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

“北语”版和“文汇新民”版对我国流行语的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7-07 共11860字
论文摘要

  一、汉语流行语与新词新语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新词新语的翻译是一大难点。其实,相对于新词新语,流行语的翻译更加不易。流行语并不等于就是新词新语。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词新语虽然来源于流行语,它们更明确的指那些曾经流行并且已经被人们接受为日常用语,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流行语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偶然性和不稳定性,一部分流行语最终会被确立为新词新语,而另一部分流行语可能在某一阶段流行,但最终未能“善始善终”,淡出语言生活,尤其是一些人名流行语,大多会在一度流行之后归于寂寞,不能成为新词新语。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文新传媒网站主任、高级编辑周勇闯(2007)为《中国流行语 2007 发布榜》作序时指出,流行语不等同于新词。流行语的特点是新近的流行。它既包含流行的新词,也包括以前尚未流行但新近流行的词语。如“社保基金”,它不是一个新词,几年前就有了,但由于 2006 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上海社保基金案,“社保基金”一下子受到空前的关注和议论,于是“社保基金”就成了 2006 年的流行语。此外,流行语还有其鲜明的年度特征,比如说以前的极左年代,矿难并非不存在,但是不准提,现在可以公开了,而且出现了那么多矿难,所以“矿难”可以成为近年的一个流行语。

  二、汉语流行语的定义

  从有关专家学者对于流行语下的定义来看,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或特定人群中迅速盛行广为传播的语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谢学敏,2006)。流行语的社会性特征在于,它们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流行语以独特的方式给语言留下动态变化的痕迹。流行语尤其是指在主流媒体上迅速传播、盛行一时的语词。通过主流媒体的广泛传播,这些流行语已经融入到百姓的日常话语中,记录了各年度中国和世界走过的痕迹,比如说,2003 年的“非典”,2004 年的“突发事件频发”,2005 年的“廉政风暴”,2006 年的台湾“倒扁”,2007 年的“最牛钉子户”,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2009 年的“不差钱”,2010 年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拼爹”,2011 年的“坑爹”、“卖萌”、“悲催”等等。

  显而易见,汉语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们是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缩影,记录了我国社会在某一阶段走过的轨迹,从语言层面表达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形象而又有力地诠释了社会的热点和百姓的聚焦点,简洁而又深入地勾勒了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大众心理的微妙变迁。从学术角度看,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流行语是社会语言研究的一部分。流行语已经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广泛的传播范围、深刻的社会内涵、强烈的时代性等特征,成为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原春琳,2006)。

  三、两大方阵对我国流行语的跟踪研究

  (一)“北语”版

  2002 年以来,我国学术研究与大众传媒开始重视对流行语的分析研究并且定期对外发布。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从该年起主持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分析研究,对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进行了动态跟踪研究。该研究所的“报纸流行语跟踪研究”课题是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之一。2003 年 1 月 6 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首度联合发布了 2002 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2009 年起改称为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以下简称“北语”版),该评选结果是在 15 种主流报纸约 5 亿语料基础上统计得出的。自 2003 年起,发布的周期缩短,从一年发布一次到一年发布春夏季和秋冬季两次,即每 6 个月发布一次,通常是在每年的 7 月底、8 月初发布该年中国春夏季主流报纸流行语,而在次年初发布上一年度全年的主流报纸流行语(2010 年度起发布时间提前到当年 12 月底)。此外,发布领域也深化,从首次只有全年综合类十大流行语到以后的综合类之外的多大类和多专题。

  2004 年 1 月 8 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 2003 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此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类型分为综合类和专题类,专题类设三个:非典专题、国际专题、经济类。综合类十大流行语如下:

