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兴趣在一个人的求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哪里来的呢?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直观教学
生动形象的教学,不论年级高低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学习方面来,可应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具。 如一年级数学课本上有许多插图,画得非常形象、逼真。 在加减混合部分有副鸽子图, 它是用鸽子飞的方向不同来表示加减法,要根据题中的图意来列算式, 确实存在着困难。 我们如果把这幅图制成动画,教学效果会更好。 又如在教“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同时在长方体表面积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上分别涂上黄红绿三种不同颜色,启发学生说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规律:
两个黄面(上下面):长×宽×2
两个红面(前后面):长×高×2
两个绿面(左右面):宽×高×2
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用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 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可推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另一种方法: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这样在形象直观的启迪下,能逐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又使计算过程逐步简化。
二、操作实验
动手操作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它又是启发学生思维, 引起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 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用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降低思维难度。 如一年级在教学“9 加几进位加法”时,学生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这要在数的分解和组成上进行,例如,教学 9+3=? 可以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 9 根红色的小棒,在右边摆出 3 根绿色的小棒, 然后教师启发:
“9+几得 10?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把 3 分成 1和 2。 于是把右边的一根绿小棒放到左边,这样就和 9 根小棒凑成 10。 再想 10 和剩下的 2加起来得多少。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剪刀把准备的三角形剪、补、拼,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找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从不同角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不但加深印象,明其道理,还增强了学习的自主精神。
三、课堂游戏
鉴于儿童在课堂上容易疲劳, 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 在巩固运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游戏。 如一年级在教学 “10 以内数的认识”时,可采取“拍手凑数”“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开设数学医院”等游戏。 像在教学“同样多”时,可让学生扮作小白兔,做小白兔找萝卜的游戏,在戏耍过程中感知,掌握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具体内涵。 又如运用乘法分配律做简算, 教师先出示一个例子 23×87+23×13 问:“从乘法意义上看,式子中的两个积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几个 23 连加? 然后教师指出:这样我们便找到了简便运算的好朋友。最后,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上面知识做找简便计算的好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出题,合起来能简算。 这种寓知识于游戏中,寓教于乐的方法生动、形象,可让学生在欢笑中学习掌握知识。
四、精心设疑
疑问是思维的源泉,思维是学习的前奏。如何巧妙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大好时机。 如在比例尺教学中,教师先出示有比例尺的地图,请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城市, 教师当场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 学生就会感到好奇,由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比例尺是什么意思?教师是怎样算出来的? 又如在教学生圆柱体表面积时,教师可出示一个水桶,问:现在要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呢? 这时学生就会思考,水桶有哪些部分构成?各应怎样计算?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变异练习
学生都有求异的心理,希望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在教学中,不论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几何形体教学,经常给学生一些变异练习, 教学中或把条件问题互换,或在条件问题上稍加变化,让学生在变化中辨出差异,变换思路,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领略数学知识的魅力,产生学习动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愉快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学生数学论文是考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果,讲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以致用。以下学术堂整理了十篇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供参考!...
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在小学数学课程中, 小学生要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而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来说,全面质管的指导思想是质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数学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学段,一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以此类推。三年级数学在第一和第二学段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阶段学生学得如何、是否形成了熟悉的、实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他们的后续学习很有影响。笔者今年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经常会热衷于对某一事物进行认识与掌握,或是力求参与到某一项活动中并带有一定的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倾向。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总是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不知不觉地心驰神往,且表现出一种注意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
众所周知,兴趣按类别划分又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兴趣故名肆意值得是兴趣指向的本身所在,而相应的间接兴趣则大多指的是活动的结果。当小学生具备了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将会对学生产生针对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具备了学习兴趣的...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21世纪4C核心素养之一,在我国刚刚发布的5C模型中翻译为“审辨思维”。5C模型提出的审辨思维包括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和反思评估四个要素。...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
数学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主人翁意识,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从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进行阐述,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