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室内设计论文 >

邵阳市洞口县宗祠建筑装饰文化的内涵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21 共3029字
摘要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地处湘西南,雪峰山东麓,赧水中游。雪峰山脉层峦叠嶂,绵延百里,气象万千。由于长期受雪峰山脉气候的影响,洞口县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物产、风土民俗,有学者称其为“雪峰文化”.雪峰文化以洞口县为中心,辐射雪峰山东麓地区,它源于西南山区的“苗蛮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融合,现已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洞口宗祠文化是雪峰文化的集中体现。

  据洞口县相关部门考证,洞口县现存数十余座宗祠,建于明正德元年至清宣统二年之间的各历史时代,跨越了明、清时期以及民国时期,历时400余年。这些结构完整、美轮美奂的宗祠建筑群具有令人惊叹的文化和研究价值。2013年8月,已有11座宗祠挂上了“国家保护文物”的标志。洞口宗祠建筑具有典型的湘西南民俗和地域特色,外形恢宏大气,古风肃敬;宗祠内装饰的石雕、木雕及灰雕工艺精湛,墙绘彩画内容丰富,各种图案造型,无论是布局与功能、还是审美与意蕴都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因此,洞口宗祠被誉为“中国祠堂精华荟萃之地”“天下祠堂”,是中国乡土建筑与装饰艺术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更是研究古祠堂艺术与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样本。

  一、道德教化的文化意蕴

  洞口宗祠文化集中体现了雪峰文化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也体现出宗祠文化道德教化的基本要素,即忠孝勤俭、和平正义。这些宗祠文化的精神要素也是洞口县人文精神的体现,代表了洞口人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在传统社会中,百姓的文化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大都由宗族来完成。几乎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族规戒律。这些族规戒律遵循上层意识形态,以伦理纲常之道为核心,是族人结合本族的特点制定的家族成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敦孝悌”“重忠信”“明礼义”“守法纪”“振书香”“知廉耻”“务正业”等。洞口宗祠族规戒律的教化功能大都以匾额、楹联、彩绘等形式呈现。

  在洞口宗祠装饰中,蕴含了大量道德教化的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其中以镌刻名人诗词的楹联较为突出。如位于高沙镇北郊的曾八支祠,是湖南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宗庙古建筑群,那里的对联匾额也是洞口宗祠中最多的。湘军统领、一代儒将曾国藩为宗祠题写了“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的对联,以教化后人为人贤淑、忠孝双全,不能有损先人的精神风貌。同时,曾国藩还题写了“春风沂水”的匾额,与其子曾纪泽题写的“一家仁让”、其孙曾广钧题写的“同归于厚”三块巨匾荟萃一堂,实属罕见,也体现了曾氏家族的祖宗遗训“仁让厚德”的道德教化。杨氏祠堂之左侧门的门楣上有“僾见忾闻”的石刻牌匾,十分庄严肃穆,具有强烈的心灵洗礼作用。这些悬挂在宗祠各个位置的石、木雕楹联的教化作用是无声且巨大的,这些诗词对联几乎都指向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

  洞口宗祠道德教化的文化意蕴不仅体现在名人题写的匾额上,在各个宗祠门口、廊道、戏台、正堂、后堂等位置的石、木雕同样蕴含了大量的教化图案。如伏龙洲萧氏宗祠戏台正面和两侧围台板分别雕刻了“乌龙河救主”“辕门斩子”等多层浮雕的戏剧故事图案,堪称湖南民间木雕艺术的珍品。这些石、木雕的作品也蕴含着对族人进行教化的寓意,激励族人奋发向上、精忠报国、孝悌明礼等,同时也告谏后人违背族规戒律必将得到惩处。

  雪峰山脉以西,包括张家界、湘西、怀化在内的广大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五溪蛮地”,人口稀少,经济文化落后,多民族聚居。洞口人的祖先在雪峰山脉这个原始的崇山峻岭之中,以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蛮夷”精神不断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从而创造了最原始的雪峰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文明和进步,洞口县这个闭塞的地方能够迅速与社会同步发展,宗祠的道德教化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繁衍生殖的文化意蕴