  3) 刘翔4) 审计风暴5) 零关税6) 科学发展观1) 非典2) 神舟五号3) 伊拉克战争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 十六届三中全会6) 三峡工程7) 社保基金8) 奥运公园9) 六方会谈10)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04 年,教育部与“北语”共建成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并加盟该研究,从而使得合作研究机构变成了 4 家。2004 年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是依据发行量等因素,选取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环球时报、今晚报、深圳特区报等 14 家主流报纸 2004 年 1 月1 日—12 月 31 日的全部语料,汇入该研究所的动态流通语料库,进行动态加工分析而成的,入库的词语总量达 4 亿 9千万。2005 年 1 月 12 日,2004 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发布,综合类十大流行语如下:

  7) 失地农民补助8) 反分裂国家法9) 中法文化年10)海啸2006 年的中国流行语分析研究首次将广播、电视有声媒体纳入统计范围,分析广播电视语料共约 6400 万字,为此,发布时的名称也变成了“2006 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该年度的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为:

  1) 和谐社会2) 社会主义新农村3) 青藏铁路4) 自主创新5)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6) 中非合作论坛7) 长征精神8) 消费税9) 非物质文化遗产10)倒扁2008 年度的流行语发布时名称改为“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单位新增加了中国传媒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共设类别和专题 14 类。其中,既有往年的常规类,包括综合类、国际时政类、国内时政类、经济类、科技类、文教体育类、社会生活类,也有 2008 年度的特色专题,包括“民生”、“金融”、“北京奥运”、“汶川地震”、“海峡两岸”、“改革开放 30 周年”、“社会问题”等。与此同时,上海的《咬文嚼字》2008 年也开始发布流行语,“北语版”将该刊每年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作为重要的衡量数据。

  该年度的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为:

  1) 北京奥运2) 金融危机3) 志愿者4) 汶川大地震5) 神七6) 改革开放 30 周年7) 三聚菁胺8) 降息9) 扩大内需10)粮食安全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最新一次发布是 2012 年 12月 20 日发布的该年度十大流行语,继商务印书馆 2011 年首次加入成为发布者之一之后,中国网络电视台也首次加入发布者行列。“2012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从平面、有声、网络 3 大媒体的海量语料中提取分析而评出的榜单,展现出媒体视野下中国与世界的图景。其中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依次是:“十八大、钓鱼岛、美丽中国、伦敦奥运、学雷锋、神九、实体经济、大选年、叙利亚危机、正能量”。

  (二)“文汇新民”版

  除了北京语言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之外,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近年来也在从事对我国流行语的分析研究并且对外发布其成果(以下简称“文汇新民”版)。虽然其研究样本依据也是国内代表性1) 执政能力 2) 雅典奥运报纸,但是其名称中并没有出现“主流报纸”这几个字,只是称为“中国流行语”。其研究成果至今都已结集出版,分别是《中国流行语 2005 发布榜》,《中国流行语 2006 发布榜》,《中国流行语 2007 发布榜》《中国流行语 2008 发布榜》,《中国流行语 2009 发布榜》,《中国流行语 2010 发布榜》,分别发布其筛选确认的上一年度流行语。

  从具体情况来看,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对流行语的分类以及年度流行语的确定与“北语”版有较大不同。就分类而言,“文汇新民”版分类更细,首先是三大类,而在第三大类下面还有许多专题分类。如 2005 年度的流行语首先分为如下三大类:该年度中国流通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语(实质就是综合类)、流行语中的十大人名、各类别流行语会演,而在第三大类中又分为:时政类流行语、国际类流行语、财经类流行语、交通类流行语、职场类流行语、房产类流行语、汽车类流行语、健康类流行语、出版类流行语、教育类流行语、旅游类流行语、体育类流行语、科技类流行语、网络通讯类流行语、演艺类流行语,共 15 类。

  在 2006 年发布的流行语中,三个大类依然存在,但是在第三大类中少了交通类和职场类,新增了时尚类流行语、社会类流行语、游戏类流行语、动漫类流行语、“超级女生”热词,共 18 类。2007 年发布的流行语依然分为三大类,但是第三大类再次出现了微调,时政类和国际类被分别具体为国内时政类和国际时政类,“超女”退场,也没有了游戏类,交通类重上榜单,新增了影视类、新媒体类和灾害类,共计20 类。与 2007 年相比,2008 年发布的流行语在大类和小类上保持了很大的稳定性,只是在第三大类下新增了证券类,共计 21 类。

