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国住宅建筑拆风盛行和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让室内空间更好满足居住者生活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成为了当代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空间以人为本的因人而异、因需而型、应需而变的住宅可适性思想,以套内空间全自由的可再生居住细胞A住宅为例,对相同住宅结构单元内的不同住户生活需求及其不同时间需求变化展开空间的多样可能性设计探索,并由此总结归纳出开放式住宅套内空间可适性的设计特征和设计模式。
关键词 : 开放建筑;住宅空间;个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vailing demoli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 how to make indoor spaces better meet the person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eople's life need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sidential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contemporary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the human-oriented adaptive concept, which stresses uniqueness for individuals, modeling for demand, and changes for need, a possibility exploration for a space design that can adapt to different living and period demands of individuals that live in residents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was conducted. The exploration was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a renewable residential cell A house with full free space in the suite. Thus, the paper managed to summarize the design features and models of the adaptive space in an open house.
Keyword: Open house; Residential space; Personalized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年来,伴随着健康可持续的开放建筑概念及实践发展,其应用领域一直在不断扩大。从商场、办公等开敞式大空间,到住宅套内居室空间、厨卫空间的部分开放,再到套外空间、户型之间的完全开放,结合内装的工业化、产业化发展,使住宅空间布局、构造和变化模式都逐步指向精准的居住需求和节约的改造程式[1,2]。然而,这种理念下的住宅仍在沿袭僵化套型设计模式,在户型的个性化、可变性方面研究较少,导致住宅建筑前建后拆甚至大拆大改。针对这种现象,以开放住宅为例,进行面向用户需求的套内空间多样可能性设计研究。
1 、以人为本的住宅空间设计思想
1.1、 室内设计因人而异
室内设计因人而异是基于用户需求的住宅室内各空间适应性设计,主要体现在空间功能的多元化和功能载体的个性化两方面。
(1)空间功能的多样化,指不同住户面对相同空间有不同的功能需求。以卧室空间功能为例,舒适型卧室空间功能可以是就寝专用空间或者“就寝+储物”等,安置型卧室空间功能可以是“就寝+储物+工作+娱乐”或者“就寝+储物+学习+健身”等。
(2)功能载体的个性化,主要涵盖功能形体的个性化、功能状态的个性化和功能实现的个性化三种类型。(1)功能形体个性化是指相同功能、不同形体需求(即功能载体的大小、形状等不同);(2)功能状态个性化是指相同功能、不同状态要求(即功能载体为静态或动态);(3)功能实现个性化是指相同功能、不同实现方式(即手动式、半手工式和智能化等)。
1.2 空间格局因需而型
空间格局因需而型是基于用户需求的住宅套型灵活性设计,主要体现在套内空间分隔的多样化和空间联通的个性化两个方面。
(1)空间分隔的多样化,涵盖空间分隔类型的多样化和空间分隔方法的多样化两种类型。(1)空间分隔类型的多样化是指相同住宅单元根据不同住户需求,可采用局部分隔、绝对分隔、弹性分隔和象征性分隔方式来进行房间大小、形状、数量等个性化总体规划;(2)空间分隔方法的多样化是指在空间分隔类型相同的情况下,根据住户需求可采用不同的分隔方法。以象征性分隔类型为例,可选择家具、照明、色彩、装饰构架、水平高差等多样形式来营造用户独特美感情境和意境的个性化分隔方法。
(2)空间联通的个性化,指套内各空间组织形式的个性化,涵盖套内空间的串联式组织、回游式组织、中心辐射式组织以及混合式组织等形式。
(1)空间串联式组织是指套内各空间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形成住宅完整的空间整体。
图1日常生活可变性住宅
图2不同住户不同空间设计
图3家具灵活可变性设计
(2)空间回游式组织又称空间回路式组合,是指利用墙体适当位置来开设门窗洞口,创造回环往复的住宅空间回路动线[3]。
(3)空间中心辐射式组织是指套内各空间围绕某中央交通枢纽布置,形成联系中心。
(4)混合式组织是指两种及以上的空间联通形式交织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树状或网状动线,让空间因兼顾多种联通优势而灵活好用[4]。
1.3、 住居生活应需而变
住居生活“应需而变”是基于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住宅系统可变性设计,主要体现在家居日常生活的可变性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可变性两方面[5]。
(1)日常生活的可变性,指住宅空间能根据住户日常生活需求变化而变化,常利用可变性的家具、隔断等来实现空间功能适应性转换。如图1中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功能,让客厅、餐厅、卧室可自由切换,有时一分为二为主卧和客卧。
(2)家庭生命周期的可变性,指住宅空间能根据住户家庭生命周期变化而变化,从单身创业时期、甜蜜二人世界,到两代居、三代居时期,再到家庭衰减时期,住宅户型能根据各时期的不同需求“进化”,主要体现在空间的数量及大小、形状、功能等方面的递进式或跳跃式变化。
2、 以人为本的住宅户内空间设计
以人为本的住宅户内空间设计是基于用户需求和套内空间开放的室内多样化设计,涵盖不同住户不同设计(横向发展)和不同时间不同设计(纵向发展)两个层面的设计。本章节以2007年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获奖作品“可再生居住细胞A住宅为例”展开因需而型、应需而变的室内空间多样化设计[6]。
2.1、 不同住户不同空间设计