  宗族的繁衍与生息是宗祠雕饰艺术所表达的最本真的愿望,隐喻着两种内涵:一是生者长寿、死者永生的现实主义理想,但是人类的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这种愿望注定会被现实击破;二是生殖繁衍的浪漫主义情怀,生者永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达到宗族生生不息、代代永传的目的,只有生殖与繁衍,即宗族子孙长续、万世不殆。因此,宗族的生殖图腾和世代繁衍的意识在实质上仍然是生命意识,也是宗族文化的主体内涵。

  生殖图腾崇拜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并一直流传至今。以洞口县的杨氏宗祠为例,在正门厅的梁柱下面有一对裸体石猴柱头,为圆雕样式。雄性裸猴在左边,右前肢的脚掌遮掩了生殖器,一番害羞的模样,憨态可掬;雌性裸猴位于右边,右肢已残缺,左肢抱着一只幼猴,十分怜爱。据宗族长者介绍,雌性裸猴残缺的肢体损毁于“文革”时。在宗祠这种严肃庄重的场所,出现这样的赤裸石雕是十分罕见的,这显然是宗族文化的生殖图腾与繁衍的隐喻,象征着宗族子孙长续、万世不殆的美好愿景。在进化论中,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猿猴即祖先。因此,猴子成了人类繁衍的象征,在宗族文化的图腾崇拜中,生殖图腾信仰是很重要的内容。这组裸体猴石雕隐喻了宗族对传宗接代、香火延续的期望,以及子嗣兴旺的憧憬。图腾崇拜的本质是原始人类抗拒死亡、祈求永生的方式。“物力”和“灵”的重大的社会功能,实际上来源于人类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不仅在于万物之“物力”“有灵”,而且基于图腾物的神秘力量、“有灵”之万物生命力的转移。杨氏宗祠凸显出杨氏族人将祈求永生和生命延续的渴望,隐喻到了“有灵”的“石猴”身上。

  三、祈福纳祥的文化意蕴

  祠堂作为宗族活动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不仅在建筑选址上体现了祈福纳祥的意蕴,在宗祠内部的石、木雕构件的装饰上,祈福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洞口县地处雪峰山脉,木材丰富,同时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岩石的种类繁多,为洞口县宗祠装饰提供了丰富的装饰材料。其中花岗岩类的麻石与石灰岩类的青石等种类尤为丰富,主要用于铺地和雕刻。洞口宗祠建筑装饰的牌楼、门槛石、门枕石、门额、木柱柱础、地面铺设等大量使用洞口县本地石材,经过各种巧妙的加工处理、精雕细琢,使这些建筑装饰构件成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也是洞口县宗祠的一大特色,具有极高的建筑和艺术价值。

  洞口祠堂建筑的石、木刻雕饰构件设计,大多通过象征或谐音等隐喻的手法来表达迎祥接福、安康寿喜等祈福文化,主要的图案类型有植物、动物、人物、吉祥纹样等。如萧氏宗祠戏台正面左右翘角屋檐脊上的泥塑二龙,昂首翘尾,活灵活现;正中间镶嵌着镂雕的“龙凤呈祥”图案和“福禄寿”三尊塑像,造型别致、惟妙惟肖。室内天花板上镶有“福、禄、喜”三个方形天窗,精雕细镂,十分讲究。挑梁之间的柁墩也是精美的木雕图案,以花卉、鸟兽为题材,多层透雕与圆雕的工艺相结合,独具匠心。洞口江潭王氏宗祠的木雕装饰中,祈福纳祥的隐喻更加丰富精彩,既有梁、柱巨雕的大气之作,也有小巧玲珑的微观小雕,尤以祖堂主牌位门楼的“双龙抢宝”“百鸟朝凤”“八仙过海”“狮象麒麟”等木雕最为杰出,堪称湖南民间木雕之珍品。这些龙凤、麒麟、花鸟、虫鱼等浮雕精品,隐喻着福寿延绵、美好喜庆、吉祥长寿、镇宅驱邪、圣洁清廉、安居乐业、子孙满堂、封侯加禄等。从上述洞口宗祠的石、木雕饰纹样及其组合方式中,可以窥探到湘西南宗祠建筑雕饰的隐喻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湘西南宗族社会的文化和精神追求。

  结语

  洞口宗祠文化是湘西南地区民俗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载体,其装饰形式多以湘楚民俗文化及信仰为基础,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本地丰富的物质资源,具有典型的湘西南的民俗和地域特色。洞口宗祠的建筑形制、装饰、布局、功能、审美及文化内涵都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是中国乡土建筑与装饰艺术,以及古祠堂文化中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