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

我国区域应急语言服务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梁云云
发布于:2021-01-12 共10822字

  摘    要: 语言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应急语言服务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参照国家和地方应急语言服务的经验,结合海南省的特点和现状,集中探讨区域性应急语言服务的策略和路径,提出:搭建地方与中央应急语言“互动链条”;建立地方应急语言服务常态工作机制;加强地方性应急语言服务语料库建设;增加地方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储备;注重应急语言服务本地化。以期有效提升海南应急语言服务水平,为构建区域性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提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语言服务; 区域性策略; 海南;

  Abstract: Language concerns national economy, people's livelihood and national security, and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in 2020.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national and local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rategies and paths of regional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building an “interactive chain” between local and central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s; establishing a normal working mechanism of local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pus of local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s; increasing the reserve of local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 personnel;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ocalization of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s with a view to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 in Hainan and providing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 for building a regional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 system.

  Keyword: public emergency;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s; regional strategies;

  引言

  语言是助力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在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同时,抗击新冠疫情也激发了大量语言服务和防疫翻译志愿者的热情,他们在解决医患语言障碍、公共卫生信息传播、舆论监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中,应急语言服务进入公众视野,其重要作用凸显,反映出国家语言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灾难救助、危机管理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区域应急语言服务的问题和对策
 

  与此同时,透过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反映出我国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存在盲点和缺位,倒逼我们从本次疫情中认真反思,对应急语言服务加大重视,加快其建设和发展。面对艰巨和紧迫的防疫保卫战,区域性应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建构,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的文献回顾

  目前,学界对“应急语言”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关于应急语言能力的阐述常散见于基于语言战略规划、应急管理报告、语言治理、国家安全等研究中。应急语言的书籍多集中在应用场景下的各类语种使用,比如《旅途无忧——应急汉语》《零起点应急说粤语》《英语应急口语》《经贸职场应急英语》《俄语应急口语》等,暂无应急语言理论研究专着。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应急语言”为主题进行学术期刊搜索,共检索到64篇文献(截止2020年8月12日),剔除不相关文献,涉及“应急语言服务”有50余篇。从学术期刊论文趋势看(见图1),以2020年关注度最高,尤其是《语言战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刊物就应急语言服务设专题讨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图1 以“应急语言”为主题中国知网期刊论文趋势图
图1 以“应急语言”为主题中国知网期刊论文趋势图

  (一)概念的界定

  应急语言服务的理论研究首先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应急语言服务”这一概念同时使用的术语有“语言应急”“紧急语言服务”等。李宇明(2013)1在提出国家的语言能力问题时就提及应急语言、应急语种的重要性和范围1,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文秋芳(2016)2将 “应急能力”作为国家语言能力分项能力“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认为应急能力指“处理海内外突发事件的处置力”。2方寅(2018)3提出“突发事件语言应急”的概念,并且依据不同标准对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进行分类。3李宇明、王海兰(2020)4基于数据分析,就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字问题探讨了提升语言应急能力的具体举措。4王立非(2020)5明确了“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笔者比较认同王立非的观点,“应急语言服务是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参与语言救援行动,包括中外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残障人手语的急救翻译、救灾语言软件研发、灾情信息传播、抗灾语言资源管理、应急语言标准研制、急救语言培训、语言治疗与康复及语言咨询与危机干预等。”5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应急语言概念进行分析,有利于丰富应急语言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国家和区域性应急语言能力提升的多视角思考。

  (二)应急语言服务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2011年,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有关青海玉树地震救灾的文章中被提及。2012 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推动社会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等语言政策。6201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为大型国际活动和灾害救援等提供语言服务,提升语言应急和援助服务能力”等语言规划。72018年,滕延江对照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构建我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82019年,李宇明提出建立应急外语人才库以解决稀缺语种、特殊任务、紧急状态时的外语需求的语言人才规划。92020年,王辉提出应急语言能力的范围并说明应急语言服务的五大作用。10同年,王立非着重分析了国外学界围绕抗灾防灾沟通、防灾救灾语言技术、应急管理标准编制等方面的举措,提出加强应急语言服务等五方面建议,“加强疫情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制订疫情应急语言服务规划、大力提升疫情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即时编制出台应急语言服务相关标准、建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3月开始,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推出“抗疫网上论坛”系列,不断邀请业界与学界专家从应急语言服务对象与方式、应急语言服务教学定位、应急语言服务机制、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应急语言服务本地化和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化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2020年4月,李宇明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应急语言服务”不能忽视》的文章,呼吁解决紧急救援中的沟通问题,语言应急不能忽视。该文强调“医患沟通、疾病命名、多语言信息发布、应急语言翻译服务、新闻宣传用语、谣言防控等诸多语言问题,关乎应急环节的方方面面,对科学有效地应对疫情具有现实意义。”112020年5月,沈骑、康铭浩从语言治理和规划的角度,从治理行为、治理内容与治理过程三个维度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语言治理能力规划框架,对应急语言服务方面提出可借鉴的方法和路径。12王春辉(2020)13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急与社会治理,阐明各类语言问题和应急举措,提出大变局下的语言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13屈哨兵(2020)14提出根据不同层次类型的需要,分别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语言应急服务的运行机制。14

