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构建(3)

来源:未知 作者:chunt
发布于:2016-12-07 共5968字
  3.保障应急联动资源建设
  
  河南省应建立基层组织、各类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等应急联动资源,实现危机实时自救并协助专业救助行动。一是应急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培养并进。数量合理、训练有素的应急人力资源队伍是制定针对公共危机的有效预防控制对策的基础和执行措施的保证。现阶段应急联动救援的主体力量是政府,应急队伍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程度都有待提高。应加大对政府的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大规模的培训,形成一支专业化与社会化相融合的应急联动队伍。二是实行应急物资制度化管理。首先应建立健全应急资源联动运行机制。资源的调配联动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时所需资源的迅速到位,实现应急资源的调配方式和输送介体的无缝对接。其次应建立社会捐助资源收支公开机制,明确物资去向,账簿公开,可供监督查询。最后应健全应急资源补偿制度,以维系应急联动的可持续运行。应急联动涉及的各区域、各部门需要商定可操作的补偿方案,在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是健全应急联动储备基金制度。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社会公共危机应急基金。既要扩大财政在防范公共危机方面的投入,又要充分利用市场渠道进行融资、筹资,广泛引入社会资金。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社会资金,必须做好相应的审计监管工作,在阳光下操作,接受公众的监督,防止出现腐败问题。
  
  4.完善社会参与联动途径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社会力量是防灾减灾、实现自救、互救不可缺少的资源。一方面,建立公私部门的协作伙伴关系。在应急管理中,应积极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及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政府要积极畅通应急服务途径,努力提高社会参与应急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政府还可以与民间团体签订应急合作协议,规范和促进民间应急团体的健康发展,扩大社会应急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扶持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明确其参与应急联动的具体程序。用规范的框架和条文指导和约束每一个应急参与者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达到标准化、职业化的应急救援水平。
  
  5.加强应急联动技术创新
  
  近年来,随着网络化技术和智能应急科研成果在应急救灾方面的广泛应用,基础智能应急技术系统的建设在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灾后重建等方面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应急联动平台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必须依托专业研究基地和科技创新体系,并为其提供充裕的科研经费。同时,加快技术支撑体系的升级改造。河南省要尽快建立统一处警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等基础技术支撑系统。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势必会推动应急联动技术支撑系统的不断创新,应急管理应通过“感、传、知、用”四个环节,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应急处置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乔仁毅,龚伟斌。政府应急管理[M].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2]张海波,童星。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优化: 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6)。
  [3]李雪峰。应急管理演变培训[M].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