  两者之间的分类上面的其他差异还包括“北语”版的排序只用汉语数字一、二、三……,而“文汇新民”版则在其第三大类下属的分类时使用了颇为形象的排序词语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此外,除了 2005 年度首次发布流行语外,“文汇新民”还在第三大类下属的分类主题下面加上了一个比喻性词汇“启幕词”,如 2007 年度影视类流行语的启幕词为“《集结号》吹响冲锋号 汤唯脱颖而出”。

  除了上述差异,对于流行语的选择与确定,“北语”版和“文汇新民”版也有较大的不同。“文汇新民”版 2006年度流通度最高十大流行语为:

  1) 甲型 H1N1 流感2) 甲流3) 猪流感4) 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5) 小沈阳6) 邓玉娇7) 周立波8) 王瑛9) 食品安全法10)新医改相对应的“北语版”2009 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落实科学发展观、甲流、奥巴马、气候变化、全运会、G20 峰会、灾后恢复重建、打黑、新医改方案,两个版本经过大量分析研究之后筛选确认的同一年度十大流行语只有三个相同。更加突出的差异是,“北语”版只有“奥巴马”是人物姓名,而“文汇新民”版中出现了四个人物,尽管它在三大流行语分类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流行语中的十大人名”大类。

  如果说两个版本在十大流行语的取舍上差异显著,那么,其分类的流行语选择是否同样如此呢?试比较两个版本2006 年度的十大社会类流行语:

  “文汇新民”版(社会类)1) 恶搞2) 和谐家庭3) 土家烧饼4) 剩女5) 文明养犬6) 福利腐败7) 二月丫头8) 犬患9) 结婚大年10)卡奴“北语”版(社会生活类)1) 安全生产2) 应急预案3) 社会保障4) 房价5) 养犬6) 看病难7) 一卡通8) 留守儿童9) 北京车展10)海选1) 社会主义荣辱观2) 社区卫生服务3) 创新型国家4) 德国世界杯5) 股指期货6) 社保基金7) 融资融券8) 八荣八耻9)《江泽民文选》10)中非合作论坛加以比较不难看出,两个版本该年度的综合类十大流行语差异很大,真正完全相符的竟然只有“中非合作论坛”,而“北语”版中的排序第五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到了“文汇新民”版中变成两个独立的流行语。

  《中国流行语 2010 发布榜》公布的 2009 年度流通度最在这个专题分类流行语中,两个版本还是基本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只有“北语”版的“养犬”和“文汇新民”版的“文明养犬”所指现象相同。但是,在“文汇新民”版中再次出现了同一现象有两个流行语,除了“文明养犬”还有“犬患”。出现这样的结果多少有些令人诧异。细细分析,两大版本的主要区别在于,“北语”版关注的是比较宏观的现象,而“文汇新民”版则有些偏向于微观,比如“北语”版中的“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文汇新民”版中的“土家烧饼”和“剩女”。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文汇新民”版第三大类下面的分类较多,最多为 2008 年的 21 个,而“北语”版在最新的 2008 年分类中也只有 6 大类和 6 个专题,这一差异就决定了一些反映社会热点和焦点的流行语的分类归属不同,如“黑砖窑”在“北语”版出现在 2007年度国内时政类十大流行语中,而在“文汇新民”版中,该流行语则出现在了 2007 年度社会类十大流行语之中。高十大流行语:

  到了 2008 年,“北语”的春夏季流行语则是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的平面媒体 2008 子语料库上提取的,该子语料库目前包括 15 家国内主流报纸 2008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30 日的全部文本,约 2 亿 5 千万字。这 15 家主流报纸是:

  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钱江晚报、今晚报、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

