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预设的运用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 作者:田丽娟;申世伟
发布于:2017-03-23 共2104字
  摘要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服务者的角色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无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数学教学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学生学会了所学内容,学生才不会产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才能爱学数学,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教师对学生的服务与帮助呢?
  
  一、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循序渐进,教和学要接上地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首先要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新理念。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的基础之上,设计诸如数一数、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量一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其次,要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理念。老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还要善于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组织、引导学生能说的就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就让他们自己写。新课程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此,教师教的是身边的数学,学生学的是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接上了地气。
  
  例如,关于二年级数学的乘、除法教学内容,教材上分别编排了“数一数”、“分一分”.这些内容涉及到了乘法、除法的产生。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用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去操作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相同加数”、“平均分”产生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既有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又有了深入学习的经验准备,对所学内容自然就会理解深刻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观察物体”、“方向和位置”、“时、分、秒”、“统计与猜测”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教学、直观情境教学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新课标教材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新课标教材的开放性和内容的整合性,为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学情实际展开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把更精确地提炼教学内容去施教的问题留给了教师,为教师留下了教学预设的广阔空间。如,“我们赢了”这一节教材就有:【1】进一步认识钟面;【2】认识计时单位“时”与“分”;【3】知道“时”与“分”的换算关系;【4】学会时间的表示方法;【5】会读出任一时刻的时值五项教学内容。而其所在的“时、分、秒”这一单元教材要达到:【1】进一步认识钟面;【2】认识计时单位“时”、“分”、“秒”;【3】知道“时、分、秒”的换算关系;【4】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5】会读出任一时刻的时值;【6】知道时间的长短并比较;【7】会换算时间;【9】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八项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又要精当施教。所以,循序渐进开展教学,不是陈旧的老话重提,而是非常必要。这既是落实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
  
  二、教学中要善于巧妙“搭桥”,分散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搭桥”教学环节可以扫除讲授新课时的知识障碍,降低新旧知识之间的坡度,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顺利地由旧知领域跨进新知领域。例如,教学“方向和位置”,辨认东、南、西、北,就可以利用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辨认。这样既避免了反复强调,又分散了教学难点,还好记易用。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教学效果显着,即使是学困生也可做到耳熟能详了。
  
  三、教学中要练习多样,明辨常练,会想会说
  
  教学中,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适量而精当的练习是少不了的。把新知识稍加扩展,设计一些以新知识做基础但又有一定坡度的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如,为巩固6的乘法意义,就可以设计如下练习:【1】4乘6是多少?【2】3个6相加是多少?【3】5和6相乘是多少?【4】2个6相乘是多少?【5】6的8倍是多少?【6】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是7,积是多少?【7】每班6人参加兴趣小组,9个班共参加多少人?通过这些练习,不仅可以达到巩固乘法意义的目的,而且带给了学生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练习效果自然不错。
  
  教学中,总有一些知识容易混淆。对比练习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如,学生常把“2个6相乘是多少?”列式为“2×6”,这是学生没有把“6×2”与“2×6”的“读作”分清的缘故。教师通过(6×2)/(2×6)的阅读对比练习,这一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所以,设计一些对比练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就能把两者区分清楚,以免互相干扰,混淆概念。
  
  数学表达只不过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可是,有些数学教师却忽略了数学表达这一实质,忽略了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表达学习需求,只要学生能写会做即可,真可谓“我要的是葫芦”.这种单方面的发展练习实不可取。因为语言是思维活动结果的体现,学生会想会说才是课堂效果的直接表现,也是学习效果的最好反馈方式。
  
  总之,教师只要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学情的掌握和教材内容的精当设计之上,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向课堂要效益上,就能将为学生服务落在实处,就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就能让学生在教师用心良苦的教学预设中成长。
原文出处:田丽娟,申世伟. 让学生在用心良苦的教学预设中成长——二年级数学教学例谈[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2:43-4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
返回: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