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

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及文化交际的影响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7-08 共4183字
论文摘要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大融合的今天,不同文化间的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然而,在外语交际过程中,外语学习者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自己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能力,但有时对说话者的言语或阅读材料还是很难完全理解。这种理解障碍主要源于文化间的差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语言、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这一切构成了他们在文化上的差异。在外语交际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忽视,就会导致判断失误、相互误解、交际受阻。

  鉴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学生接触不同文化,拓宽视野,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做到随机应变,而且有助于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使外语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外语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也会相应提高,社会对外语教学就会更加重视,投入也会相应增加。这也是探析外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的重要意义所在。本文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就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及文化交际的影响作一探讨。

  二、文化及文化差异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文化研究发展至今,一个最具概括性、广为接受的观点是由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于1871年在The Primitive Culture(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an integral whole which em-braces knowledge,beliefs,art,moralities,laws,customs and other abilities and habits a man hasacquired as a member in a society.

  在此之后,人类学家们又给文化下过很多定义,综合起来,根据文化的本质特征这一概念,文化可以被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物质文化。第二个层次是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第三个层次是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这一分类为不同层次的文化差异研究提供了参考。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外语学习中或跨文化交际时,人们无时无刻不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敌对。由于人们是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本族文化的,所以只有在他们自己的文化准则被打破时才会意识到文化差异在起作用,因此一直以来,文化差异成为了外语交际中最大的障碍之一。有些语言形式方面的差异如词汇文化、语音和语法方面的文化,外语学习者通过后天努力是可以习得并掌握的,但另外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像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在外语交际中就很难克服。由此,结合前面文化的分类,我们至少可以把文化分成两类:表层文化差异(surface-structure difference)和深层文化差异 (deep-structure difference)。第一和第二层次文化的差异大体上属于表层文化差异,因为这些文化要素一般是显现的,人们稍加注意就可以感觉到不同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差异。而第三层次中文化要素的差异则应归属深层文化差异,由于它属于心理层次,涉及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很难察觉和捕捉。

  有关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的研究著作很多。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语言教学专家Robert Lado就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要对文化给予高度重视,要注意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研究。接下来,随着社会语言学和教学法研究的迅速发展,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都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以研究文化和社会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为主要任务的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为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例如,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在研究文化差异对于外语学习的干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跨文化语用失误”(1983)一文中,为了追根溯源,她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这两种语用失误同前面所提到的表层文化差异和深层文化差异大致相对应,语用———语言失误多属于表层文化差异造成的,而社交———语用失误则多受深层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实际对外交往中,由于语境不同,对话语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这两类文化差异或语用失误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

  三、文化差异在外语教学及交际中的反映

  (一)表层文化差异

  如前所述,表层文化是指有形的,可以感知的物质及精神产品。任何语言都必须根植于特定的文化母体(matrix)中,而文化是语言之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参照系。由于不同语言国家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不尽相同,两种语言直接反映的表层文化也相互有别。根据不同语言学家的研究,概括来说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及其文化、交际事件(communication event)和言语行为(speechact)。

  语言形式及其文化的研究主要是词汇、语音和语法的文化内涵及形式,其中词汇文化研究是最多的。总体来说,词汇文化差异可以分为:在另一类语言中没有对等词的词汇,如西方国家的GroundhogDay;有着很强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词汇,如中西人士对有些颜色和动物的理解就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成语与俗语;谚语和警句;日常生活中一些礼仪性的、客套的话语。对以上这些词汇,外语学习者如果不了解其文化内涵或社会意义与母语之间的差异,在交际中极易造成失误。

  在具体的交际事件和言语行为中同样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些主要是本族文化与母的语文化中交际方式、话语规则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例如,在“Family Album,U.S.A.”里有两个对话片段,对话中的人物Philip和Ellen分别是Marilyn的公公和婆婆:

  Ellen:Where are you going,Philip?
  Philip:Remember,the Michigan footballgame?And Michigan needs a touch-down.
  Ellen:Did you forget something?Robbie:Dad,your famous apple pie.
  Philip:Just let me see the score,
  Ellen.Marilyn:Go ahead,Philip. We should alltake a little break before dessert.
  ……Ellen:
  Robbie,would you bring the dessert plates.
  And,Marilyn,would you pour coffee,please.
  Marilyn:Sure,Ellen.

  对话中Marilyn直呼公公、婆婆的名字,这在中国或一些东方国家被认为是极其无礼的。但按西方人的观念,晚辈或学生直呼长辈或教师的名字,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十分融洽。家庭成员或师生之间不是以家庭或课堂为生活中心的,而是以社交场合为生活的中心。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来说,其中分析言语行为的施为性行为(Austin,1963)有利于理解言语的内在文化内涵和差异。又如,一位中国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 绍新来的 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from the USA.

  对于这番话,美国女教师却是一脸难堪的样子。因为中国人介绍来宾时,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在那种场合,对美国人来说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显然,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存在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二)深层文化差异

  深层文化是一种观念系统,属于心理层次。在外语交际时,这些心理因素是不易被人察觉的。由于历史与地理环境的不同、文化渊源与语言结构形式的差异,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长期以来就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取向和接收、理解事物的方法上。

  实例一:美国某公司试图与中国北京某电子产品进出口企业合作。美方代表直接找到中方负责人表达合作意愿,然而中方代表的回答是:“我最近比较忙。”如果美方代表了解中国语境文化的话就会知道这是中方拒绝的方式,然而美方恰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反而认为中方希望合作事宜能在短时间谈妥。美国人推崇用直接、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楚地传递其谈判意图,避免模棱两可;而中国人说话都比较委婉,尤其是在表达否定和拒绝时其语言表达不直接,在中国人看来,不直接表达出反对意见是对对方的尊重,但往往美国人会感到这种方式晦涩难懂。

  实例二: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I'm feeling sick.A cold,maybe.
  Chinese: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Chinese medicine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
  American:You are not my mother,are you?

  这一段对话表明这位中国同事的英语水平没有任何问题并且表现出对美国同事的关心体贴之情,但通过这句You are not my mother,are you?感觉出美国同事好像对对方的过分关心并不太“领情”。这次失败的跨文化交际就是因为在双方的思想观念里存在着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而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并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来“急别人所急”。但这对美国人来说觉得别扭,认为对方小看了自己的能力。

  在该对话中中国同事得知对方生病后,如果能以“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soon.”来表示关心或许让对方感觉更舒服些。

  以上两例充分说明了由于受深层文化差异的影响,一些外语基础知识相当扎实的外语学习者,仍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恰当有效地交流。在外语交际中,尽管外语学习者可能知道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表层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深层文化差异也同样了解。另外,了解社会文化差异并不等于外语学习者能消除潜意识中的母语文化迁移。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并体验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对外语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文化差异对外语交际的影响表明,外语教学必须将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统一起来。这不仅符合语言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是信息社会的需要。如果外语教学改革忽视了这些内在和外在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很难做到自然、恰当和有效地交流思想和信息,因而也就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AUSTIN 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2]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3]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 戴炜栋,黄任.转变观念,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J].外国语,1997(6):1-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