  四、  “北语”版和“文汇新民”版差异原因分析

  两大研究方阵,针对的都是我国近年来的流行语,可是结果却出现了显著差异,细细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分析研究的取材各不相同。分析研究的取材各不相同。“北语”版流行语的语料起初全部来自主流报纸,北语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主持的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之一的课题名称就叫做“报纸流行语跟踪研究”,因此其公布的流行语也被冠之以“中国主流报纸”的修饰语。此后,“北语”版的流行语语料取材范围发生了变化,2006 年首次将广播、电视有声媒体纳入统计范围。2007 年,网络媒体语言首次进入主流媒体语料库,直至 2011 年度其取材范围扩大到了 15 家主流报纸语料库,有声媒体语言分中心 19 家电视台、7 家广播电台的有声语料库以及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2 个门户网站的网络新闻,共计 1161201 个文本。 “文汇新民”版也并非全部局限于报纸,其研究成果名称中的“流行语”之前没有限定词也说明了问题。根据文新传媒网在公布其 2008 年 1 月十大流行语公布时的描述,其“十大流行语”是以国内最具代表性报纸为语料样本,参照主要新闻网站,依照精确词频统计分析而成的。未见其把广播电视媒体纳入统计范围的说明,同时,其取材依托的报纸也未见有明确发布,从而意味着其每年选取的报纸可能有变动,而“北语”版纳入统计分析范围的主流报纸相对保持稳定。

  2.语料分析工具各不相同。“文汇新民”版在 2005 年首度发布上一年度流行语时候对其分析研究工作的描述是:

  借助 TRS 词频统计智能信息处理软件,比照建国以来流行语逐年发展的态势,依据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报纸作为语料样本,并参照文新传媒等具有公信力的新闻网站,由新闻信息专家倾力筛选出中国 2004 年度流行语,依照精确的词频统计分析而成。此外,“文汇新民”版还进行了编者和读者互动,邀请读者和网友进行流行语网上评选,并推荐流行语侯选词。“北语”版对其 2004 年度流行语分析研究工作的描述是:依据发行量等因素,选取了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 13家主流报纸该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25 日的全部语料,汇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的动态流通语料库,进行动态加工分析。经过计算机对 1 亿 6 千万字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再依据流行语的动态曲线模式进行提取。2006 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依据报纸发行量、阅读率等因素,选取了 15 家主流报纸 2006 年 1 月 1 日 -6 月 30 日的全部语料,汇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DCC 博士研究室的动态流通语料库,基于约 2.1 亿字语料,计算机辅助提取,进行动态加工分析,最终确定了九类十大流行语。化意蕴。

  3.关注侧重点不同。从两个版本公布的流行语结果不难看出,“文汇新民”版反映的地域性较为明显。比如说,“文汇新民”版的中国 2007 年度流通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语中位居排序第一的“十七大”之后的就是“特奥会”,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特奥会是在上海举行的,本地媒体的关注度自然很高。又如,在其 2006 年度流通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语中出现了“北语”版中没有的“社保基金”,其入选的原因显而易见是由于上海爆发了震惊全国并且导致高级官员下台的挪用社保基金丑闻。再如,在其 2007 年度汽车类流行语中出现了“上汽南汽”,那也是明显的地方性因素造成的结果,因为上海汽车集团并购买南京汽车集团在上海是该年度的一件大事。与“北语”版相比的另外一个不同是,“文汇新民”版的明显偏重人名流行语,除了三大分类中的“年度流行语中的十大人名”之外在第三大类下面的多个分类(幕)中也有不少人名流行语。

