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工程论文 >

转基因作物标准建立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4 共5940字

  2.1.3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检测标准化 转基因食品上市除了需要标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对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检测。针对检测转基因食用安全性的几个重要试验及分析方法(抗营养素:植酸、棉酚、芥酸、胰蛋白酶抑制剂和疏代葡萄糖苷的测定;大鼠90d喂养试验;模拟胃肠液外源蛋白质消化稳定性试验方法;外源蛋白质过敏性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外源基因异源表达蛋白质等同性分析导则等),我国农业行业规范中也做了相应的标准。以转基因植物产品大鼠90d喂养试验为例,包括规范的使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献,术语和定义(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产品、传统对照物),试验要求(试验材料、试验动物),试验设计原则(试验动物分组、剂量设计),测定指标(一般指标、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病理学检查(大体解剖、脏器称重、组织病理学、免疫等其他敏感指标),数据处理,结果判定[11].

  2.2转基因作物销售的标准化 目前全球已经有40多个国家及地区颁布了法令,要求转基因产品上必须标明相关的标识。以我国为例,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品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标识'.法律赋予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转基因产品标识应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在转基因产品标识之前,必须检测转基因产品相关成分。

  根据转基因产品的性质不同,标识标准分为3种(以我国标识转基因大豆为例):转基因大豆在进口时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注有“转基因大豆”字样;进口经加工为豆油后,应注明“转基因大豆加工品”;如果食品的加工中使用了转基因豆油,但制成品中已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仍需注明“本产品加工原料中含有转基因豆油,但本产品中已不含有转基因成分”.

  2.3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标准化 转基因作物按规范种植十分关键。虽然在转基因作物种植前会进行环境安全检测的相关试验,但是自然条件下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问题是不受人为控制的,故转基因作物种植仍需要参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国际上普遍认为降低转基因作物发生基因漂移率及相关生态风险的有效措施是隔离转基因植物与潜在的基因接受植物或者采用错开两者的花期。各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转基因作物及其相对应的非转基因作物的隔离距离和隔离措施进行规范。如我国在1996年首次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曾提出了不同转基因作物的参考隔离距离,如水稻100m、玉米300m、大豆100m、棉花150m、油菜1000m.欧盟至今没有统一的转基因作物隔离距离标准,因此不少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种植情况制定转基因作物隔离距离的标准,如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间的隔离距离要求从20~600m不等,对马铃薯的要求从3~50 m不等。转基因作物的试验种植也设有隔离距离的规范,研究者在申请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时,一般被要求采用大于等于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为了保持作物品种纯度而设定的隔离距离,作为预防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漂移的最小隔离距离。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污染原有的种质资源,各国实施了相关的转基因作物隔离措施。如在巴西种植转基因作物必须申请,并且由环境部所属相关机构负责注册、审批和监控释放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13-14].再如我国为了保护野生稻资源,在云南元江县及耿马县和景洪市等建立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15].规定普通野生稻保护点内禁止耕种,周边缓冲区不允许水稻种植,隔离了转基因水稻与普通野生稻的种植区域,尽可能地消除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飘移基因的可能性。

  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必须对相应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风险做一个具体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各方面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潜在基因流对象的初步鉴定,有3方面进行鉴定(转基因作物与野生近缘种间是否异花授粉,转基因作物与野生近缘种间的花期是否重叠,转基因作物与野生近缘种间空间发布是否有重叠);当作物符合潜在基因流对象的初步鉴定所有条件时需要进行转基因作物与野生近缘种间杂交亲和性分析,分析结果为亲和时,则再继续下一步。杂交一代适合分析,当杂交一代可以繁殖时,才说明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成功漂移到其野生近缘种。

  要对该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培养率进行估算并提供相应的风险分析和管理。在该评估体系中,一旦转基因作物不符合任意一步的条件则视为该作物的理论基因漂移率接近为零,则不考虑其基因漂移风险。

  3展望

  随着转基因产业的蓬勃发展,转基因作物标准化建立也日益完善,然而每一个行业的标准化都不会是完美没有漏洞的,转基因产业的标准化也是如此。例如转基因研究时面临的诸多专利保护问题,这类问题目前只能根据专利法规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来克服。在转基因产业标准化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关注知识产权的标准化的建立,使研究者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得以保障。此外,转基因作物所加工产品虽然有转基因产品的相关标识规范,但是规范的内容不够具体,往往会增加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疑惑。因此需要建立更具体的转基因产品标识标准,如相关产品必须标明所添加转基因作物的含量,该转基因作物所转入的基因及其转入目的等。在转基因作物基因漂流风险评估中,由于整个漂移过程受到大量环境和作物自身因素的相互作用(如风力、空气温湿度、传粉昆虫密度传粉媒介、野生近缘种密度及种子休眠性等[16-17]),使精确计算基因漂移频率非常困难,同时可见不同的生态环境使基因漂移率也存在差异,说明当前风险评估局部的试验方法难以推断大范围内的基因漂移率。

  且现行转基因作物种植标准中也没有对这些种植时的具体因素纳入基因漂移的风险评估,使现行的相关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加转基因作物种植的风险。由此,也看出了转基因种植规范的灵活性存在缺陷。

  针对前面提出的对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产生影响的元素,在完善转基因作物种植规范时应结合种植所在地的风力、空气湿度及转基因作物自身生理性状传粉授粉方式等这些影响基因漂移率的因素,综合分析转基因作物在生产种植时的基因漂移率及相关风险评估。

  除了完善转基因作物标准化以外,最需要做的是加强转基因作物标准的执行力和大力宣传转基因作物相关规范。早在2001年我国就颁布并执行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范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种植和销售,也制订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违法行为的相关处罚制度。但现行的处罚制度中的处罚措施不够严厉,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违法行为仅有处以数额不多的罚款等处罚,使得转基因作物标准不具较强执行力,失去规范转基因作物研究、生产、销售的作用。故必须通过完善农业转基因生物违法行为处罚制度和提高监管部门执行力度来改变转基因作物标准执行力低的状态。再配合着转基因作物标准的相关宣传,让生产者具有强烈的转基因作物生产规范意识,为转基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成,刘定富,易先达。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展及现状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19-2823

  [2]刘定富,刘立清。全球转基因棉花商业化进程。中国种业,2012(12):11-13

  [3]李梦南,郑广宏,王磊。重组基因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2):1007-1010

  [4]Raven P H,刘杰。全球视角:转基因作物与生物多样性。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3(6):24-30

  [5]李有斌,安黎哲,张雷,等。转基因植物释放的潜在生态学效应。地球科学进展,2006,21(6):641-64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生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