  以上这些文献和资料明确了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开拓了应急语言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明确了国家应急语言服务的规划指南和发展路径。专家学者更多聚焦国家层面应急语言服务的顶层设计和策略实施,有关区域性应急服务领域研究则较为欠缺,对于地方和国家有效互动、上下贯通研究较少。

  二、应急语言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国家层面举措

  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应急管理的指导方针和六项工作原则,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推动社会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15但是,应急语言服务的建设起步较晚,建设速度较慢。2020年,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中央紧急动员,社会各界千里驰援湖北。2月9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紧急编写《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和《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音频材料》,很好地解决了医患语言沟通障碍。2月10日,在教育部语信司指导下、在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倡议和推动下,由十几家科研院所和社会企业组建了“战疫语言服务团”,研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用微信版、抖音版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相关群体提供多维度语言服务。近 30 个语言类微信公号合力推送,提高了救治中期和后期心理建设的沟通效率。3月,随着全球疫情爆发,联合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人道主义应对计划”驻中国特使办与马云基金会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一线临床医生编写了《新冠肺炎防治手册》,该手册翻译成13种语种版本,为全球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多实用建议和参考。4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牵头组织30多家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研发了《疫情防控外语通》(多语种版),开发了微视频、多媒体卡片及手机端和电脑端的在线查询系统。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师生和从事翻译、医学的专业人士组成“语言翻译志愿者”,奔赴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助力一线。

  (二)地方层面举措

  以海南为例,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南省进入“‘琼’尽全力、全民‘战疫’”的阶段。先后派出7支医疗队864人支援湖北,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冠肺炎的救治和防控工作当中,顺利完成医疗任务,并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除了医护人员外,从政府部门到高校企业、从医护专家到志愿者、从中国公民到外国友人,都积极参与抗疫防疫工作,不乏很多语言应急服务的案例和优秀事迹,为推进海南应急语言服务事业助力。

  1.地方政府。

  公共危机下,海南省政府紧跟中央工作部署,成立专门机构和组织,多部门联合进行应对,担负起社会动员的核心环节并发挥了领导作用。针对语言服务方面,海南外事部门与各国驻华使领馆保持密切沟通,通过“海南外事”等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英语、俄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汉语等6种语言的疫情防控知识,即时通报疫情情况和在琼外国公民信息。

  2.高校方面。

  疫情期间,高校成为应急语言服务的智力资源后方,很多高校老师参与到防疫抗疫语言服务中。海南大学饶颖芝老师正值外派菲律宾进行学术研究,她主动联系中国援菲抗疫医疗专家组,志愿成为抗疫翻译者,集合海南大学学生组建翻译志愿者团队,成功翻译《方舱医院工作手册(第三版)》《方舱医院患者手册(第三版)》《新冠肺炎血浆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防护用品穿脱程序》等抗疫手册及视频资料,为菲律宾的抗疫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海南师范大学志愿者结对帮扶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爱心陪护、亲情陪伴、读书交流、防疫教育等线上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一线医务人员和子女舒缓压力、坚定信心。海南大学段玉聪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响应海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将“基于偏差器官形态行为可视化的口语学习矫正方法”为代表的系列专利技术无偿向社会公开,通过解决传统线上教育由于师资规模、系列技术等原因导致的信号多重失真等问题,将用户发音过程中口、齿、舌位置相对标准发音形态的偏差以可视化方式展示给学习者,提高其疫情期间口语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3.媒体方面。