  五、汉语流行语与翻译

  上述对流行语监测与发布不惜笔墨做的叙述与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对外传播翻译,因为这些词语首先就是通过大众传媒这个最佳传播渠道得以流行,随后又通过大众传媒进一步传播,因此,汉语流行语必然大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同样也必然会出现在我国的对外传播新闻报道之中。由于其形式新颖性和内容深奥性,再加上其中的不少汉语流行语本身就属于缩略语,其背景含义十分琐碎和复杂,因此,汉语流行语的英译难度不小。在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大会上,在正式的场合宣示重大发展方向时,一贯严肃的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突然冒出一句很普通的北方方言“不折腾”,让全体与会者以及全体国人觉得十分亲切,但是,如何准确翻译“不折腾”却成为了一项难题,难倒了国内外的双语精英,迄今为止在网络和媒体上出现的各种译法让人觉得都不够精彩,因为没有把“折腾”里头还带着的“混乱”、“自我消耗”涵义体现出来。一个小小的“不折腾”却带来了天大的翻译难题,用媒体语言来说难倒了无数双语精英,新浪网更是称之为“世界性难题”, 迄今为止在网络和媒体上出现的各种译法让人觉得都不够精彩,颇有意犹未尽之感。从“不折腾”英译之难可以看出,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新词新语是一大翻译难点,而相对于新词新语,汉语流行语的翻译更加不易。借用孙致礼(2000:)359的话来说,翻译中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三、“北语”版和“文汇新民”版差异原因分析。

  由此可见,在关系到我国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对外传播翻译工作中,必须高度关注流行语,重视流行语并且破译流行语,比如什么叫“剩女”,“二月丫头”是什么意思,“结婚大年”,“半糖夫妻”,“混搭从业”,“帮帮族”,“剩女”,“暖巢管家”,“村证房”,“饭替”,怎么理解,“不差钱”,“躲猫猫”,“纠结”,“秒杀”,“蚁族”,“卖萌”,“伤不起”,“坑爹”,“拼爹”“吐槽”,“给力”,“囧”,“神马都是浮云”,“围脖”,“达人”,“穿越”,“亲”,“hold 住”,“悲催”等等该怎么译,如果译者对于这些流行语及其背后的现象缺少了解,在翻译时候的难度显然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甚至可能会由于流行语语义比较深奥,不易理解,再加上译者功力有限,以至于译文或过于忠诚,或胡译乱译。

  幸运的是,在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中译英小组以及翻译界的长期不懈努力下,同时也得益于中国网,人民网 ,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 ,中华网等中央级外宣网站的积极参与,改革开放 30 年来出现的汉语流行语大多已确定了基本固定的英译,从而为做好我国对外传播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这些已确定对应英语表达的例子有很多,如“倒爷”翻译成 pro?teer 或 wheeler-dealer,“五好家庭”是 Five Virtues Family,“万元户”为ten-thousand-yuan household,“大哥大”译为 GSM mobiletelephone,“喇叭裤”是 bell-bottomed trousers,“交谊舞”为 ballroom dancing,而 goggles 则 是“ 蛤 蟆 镜”,talentshow /talent-search show 就是“选秀 ”, “‘三农’问题”则译为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the ruralareas 或 problems pertaining to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areas,“小康社会”从过去的 a well-off society 改译为 a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等等。

  六、汉语流行语的多译和误译现象

  在把我国的汉语流行语翻译成英语等外文的时候,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不少汉语流行语出现了一个以上的译文。究其原因,如同上文所述,是由于其形式新颖,内容深奥,再加上其中的不少汉语流行语本身就属于缩略语,其背景含义十分琐碎和复杂,如何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为这些汉语流行语在英语中寻找一个比较贴切的表达,实非易事。另外一大困难是,这些汉语流行语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彼方无”,也就是说在目的语言中,这些词语及其所反映的语言生活现象在目的语国家是不存在的。此外,从汉语流行语的诞生到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中译英小组以及我国的权威外文媒体发布比较可靠的译文,这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时间差,但是,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是时不我待的,在尚无比较权威的译文但是又必须把这些汉语流行语翻译成英文的情况下,自创译文也就成为必然。

  这些出自不同渠道的译文之可靠性就完全取决于译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些翻译得比较好的译文可能会随着大众传媒进行传播扩散并被接受,从而形成了同一汉语流行语存在多个译文的情况。等到权威部门提供的比较可靠的译文出台之后,先前出现的那些自创译文中的“佼佼者”有的会逐渐淡出语言生活,而有的则会继续存在下去,原因可能是这些译文本身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和合理性。

