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即使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或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及交际场合,不了解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就不能适宜、得体、有效地沟通,在交际中甚至会发生误解或冲突,致使交际失败,这被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之分[1].
一、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只体现在语言本身,即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套用在所使用的目的语中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失误。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Jenny Thomas)将语用语言失误归咎于对话语语用之意的错误认识,即传达了非意传达的言外之意的话语,也就是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中,或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失误[2].语用语言失误可从交际双方来考虑。一是说话人话语表达不当导致听话人的误解的语用失误,二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正确表达做出错误的推理的语用失误。例如:下面这段对话是在咖啡厅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
Waiter: Excuse me. What can I get for you?
Customer: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Waiter: What kind of coffee would you like?
Customer: The usual.
Waiter: Sorry, we don't have “the usual” coffee.
这位顾客显然按着汉语思维要一杯普通咖啡,但是在英语里不存在普通咖啡,导致了交际的失误。又比如: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美国学生同住一个宿舍,中国学生在听音乐,把声音开的很大,非常吵闹,外国朋友说:“What are you doing?”中国学生回答“I'm listening to music.”显然这位中国学生没有理解外国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责怪他把声音开得太大而不是询问他在做什么。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
二、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的人在交往时,由于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社会规范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表达失误[3].
社交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
说话者要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避免社交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隐私和禁忌
东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隐私”和“禁忌”方面,观念不同。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表达法,在英语国家的文化语境中未必是有礼貌的。
例如:中国人在一起闲聊时,经常会问及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这些都被认为是禁忌和隐私的话题。因此,我们在与西方人交谈时,应避免这类话题。
(二)恭维和赞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礼仪之邦,崇尚谦虚美德。例如:当别人赞扬你的英语说得很好,“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往往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或“一般,一般”,以表示对赞扬受之有愧。而西方人却往往以迎合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赞扬,说声“Thank you./Thanks a lot.”或“It's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表示欣然接受。又如:中国人宴请宾客,虽然饭菜准备得很丰盛,主人还是很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好菜,请随便吃。”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主人会夸奖一番,这是本城最佳厨师烧的最好的菜,这是我太太最拿手的菜,以示为了表示欢迎,已竭尽全力。中西两种文化都遵从了“恭维原则”,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人的恭维体现在“卑己尊人”上,而西方人则体现在“尊人”不“卑己”[4].在英汉交流中,若按各自的民族习惯进行交流势必会造成语用错误。
(三)身份、地位和场合
社交语用失误还表现在说话者忽略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与熟人和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交谈过于礼貌,或者对陌生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过于随便,这些都是不得体的。例如:一次有一个外教听了中国学生的课,这位学生想征求一下外教的意见,他对外教说:“I am eager to hear your feelings onmy lecture.”这位外教听了之后,不禁为之一怔,然后说道:“Your English is too beautiful to be true.”而这位学生也感到迷惑不解,认为自己说的没错。这个学生所犯的语用错误的原因是他没有注意用词场合,他所使用的句子是书面用语,不适合用于口语,他应该说:“I'd like to hear your views on mylecture.或 May I have your views on my lecture?”又如:屋里很热,妈妈让你把空调打开,妈妈只需说“Turn on the air conditioner.”而反过来你让妈妈把空调打开,再这样说就显得不得体,而应说:“Wouldyou please turn on the air conditioner?”.