  海南各媒体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国际传播网每天及时翻译全国及海南最新疫情进展、权威防控措施及相关政策,并公布全省各市县定点医疗机构,以及航空、列车、港口交通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融媒体等技术手段,为广大在琼外籍人士做好疫情信息共享、防控指导和服务工作。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紧跟舆情走向,推出《海南战疫 百评长卷》,将102篇海南抗疫系列原创时评分类编辑,关切社会的“痛点”,对防疫和抗疫历程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释和疏导,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语言价值观。

  4.国际友人。

  在全球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外语的沟通与联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确对外传播提供了保障。在琼外国人尽己所能,参与海南疫情防控工作。海口市人民医院美籍医生沈义扬,疫情期间志愿当“家庭医生”,录制小视频教网友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知识。海南大学爱尔兰籍教师布莱恩·法雷尔成为“传播官”,第一时间把中国的疫情防控进展向国外的亲友分享,帮助他们增强防疫信心。白俄罗斯人康津晟和朋友通过“海南生活”网站,及时发布中国、海南疫情防控信息,宣传海南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措施。美籍人士岳玫瑰为在海南的外国友人无偿提供英文资讯,翻译疫情进展和中国政府采取的防疫手段等信息。南非的英语老师劳拉待写下了英文诗《请不要摘下口罩》,并录制了朗诵视频短片,通过网络传播给更多人带去正能量。

  以上应急语言服务的实践经验,从国家到地方,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从国家紧急动员、援鄂防控到科普宣传、“语言应急服务团”、语言救援、方言手册;从国内外各种疫情资讯报道到国际舆情监控与技术文件翻译等。由此可见,语言应急服务不是解决一般性语言“咬文嚼字”的使用问题,而是重点解决危急环境下,快速高效地发布信息、解决现场的语言沟通、解决事后的语言心理等问题,快捷地提供各种语言服务、正确地发挥语言的功用克服各种危机、避免语言问题给危急处置带来负面影响、规划和建设应急语言服务制度及应急响应机制等。

  三、区域应急语言服务存在的问题

  基于语言应急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梳理,笔者认为,国家层面应急语言服务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中国语言学专家和学者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和措施。但是,国家层面研究多聚焦宏观语言规划和治理,多语种应急语言开发和应用,有关区域性应急服务领域研究关注较少,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缺位和盲点。结合区域性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特殊人群的应急语言互通研究和开发则尤为欠缺,急需理论和实践并行、宏观与微观并进、中央和地方互动,与我国实际应急语言管理和服务的需求相匹配。

  那么,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有效互动,实现上下贯通形成“互动链条”?如何提高地方应急语言服务意识,发挥区域地缘优势?如何建立地方性应急语言服务的常态工作机制,增加突发公共事件的语言人才和资源储备,改进语言智能技术分散、协调效率不足的问题等等,都成为当下国家和地方急需考虑的问题。下面以海南省为例,参照全国各地应急语言服务的经验,利用我国社会动员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结合海南区域性特点和现状,集中探讨应急语言服务的策略和路径,关注应急语言服务专门人才的培养,辐射国家服务地区。

  四、区域性应急语言服务应对策略

  (一)搭建地方与中央应急语言“互动链条”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坚持重点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国家力量自上而下地进一步向基层渗透,下沉至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学者认为“语言治理”的特征不再是个别权威或是少数官员制定语言政策,而是大多数人主动参与,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16有学者提出“国家—社会”共同在场是集中力量抗击疫情的治理逻辑,是全民动员、合作共治的中国样本。17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语言服务的实际进展来看,主要是以政府为指导、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为主体的“一主多元”社会动员模式来体现(见图2)。

  图2“一主多元”社会动员模式
图2“一主多元”社会动员模式

  政府与多元主体之间互动合作、多方参与,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动员的网络格局,这也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在应急语言服务方面,中央发出动员,国家和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及时跟进,发动和引导学术机构、企业成立语言服务团队,在紧急关头研制出多种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方言通、外语通、抗疫手册等资料,用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传播出去,体现中央对地方顺势引导和地方对中央的积极回应。以海南省为例,海南在国家动员的框架下,呈现自上而下动员社会组织和个体的力量,政府起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和语言服务工作,促使社会动员多元主体合作,与公共突发事件涉及的不同领域形成合作关系,消息互通,资源共享。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公众是应急语言服务的对象。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和维系安全的要素,人人在用。但是,此次疫情应急语言动员力量是不均衡的,目前应急语言服务更多的是智力资源和知识社群的支持,关注和从事应急语言工作的人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和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的人。知识分子的民间非正式合作属于高门槛的工作,并非像其他领域社会动员一样,普通知识分子和社会公众所能为。在地方与中央应急语言“互动链条”中,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热情,释放社会个体自我行动的意愿和能力值得思考和探索。近期,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推出“抗疫网上论坛”系列,《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专设“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应急多人谈”栏目,邀请业界与学界专家、投身于抗疫的一线人员、关注和乐于参与语言应急服务的人员等,就语言服务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开创语言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举措开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主动作为的发展路径,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和社会公众关注和参与应急语言话题的热情,释放了社会个体自我行动的意愿和能力,以个体自身的方式对接社会需要,回应自身需求。