  比如,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文明单位”的英译一度表达为 civilized unit 和 model unit。首先,用 civilized 来表示我们理解之中的“文明”,无论是从理解、翻译、语用还是目的语表达习惯乃至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性等方面来看都属于一个十分严重的失误,因为 civilized 所表示的“文明”相对应的概念是“未开化的”,一般与 barbaric(野蛮的、粗野的)相对。用 civilized 描述一个“单位”,虽然属于正面表达,但是却会产生正话反说的暗喻效应,让人以为这个受到表彰的单位只是一个“不野蛮”、“不粗野”的单位而已,而我们的社会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野蛮”单位。

  很显然,这与我们所想表达的“文明”的本意相去甚远。其次,用 model 来表示“文明”、“先进”本无可厚非,比如“先进工作者”就可以翻译为 model worker;用 unit 来表示“工作单位”也可以理解,因为 unit 这个词确实可以构成work unit 这样的词组,表示 workplace。可是,把 model 和unit 放在一起就会产生“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的结果,因为model unit 现在在英语中有一个特定的含义:“样板房”,即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招徕生意,吸引潜在的购房者而特别精心装修的一套房子。由于这里的“文明”的实质指的是“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的英译现在已确定为 ethicaland cultural progress,而所谓“文明单位”指的是这个工作部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因此“文明单位”的英译就适宜改为 role model in ethical and culturalprogress。

  又如,“安居工程”(在“北语”版 2007 年春夏季民生专题流行语中排序第二)这个汉语流行语曾被翻译为comfortable housing project,至今在网上可见,但是该译文不仅根本没有体现出中文的深刻含义,而且还容易让人联想到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建立起来的侮辱中国妇女的场所“慰安所”,因为“慰安所”的英译文就是 comfort house,实质即日军的军中妓院(military brothel)。再者,comfortable与“安居”似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居住在豪华住宅之中的业主感觉十分的 comfortable,是否也属于“安居工程”的受益者呢?答案是否定的。毫无疑问,这里的“安居工程”在英译时应该译出其深刻含义,即国家为了解决城市里住房困难并且收入水平低下的居民的住房问题,而由国家提供资金补贴专门为这些人建造的住房,百度百科对“安居工程”的释义是: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工程。根据这一释义,“安居工程”更加理想的译文似乎应该是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project,affordable housing project 或者 project of affordable house forlow-income people,现在则被“保障性住房”indemni?catoryhousing 所取代。再如,“房奴”曾被误译为 house slave,百度词典中至今还有这个译文,但这样的一个译文实在是在开国际玩笑,因为 house slave 指的是美国奴隶制废除前在家中充当佣人的黑奴(维基百科的解释如下:A house slavewas a slave who worked and often lived in the house of theslave-owner.)“房奴”的正确译文应该是 mortgage slave,即为了买房子背上了偿还银行贷款压力的房主。另一个例证是“人肉搜索”,其错误译文包括 renrou search engine 和human ?esh search engin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应该是 cybermanhunt(An Internet search engine that utilizes participationof Internet users to ?lter the search results and assists users inclarifying their search request.)。

  对于汉语流行语的一词多译现象,已有不少专家学者结合政治术语和时事词语的翻译提出了深邃的观点,认为有些词语的英译在过去曾被广泛接受认可为理想译文,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这种译文可能已经不合时宜,这时候就需要及时纠正。比如,“小康社会”长期以来的官方译文是a well-off society,但是,曾多次参加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翻译审定工作的新华社高级编辑王平兴(2008:)在谈论“十七大”文件翻译体会时指出,“小康社会”的译文现在已改为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而且指出在“十七大”之前,这个译文已经连续数年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使用。更改译文的理由是,不少人认为 well-off 一语较模糊,经济部门的同志更是认为 well-off 更有可能指“富裕”而不是“小康”。