因此,交际中,说话者一定要注意交际场合并考虑语言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掌握语言分寸,避免社交语用失误。
三、导致语用失误原因
文化迁移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相互影响,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于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如果两种语言之间差异较大,在使用中产生干扰,先前认知对后续认知起到阻碍作用,这种影响,被称为负迁移,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相互作用,影响目的语的准确表达,“其结果就是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一种言语行为,这种言语行为既区别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系统,也不同于学习者的目的语文化行为系统,而是带有两种文化某些特征的特殊系统。[5]”语言学家王建勤将这种言语行为系统称为“中介文化行为系统”.这种行为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就是语用失误。
(一)表层文化迁移
戴炜栋和张红玲认为,“文化迁移分为表层文化迁移和深层文化迁移。”所谓表层文化迁移,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是造成语言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第一,在词汇层面,误将汉英词汇一一对等,如“pull somebody's leg”从字面理解应翻译成“拉后腿”,而这个短语的真正意思是和人开玩笑,使人相信虚假的事情。You don't suppose, do you, that ourfriends here are in earnest…… They have just beenpulling our legs very wittily. (你难道以为我们这两位朋友是当真的……他们不过是跟我们开个非常俏皮的玩笑罢了。)
第二,认为英语词汇在文化内涵和外延上完全等同于汉语,或误将汉语表达方式套入英语;以龙这种动物为例,中国从封建皇朝时代人们就把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历朝皇帝穿龙袍,民间庆祝节日舞龙灯。“龙”象征着“权利”、“力量”、“吉祥”,因而汉语有“龙凤呈祥”、“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等成语。在西方文化中,龙的象征意义是消极阴暗的,《圣经》将恶魔撒旦命名为“the Old Dragon”, 圣徒以杀死“dragon”为业绩,可见龙是邪恶的化身。如果对母语为英语的人说“You must wish your son tobecome a dragon.”,他们听后一定会感到不高兴。
这就是由于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而导致的语用失误。
第三,“在句法层面,语用失误主要体现在语用者不懂得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6]
如下面这个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T:Have you handed in your composition?
S: Yes, I have handed in my composition.
这位学生用完整句子来回答显然是不妥的,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他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给听话人一种不耐烦的感觉。
第四,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例如:如果请求朋友帮忙,用下面这种表达方式就有些欠妥,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post the parcel? 朋友之间的请求用这种方式表达未免太含蓄,不如直接说Help me post the parcel, please. 更得体。
第五,只了解字面意义,不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老师走进教室上课,发现教室又脏又乱,便说:“Has the room been cleaned?”学生回答:“No.”其实老师并非期望得到学生的回答,确认是否打扫了教室,只是指责或批评学生没有打扫教室。学生只理解了老师所说的字面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其隐含意义。
(二)深层文化迁移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社会规范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了解,他们常常会理所当然地从本民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的角度去揣度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即说话人将本民族语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目的语中,这种不恰当的迁移,称之为深层文化迁移,它是造成社交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社交语用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称呼。称呼语的使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文化语境称呼方式不同,在一种文化中是有礼貌的,而在另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没礼貌的。英语称谓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长辈称晚辈或社会地位高的称社会地位低的人时,直呼其名,以示亲热;晚辈称长辈或社会地位低的称社会地位高的人时,要在姓氏前面加上头衔,以表示尊敬,如:Sir Johnson(约翰逊爵士),Dr. Johnson(约翰逊医生或博士),Professor Johnson(约翰逊教授),等等,在正式场合一般要在姓氏前面加上头衔,如 Mr ,Miss,Mrs,Ms 等。而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长辈与晚辈、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称呼十分讲究,如果直呼长辈或上级的名字,被认为是不恭的。
第二,道别。道别发生在谈话结束时,不恰当地道别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英语中常用的道别语有:“Goodbye”(formal), “Bye-bye”, “So long.” , “Seeyou (+time)”, “See you later.”( informal ), “I'm afraidI must be off/going now.” “I hope you 'll excuse me,but I really think I must be going .” 而汉语中,在道别时,说话人往往很含蓄地说一些理由或表示道歉的话语。如:中国学生到外国学生家吃饭,临走时对主人说:“I' m sorry, I have to be off now. I have givenyou so much trouble. 这位中国学生将汉语中的道别方式迁移到英语中,造成误解,使对方感到很不舒服,误以为自己没有招待好客人。
第三,拒绝。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和西方国家的人表达拒绝的方式也不同。中国人在表达拒绝时一向比较含蓄、委婉,而英美人更直接。例如:中国人到外国朋友家做客,主人问:Would you likea cup of coffee or tea? 中国客人回答:Either. 他是想喝咖啡呢?还是想喝茶呢?没有给出明确答复,这是典型的社交语用迁移。在英语中,人们更期望得到直截了当的答复,tea 或 coffee.