不同住户不同住宅套型,即使在相同大小及形状的单元住宅空间内,也能因需而型地设计出完全不同的住户套型空间格局。如图2所示,方案一至三为多样化一居室户型,方案四至六多样化两居室户型,方案七至九为多样化多居室户型。
2.2 、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设计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别于他人,且别于不同时间中的自己[7]。同一住户不同时间不同生活需求,设计时要应需而变地设计适应用户需求的住宅,不仅日常生活能应需而变,而且长效生活也能应需而变。
(1)家具灵活可变化设计
如图3所示,方案一至方案四利用家具及空间界面的动态变化,让住宅在户型不拆改的情况下适应住户不同时段的生活需求——家庭办公、居家生活、聚会聚餐、客人留宿等。
(2)居室灵活可变化设计
如图4所示,在厨卫空间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空间隔断及家具的灵活性变化,使SOHO住宅千姿百态——从全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到全居家休闲等,适用于崇尚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乐活族。
(3)厨卫灵活可变化设计
如图5所示,在厨卫空间可自由调整情况下,利用家具、空间隔断、厨卫设备设施等阶段性改变,让住宅适应居住者家庭生命周期发展需求——从一居室、两居室SOHO家到三居室、四居室户型等可持续变化。
3 、住宅套内空间可适性设计研究
3.1、 套内空间可适性设计特征
3.1.1、 套内空间设计系统化
设计就其根本意义而言,是一种“人与理想世界的现实关系”的构建[8]。设计时,既要考虑不同住户差异性生活需求问题,又要考虑同一住户不同时间可持续发展问题,还要考虑实现用户需求的方法途径等一系列问题,这必然离不开完整而全面的系统化整体最优设计方法即通过全面分析空间设计涉及到的诸多问题,来获取满意结果[9]。
3.1.2、 套内空间设计模式化
住户空间可适性本质是为用户居住需求设计的,而住户需求内容涵盖工作、休息和娱乐三个方面,根据居民生活特征,可以将它们划分为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图6)。这些功能需求不仅将住宅设计系统中各功能元素有机地联系和综合为一个整体,还体现了住宅套内居住空间功能系统的模块化、模式化设计特点[10,11]。
3.2 、套内空间可适性设计模式
住宅套内空间的可适性设计是以住户生活需求为中心,以套内空间开放性为背景,进行单元住宅内装的多样可能性设计,需要从空间维度的因需而型、时间维度的应需而变两层面着手双向集成套内空间的可适性(图7)。
图4居室灵活可变化设计
图5厨卫灵活可变化设计
图6居住空间功能系统构成模式
3.2.1 、空间维度的因需而型
空间维度因需而型是从空间维度构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个性化住宅,是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的住宅空间灵活适应性设计,涵盖套内空间格局的灵活适应性设计和套内各空间室内灵活适应性设计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住宅内空间的数量、大小、形状、位置以及空间的隔断与联通等套型多样可能性设计,后者是指单个空间功能、载体、界面以及陈设等室内多样可能性设计。
3.2.2、 时间维度的应需而变
时间维度应需而变是基于同一住户不同时间、不同需求的住宅空间适应性发展设计,涵盖时空偶变适应性和时空频变适应性两种类型,是从日常生活和长效生活视角来进行住宅空间的可持续变化设计[12]。这种方式通常从家具和空间格局方面着手,前者常常利用家具的形态、功能及位置的偶尔变化或者频繁变化来实现住户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生活需求,后者则往往利用套内各空间之间的空间隔断、空间联通以及家具等功能载体的偶尔变化或者频繁变化来实现同一住户、不同时间的居住生活需求[13,14,15]。
4 、结语
设计住宅,设计生活。住宅需求内涵是一组消费需求的“解”,并且,这个“解”不会只有一个解决方案。作为“统帅”的建筑师,面对信息时代下住户们越来越个性化、动态化的生活需求,与其挖空心思地预测并设计各种“经典”套型,不如还自由于用户即为居住者提供套内“空的建筑”(开放住宅)及其多样化套型方案,让居民自己选择或设计(独立设计或请专业人员协助设计)适合其生活需求的住宅内装。这样,既发挥了信息时代虚拟设计、量产定制化的技术优势,又契合了开放建筑作为一个为人、为改变、为未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活性有机体初衷——不直接设计生活,不强调一种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不控制某一种生活的形态和行为,只是设计一个可操作的界面,一个能形成某种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黄杰,周静敏.灵活性住宅的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建筑学报,2020(S1):159-164.
[2]刘扬,范悦开放式住宅的微变设计[J].建筑学报,2017(07):96-100.
[3]周燕珉,林菊英“空间回路“在中小户型住宅中的应用[J]建筑学报2007(1):5-7.
[4] (旧)增田奏住宅设计解剖书[M]赵可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8.
[5]尹麓,周煊,龙柏羽.可持续设计的空间界面适应空间陈设适应方法演变与实践[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07):9-11.
[6]时国珍.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获奖方案图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7] Roger-Bruno Richard,杜然可拆卸和重构的支撑体结构[J] .建筑学报,2013(01).44-49.
[8] (美)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H[M]周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9]张群刘文金小面积住宅室内空间设计模式探析[J]建筑学报2011(08):84-87.
[10]张雨成蒋晖模块化设计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5);110-111.
[11]陈艳于-体化设计理念的成品住宅 与室内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9(09)-120-122.
[12]约翰哈布瑞肯,郑杰宏雷祖康为灵活性而设计- -迈向一个研究议程[J]新建筑2011(06):83-86.
[13]贾倍思开放建筑教育课题二:设计建筑的灵活性[J].世界建筑导报,2014(02):32-37.
[14]全车民,王阳.探析新中式艺术馆展览空间设计[].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3):116-117.
[15]祝梦吴智慧小空间住宅现状调研及其用户需求分析[J]家具.2018,39(0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