  当然,虽然面临着翻译困难,但是在英译这些流行语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尽最大努力把它们的意思表达清楚。具体来说,汉语流行语的翻译原则基本与汉语新词新语的翻译原则相同,即能够直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表达为上策,其次是找到英语中比较接近的表达,然后根据原文意思进行改造性翻译,第三就是对于那些在英语中没有任何对应性的流行语,翻译时候的创造性要注意译文一定要符合英语语法规则和英语的使用习惯。第四,对于属于外来语的流行语,其翻译原则还是直接回译。丁衡祁(2005:);(2006:)认为,汉英翻译实践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并且总结出了汉英翻译总结了一条十分重要的 A-B-C 模式 (Adopt-Borrow-Create),即模仿——借用——创新,英语中如果有现成的对应表达方式,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照搬不误;英语中如果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我们可以借鉴参考英语中的类似表达,进行移植和嫁接,而英语中如果根本没有对应表达,或者说是我们需要翻译的词语在目的语中属于意义空缺,我们就需要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来进行创造性翻译,译文必须确保既大致遵从原文意思,也能够在目的语言中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力戒任何中文痕迹。陈德彰(2011:)指出,要翻译好新词语,传达出其确切含义,必须弄清楚其来龙去脉,考察并弄清其在实际使用中的语境和语用意义。张健(2001:)认为,要把汉语新词语译的地道,词义理解是前提,英译对策是关键,灵活表达是保证。

  杨全红(2003:)也指出,表达新事物、新观念等的新词的理解,有时却不那么容易,而理解不到位,译文便不可能正确。此外,其他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张向京(2004:)提出在流行语翻译中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解码流行语的语篇含义;2)解码流行语引发的新义辐射;3)恰当处理流行语句中的词性变化。廖晟(2008:)58提出流行语的翻译应从文化和本土化的视角,采取音译或音义译、译借或回译及语义再生创译等手段等等。

  七、结语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符号的集合,也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陈原,2000:)序。对词汇进行动态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对于流行语的研究则具有比较深刻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重视对汉语流行语的研究不仅仅是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界的责任,同样也是我国翻译界的责任。语言翻译目的就是能够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帮助,当中国人把自己特有的事物介绍给外国人了解时,必然会遇到难以从现有的英语表达方式中找到完全对应的形式这一难题。为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就必须提倡创新精神,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又能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译文。为了确保汉语流行语翻译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译者应该认真思考,细致分析,以负责任的态度来推敲出最合适的译文,尽可能完美地以目的语传达原文包含的信息,尤其是在搭配方面必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力求使译文达意、传神和表形,达到翻译的最高境界。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正在从经济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逐步转向文化软实力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语言形式来完成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念渝(2008)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所作的一次演讲辞中指出,语言是传播的第一手段,也是国家软实力之一。在后冷战时代,各个国家特别重视自己的国际话语,尤其是在国力和地缘政治处于相对劣势的国家更重视在西方的话语存在,因为在跨文化、跨体系话语或修辞交往中,完全无所作为或者无法有所作为是要在实际物质和政治利益方面付出重大代价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宣传长期效果不好,则关于国际话语的一场深刻、系统和“理论密集”的反思是必不可免的(刘亚猛,2004)。

  此外,国际话语实质上是一种语言生活,国与国的沟通,人与人的交往,精神层面的相互影响,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媒介,“理解其他民族和被其他民族理解才能够增强国家安全,这是在外语教育中加强汉语及民族文化教育必要之所在。外语人才要能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更要能珍惜并传播我国的民族语言和文化,能向世界介绍中国”(刘利民,2009)。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语言媒介尤为重要,面对以英语为优势地位的国际社会,我们参与国际话语时时刻刻离不开翻译,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跨文化交际,关注流行语,重视流行语并且破译剖流行语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被我国政府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对外传播翻译,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陈德彰.热词新语翻译谭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2] 陈 原.社会语言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 [J].中国翻译,2006(6).
  [4] 丁衡祁.汉英翻译实践是再创作的过程 [J].中国翻译,2005(5).
  [5] 廖 晟.流行语翻译与本土化途径 [J].中国科技翻译,2008(8).
  [6] 刘利民.科学规划外语教育 切实服务国家战略 [N].光明日报,2009-03-0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