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物理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玻尔整体论思想的内容(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04 共4078字
  2.3量子现象
  
  在EPR论文之前,玻尔用客体与仪器不可控的相互作用来为意义的整体性作辩护。由于作用量子的存在,客体与仪器间相互作用使得不能把二者分离开来,而共同作为物理概念意义的整体语境。
  
  由于EPR论文中给出了能够不干扰客体并对客体特性赋值的方式,玻尔意识到了他之前对“干扰”一词的使用并不恰当。因而他在1938年之后转而引入现象一词,用现象来“仅仅代表在特定互不干涉下得到的观察结果,这种特定环境包括整个实验装置的说明在内,在这样的术语下观察问题就不会再有什么特殊的复杂性,因为在实际的实验中一切观察结果都是用清晰的叙述来表达的”[3].玻尔对于现象的定义不同于哲学传统中现象的意思,将其与整个实验设置的描述联系起来,从而量子现象就成为了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代替了独立的微观客体。量子现象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意义上理解:一是测量过程中客体与仪器形成的动态整体,使得任何试图对量子现象的分划都会对实验装置造成一种和所研究现象的定义不相容的改变;二是客体与仪器形成语境的整体,客体所具有的特性将依赖于由实验设置所确定的参考系。测量时仪器与被测对象所形成的整体语境对于出现何种测量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测量结果是客体在仪器相互作用下的一种表现,随着仪器或测量语境的转换,表现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没有一个实验的结果可以解释为给出了关于客体独立特性的信息,而是内在地与描述哪个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仪器必须引入的确定情形相关联。这里的关键点是在客体和用来确定现象呈现条件的仪器间的区分。这些客体和粒子在这种情形下构成了量子力学体系应用于其中的系统[4].”这里的系统是指整个实验安排 (即被测系统加上观察装置),在两个不同的实验中是不同的。
  
  3 对玻尔整体论思想的评价
  
  玻尔借助于整体论,成功避免了爱因斯坦等学者对量子力学不完备的质疑。在数次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中玻尔均胜出,这使得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成为了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很长一段时期都独据天下。EPR论文发表之后,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物理学家对EPR论文的关注点转向纠缠量子系统的整体性或非定域性。显然,这种整体性不同于玻尔的整体论,前者是量子对象的客观特征,而玻尔的整体论“既非形式的,也非物理的,而是哲学的,这种整体论将本体论、认识论甚至还有语言学论题混杂在一起”[5].笔者认为玻尔的整体论思想是一种解释的方法论策略,是在主体层面的整体论。
  
  玻尔充分认识到了他“坚持态描述的整体论性质和关系性质这一行动的历史重要性及其哲学涵义”[1],其历史和哲学意义在于从还原论向整体论的转变。近代科学“分解自然”的做法赢得了极大的成功,被看作是必然的方法。玻尔的量子理论研究则揭示出,虽然还原论的方法促成了量子理论的成功,但是同时其中暴露出来的困难也要求对物理系统的态采用一种代表关系和整体论的观念,“这个结果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历史观点来看极为重要---‘结构’(一种不可分解的整体或形式)又复活了”[1].就局限性而言,也要看到玻尔的整体论是不可分析的,存在着概念上和理解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雅默。量子力学的哲学[M].秦克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 Brush S G. The chimerical cat: Philosophy of quantum me-chanic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1980, 10(4): 393-447.
  [3] 玻尔。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 Gomatam R. Niels Bohr's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openhageninterpretation:Are the two incompatible[J]. Philosophy ofScience, 2007, 74(5): 736-748.
  [5] Chibeni S. Holism in microphysics[J]. Epistemologia, 2004,27(2): 227-24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物理学史论文
返回:物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