第四,关心与尊重。中国熟人见面时,总是要问候寒暄一下:你去哪里?吃饭了没有?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但在英美人看来,这些问题是对别人隐私的侵犯,是干涉个人自由。在心理上的反应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老朋友及熟人见面常用”How are you?/How are yougetting on? /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 或谈论天气等。
四、语用失误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 教师要充分认识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7]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势必给理解语言和正确地运用语言带来障碍。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理解语言,并成功而有效地进行交际。因此,教师要树立文化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内涵,将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语言运用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学生在英语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
(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文化因素的差异和误解是语言交际的主要障碍,要从根本上避免语用失误,还要结合外语教学,因为对缺少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主要还是在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把文化知识融入到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无论是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要与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词汇、语法及文本的文化内涵,加深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的了解,促进语用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 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中英文化的对比
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这不仅意味着学生要了解外国文化以促进外语学习,同时也对学生理解本土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用失误是由母语干扰而导致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差别,避免语用失误。要解决跨文化交际中所出现的误解和冲突,不能只单纯地站在母语或目的语的文化层面去研究语用失误,“因为误解和冲突只有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才能显露出来,所以,要揭示这种误解和文化冲突的差异,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实现。”[8]
总之,语用失误就是语言使用的不得体,即语用者违背了人际规范,缺乏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忽略了交际的场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加强中英文化的对比,注意中国与英语国家文化的不同点,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正确地理解语言,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05.
[2] 张巨文。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 郑州大学学报, 2000(2):125-128.
[3] 顾军霞。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118.
[4] Thomas,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Linguistics, 1983(4):96-109.
[5] 石秀珍。 从恭维或赞美论日常交际中中美文化的差异[J].安康师专学报,2004,16(10):57-58.
[6] 李秀。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探讨[J]. 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5,2(3);64-65.
[7] 张玉萍。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C] //曹荣香。 英语教学理论与研究。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1:264
[8] 王培。 浅谈跨文化交际语用的负迁移[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9 (3):52-53.
Thomas.J.在其1983年发表的文章中首先阐释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并提出,当听话人所解码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的话语意图意义不同时,语用失误就出现了,她指出,在语言交际中遣词造句方面的不标准或错误最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然而如果是语言处理违背了语用原...
反向迁移(reverse/backwardtransfer)即目的语对本族语的迁移和影响,隶属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分,它不仅在语言学内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质。长久以来学者们更多地关注本族语对目的语的影响,却往往忽视了目的语或第二语言对本族语的反...
尽管误解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但它已经在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修辞学等多个学科里得到了逐渐深入、全面的研究。这些学科对误解研究有着相当丰赡的成果,可争议也不曾获缺,其中最引人争议的便是误解的概念问题。这是因为研究出发...
题目:汉语与英语请求言语的特征及其差异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引言一、请求言语行为研究综述二、英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特征(一)直接请求策略(二)规约性间接策略(三)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三、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特征(一)直接请求策略(二)规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之际,美国副总统拜登宣布,美中两国已经签署协议,中国将引进超过50%的美国影视到中国内地,这不仅能让美国本土影视更容易地被引进到中国,还为美国影视行业带来数千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中国观众也将有更多机会看到制作精良的国...
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学家德惠斯特尔关于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研究显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萨莫瓦则更为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社交内容只有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
一、引言据艺术史学家考证,广场舞并非新兴的全民娱乐健身运动.它历史悠久,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例如人们在特定时期或特别节日和背景下的集体舞蹈.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场舞由早期的生产文化活动经过现代的传承,最终演变成如今的全民休闲健身活动,也...
一、引言随着人类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在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受...
一、引言最早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的是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他认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即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严重影响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由此引起了学界的关注[1]。许多外语教育学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证研...
一、引言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与民族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自然而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需要频繁地交往。基于这个原因,跨文化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交流就成为一个问题。人类学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