析、总结,得知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何,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如何,才能依据教学效果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诸如启发、讲授、游戏、讨论、合作、观察等方式组织教学的模式、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标。

  (一)小组讨论提效率。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在于使师生互动,使课堂实现良性循环,涵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培育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拓展思路,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譬如,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假如是,如何证明。分组讨论,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动大脑,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假设。

  即使原先不会证明的学生,也会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顺利掌握证明的方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效率高、思路广,学生兴致高。

  (二)演示教学提兴趣。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永远是舞台的主角,孩子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倍加关注。演示教学法就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态势,因势利导进行有效的教学。老师演示数学授课内容、知识,特别是定义、公理等科学上已证明了的知识,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幻灯、投影等教学用具演示,效果更直观,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譬如,对二次函数图像的讲授,可运用肢体语言做动作,双手微弯曲就如其图像,身体权当其对称的轴。在讲述对角的定义时,老师可双臂伸平,慢慢张开双臂,角的概念便栩栩如生地展示给学生了。教学中肢体语言可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肢体语言教学与演示教学有时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能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三)教学有法在“发现”.

  发现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萃取学生思维与理解的精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使其把学习数学当成一次体验成功、探索科学的旅程;缔造其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使其知晓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和生活,并用于改善社会生活的价值所在。

  三、结语。

  “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就要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知识难易程度、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重难点及学生的数学水平、素质差异而具体分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其解决问题及变通的能力。

  教无定法,但一定要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李德琴。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9):68-69.

  [2] 毕岩峰。彰显灵动生命特质的初中数学教学实例分析[J].教师,2013(30):1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初中数学优秀论文
返回: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