  基于此,海南在应急语言服务建设中借鉴上述经验,根据海南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特点,在研制方言通、少数民族语言通方面,在语言服务志愿者征集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社会公众的参与感,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培育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及行业组织,强化自下而上的呼应,做好上下贯通。要鼓励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利用网格化管理,在紧急语言动员、科普宣传、语言救援和舆情监控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海南社会公众要加强普及普通话,强化外语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建立对语言的理性认识,规范自我语言和舆论传导,“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维护自身语言权利。

  (二)建立地方应急语言服务常态工作机制

  吸取此次防疫工作的教训,武汉防控指挥部面对海内外大量的援助物资和人员调度调配需求,只能通过网络向社会“喊话”,求助语言服务志愿者。因此,海南省要提高应急语言服务意识,坚持“着眼常态,面向应急”,制定应急语言服务管理规划,建立区域性应急语言服务常态工作机制,完善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

  参照“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法制),修订并完善《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版),相应地增加语言应急服务相关内容:分别在突发公共事件前的预警发布、知识普及、公共学习教程等方面,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通报、救助治疗等方面,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心理干预康复治疗、信息储备、跟踪与监测等方面,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语言服务应急协调和处理能力,使应急语言服务成为海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2.人员保障。

  在政府部门设置语言服务专门岗位,专人负责。有突发状况可快速反应,向上提供应急服务的法律依据、部署方案和应急思路;向下帮助语言服务相关机构核定术语、宣传途径、口号标语等。同时,对基层提供所需的语言服务和指导,从而保证应急语言服务工作的长效发展。

  3.经费保障。

  设立应急语言研究基地和多语言援助中心,设专项基金,扶持海南应急语言服务产业。鼓励社会申报应急语言服务相关课题,配备科研经费,建设海南应急语言语料库,开发应急语言服务资源,利用先进语言技术,开展行之有效的应急语言服务实践探索。

  (三)加强地方应急语言服务语料库建设

  海南语言环境复杂特殊。海南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民族聚居的社会,属于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地区。海南省总人口约934万,除汉族之外,还有36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典型的方言交错地区之一。海南普通话普及程度比较低,各种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大、频率高,且海南各方言所属方言系统多样,与普通话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相比差异巨大。

  针对海南语言复杂的特点,加强海南应急语言服务语料库建设。借鉴《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根据诊疗护理场景实现应急语言与方言通快速服务,将语言资源投入到国家语言应急服务的经验做法,海南应尽快建设开放性通用的海南话应急语言语料库,编制《海南方言通》《海南方言使用手册》《海南方言音频材料》等多种应急科普读物和应急指南;在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云平台建设和共享的基础上,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加强应急语言服务行业调研、软件开发、案例库和数据库建设、语言服务咨询、搭建翻译服务平台(包括中文与外语、海南话与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行业术语解释等翻译服务)。依托智能手机便于携带,实现人机耦合,实时、动态地人机对话,即时访问和共享信息资源,完成机器翻译、语义分析、语言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功能。这些技术服务不仅可以运用于应急语言服务志愿培训,还可以极大地带动海南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一举两得。

  (四)增加地方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储备

  此次疫情,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们挺身而出、主动作为,广大志愿者主动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前文提到的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李宇明教授、“战疫语言服务团”成员、海南大学饶颖芝老师等都是典型代表。他们中有的精通汉语和外语,有的熟练掌握普通话和某种方言,还有的具有智能语言技术开发能力。

