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静为动,突破抽象数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或难点是学生每课路上的“拦路虎”,其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每课不同的重难点并巧妙地运用互动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化静为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快、理解透、记得牢。注意善于把传统教学手段与交互式一体机有机结合在一起解决重难点,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要求学生观察完实物钟后,具体说说钟面上有什么。教师不需要什么素材,只需要借助交互白板软件中的一些基本作图功能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生成一个钟面(先画一个圆,涂色,标上大小刻度单位,再手写识别生成12个数字,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对时针即时进行旋转,生成某个具体的时刻让学生认知,这样,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再现,学生在动态演示中轻而易举地掌握新知。
四、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时代呼唤高效率的课堂互动生成,交互式一体机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自主探究、思维碰撞中焕发出课堂的精彩。
(一)广泛实践,展示学生思维过程
课堂的精彩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焕发出来的精彩。数学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将一体机所带有的交互功能有意识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把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和已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融入课堂教学,促使大量的学生或教师“经验”通过一体机展示,积聚强烈的、直观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让学生在广泛实践中展示思维过程、获取知识技能。
如教学《认识图形》,利用小棒摆图形的环节中,教师可设计让学生在一体机上利用拖拉旋转功能进行摆图活动,让学生清晰、便捷地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没人摆成圆呢?谁来试试?接下来安排学生直接在一体机上动手去探究其中的秘密。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中还设计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画正方形、长方形,教师随时从图库中调出方格图,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体机直接试着画图,完成后通过回放功能,让学生回顾是如何画图的,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由于学生的认识不同,可能画出的图形大小也不同,而这一结果将会在一体机上全部显示或保存下来,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相互交流中,又一次提升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
(二)及时调整,适应学生思维顺序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9].要想把课堂的思考真正还给学生,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思维顺序,按照学生的认知需要及时调整预设,使静态“预设”让位动态“生成”,促成学生思维泉涌而出、灵动彰显。
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学生初步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位置后,为进一步强化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师可出示《千字文》(部分),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找到不认识的字用数对表示出来,师生交流字的读音,教师还通过数对和学生一起辨明个别多音字或易混淆字的读音,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及时巩固数对知识。接着师生做游戏(说数对找汉字、读汉字说数对),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很难达到课堂上百花齐放的效果,而用交互式一体机就可以按照学生的思维在屏幕上随时展示出来,无论是说数对找汉字还是读汉字说数对都可以说哪点哪,随机出现相关内容,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彰显了数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互动中顺利掌握知识,充分体现了一体机的随机性和交互性。
(三)自主发挥,引领学生掌控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10].正如叶澜所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这样的课堂上,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思维的不断碰撞,教师要在领悟教材意图、把握主要环节的基础上对学生大胆放权,让学生掌控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智慧激荡智慧,用精彩点燃精彩。
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中的例题“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教材选择轮船在行进中观测灯塔的位置是有用意的。当我们在第一次观测后,轮船还是要前进的,可以利用一体机的拖动功能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沿着由南至北的方向自由地将轮船拖到某个位置,并进行讨论交流,观测点发生变化,那么灯塔的位置又该如何描述呢?这样,让学生自主发挥、自主掌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调动感官,鼓励学生体验生成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交互式一体机是声、光、电、图等的有机统一,其特有的功能可以巧妙地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延长学生的注意力[11],唤起学生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交互式一体机的库存功能为教师提供了常用的背景库、注释库、链接库等,教师可以将生动的图片直接从背景库里拖出,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加法》,教师可利用交互式一体机设计情境,先呈现三个小朋友浇花的情境图,再从图库里拖进两个小朋友也去浇花,接着提问,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浇花?这样设计突破了以往一起呈现主题图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再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后,“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和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两道题有的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可以让学生运用作图功能在屏幕上拖一拖、拉一拉,实际操作一下,同时运用一体机中的“尺”测量一下以方便做出判断。这样,在多种感官共同作用下,学生能顺利地生成认知。
五、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要注意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互动,要给学生多创造一些“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中,激活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互动”出创新欲望,“互动”出创新精神,“互动”出创新方法,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全面了解掌握交互功能
交互式一体机环境下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互动实践,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积极活动与广泛协作。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科素养以及信息技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发展,在全面了解掌握交互式一体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蕴涵其中的教学策略,将新交互平台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促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充分融合。
(二)交互操作尽量简单易行
设计交互式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习,如果对学习者的交互技能要求过高,则会增加学习者的负担,不但不会真正促进学习,甚至会干扰学习[12].因此,在互动操作环节,要尽量把操作的难度降到最低,最好是学生一看便会操作,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真正使互动操作简单、快捷、易行。
(三)避免为显示功能而教学
课堂教学中使用交互式一体机要注意有效、助学原则,不能为了显示自己使用一体机的水平,就把浑身解数都用上,其实有的地方有的功能能不用就不用,不必为用而用,要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选择各种方法与手段,让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辅相成,避免师生成为一体机的奴隶。
(四)依赖演示替代学生思维
交互式一体机具有很强的功能,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一体机不是万能的,不要把技术上所有的难题都抛给它,更不要期待一体机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机器不等同于大脑,操作不可替代思维,一体机只有人来使用才能显出价值,课堂上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创设和师生的恰当使用中方能凸显一体机的强大。
六、结束语
交互式一体机犹如开启互动课堂的金钥匙,在轻松便捷中顺利实现互动理想。教育活动过程因互动而创生,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也只有在教育过程的积极互动中才能实现。但互动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也不是活动的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交互式一体机的所有潜在互动功能都必须在教师创意下才能实现,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有效互动,才能真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11]丁永真。新技术演绎课堂新革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3]陈卫东,叶新东,秦嘉悦,张际平。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J].中国电化教育,2011,(8):6-13.
[4]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23-28.
[5]王正义。基于智趣数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121-124.
[6][7]胡庆芳。学科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概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7-29.
[8]曹铁军。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课堂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2014,(35):38-40.
[10]朱素琴。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呈现精彩[J].小学科学,2014,(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