  由此看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分层次、分步骤地规划和培养工作迫在眉睫。海南省需兼顾本地语言环境复杂特殊的特点和省情,依托政府、行业和高校,遴选语言专家和专业人才建库,组建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团。一是在海南各高校语言文字相关专业进行选拔,兼顾教师和学生进行组队;二是在社会招募志愿者,尤其是能同时掌握海南各地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等的社会工作者;三是选拔各行业专业领域的有志之士,包括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计算机专业人士、大数据分析工程师等。根据海南省总体布局,建立长效机制,分析各类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委托海南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和社会志愿者组织等,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应急语言志愿者的培训和发展工作,促使志愿者提高应急语言服务团队实战能力,建立语言服务迅速响应机制,一旦出现公共突发危机事件,能通过人才库和志愿者团迅速反应,集合组队,及时有效地提供处置与救援语言服务。培养语言人才之“兵”,以备不时之需。

  高校一直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海南各高校要做好区域性语言人才资源储备,重视学界和业界的合作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海南省教育部门申报应急语言服务相关专业,设立应急语言服务管理、应急语言服务翻译、应急语言大数据分析等方向,推动学科建设,培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使之成为语言服务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注重应急语言服务海南本地化

  尊重海南本地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基于海南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和现状,海南政府部门要协同业界学者,共同商讨研究,建立权责明晰的语言应急组织机构和服务体系。委派专门机构或专人密切关注国家在应急语言服务方面的举措,结合海南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组织和开展。先把应急语言服务的基础设施搭建起来,保障机制建立起来,激发海南各高校、各行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引导人们关注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突发事件语言应急服务事业中来。培养一批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救援人员和语言人才,能与灾民进行无障碍交流,组织得力救灾等。在善后恢复方面,能为灾民灾后心理重建提供恰当的语言援助和语言安抚。

  尊重海南本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海南是一个乡土人情浓厚的地区,因地域文化、风俗习惯、资源禀赋的不同,尤其是在市县乡镇,聚众喝茶、打牌看戏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海南很多农村群众无法迅速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乡村振兴工作队干部需要流利地使用海南本地方言,把党员同志和回乡大学生纳入志愿队,挨家挨户上门拉网式排查,为老百姓讲明政策、做好解释,加强信息渠道的语言规范性,既不“夸大”疫情引起恐慌,也不“缩小”疫情隐瞒实情;实行返乡人员登记,筛查甄别,跟踪服务;采取多样化的疫情防控宣传手段,利用喇叭进行黎话和普通话的宣讲,在村里张贴宣传海报,发放防控知识手册,让群众听得到、听得懂、看得着。这些基层工作人员运用多种语言手段,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沟通工作,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实现“通事”与“通心”,不仅迅速普及科学防疫知识,而且坚定群众抗疫防疫的信心,体现人文关怀。可见,语言是凝聚力,也是治愈力。

  结语

  警钟长鸣,未雨绸缪。此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引发的全球危机是人类发展共同面对的严峻课题,语言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中国应急语言服务规划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解决好国家和地方应急语言服务的互动发展,聚焦区域内语言应急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有利于实现更加高效快捷的语言应急服务获取,充分发挥社会应急语言服务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注释

  1李宇明:《国家的语言能力问题》,《中国科学报》2013年2月5日第7版。
  2文秋芳:《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3方寅:《新知新觉:提升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能力》,《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第7 版。
  4李宇明、王海兰:《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基本语言建设》,《语言战略研究》2020年第1期。
  5王立非、任杰、孙疆卫、蒙永业:《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研究现状与机制体制建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6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http://news.163.com.forest.naihes.cn/12/1228/16/8JQSV84300014JB5.html.
  7教育部、国家语委 2016 《关于印发<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教语用[2016]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6年8月25日)http://www.moe.gov.cn。
  8滕延江:《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启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9李宇明:《语言学的问题意识、话语转向及学科问题》,《广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 5 期。
  10王辉:《发挥社会应急语言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语言战略研究》2020年第2期。
  11李宇明:《“应急语言服务”不能忽视》,《人民日报》2020年4月8日第5版。
  12沈骑、康铭浩:《面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语言治理能力规划》,《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13王春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急和社会治理》,《社会治理》2020年第3期。
  14屈哨兵:《新冠肺炎疫情下语言应急与服务的实践及思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15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12《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forest.naihes.cn/14/2013_1_5/1_14_5299_0_1357369703676.html.
  16张日培:《提升语言治理能力》,《语言文字周报》2017 年1月18日第 1 版。
  17刘佳:《“国家—社会”共同在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全民动员和治理成长》,《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原文出处:梁云云.国家治理视域下海南应急语言服务策略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1):101-1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