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物理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虚空中物体运动理论演变(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04 共7193字
  2.1内阻力
  
  在亚里士多德的概念框架中,自然运动不可能在虚空中发生的关键之一在于没有阻力的存在。中世纪学者对这个问题做了回应。“13 世纪末 14 世纪初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内阻力‘”[9]简言之,复合物除了由4种元素共同构成外,还可以由两种或者三种元素构成。物体的运动趋势由元素合力的大小决定,合力大的元素对于物体的运动起到动力作用,反之,则对物体的运动起到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就是“内阻力”.中世纪的部分学者,用内阻力来解释自然运动。
  
  布雷德沃丁(Thomas Bradwardine,约 1300-1349)的观点是:速度的大小是与推动力和内阻力的比相关的,推动力即复合物中合力大的元素。用现在的数学公式表示为:V∝F/R,F为推动力,R为内阻力。由此可知,运动的速度只和物质含有的推动力与内阻力的比有关,而与介质无关,这就使得虚空中的运动成为可能。而且,同质物体无论其他条件是否一致,必定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在此介质失去了意义,它既不是动力也不是阻力。
  
  布雷德沃丁的这种证明虚空中自然运动合理性思路具有代表性。然而,他忽视了亚里士多德证明虚空中不可能运动的另一个说法,即虚空中没有差异,因此物体没有运动的动力。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他忽视了这个问题,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2.2冲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维持被迫运动的动力是介质,中世纪有些学者对这个说法有不同的看法。如尼古拉·波内图斯(Nicholas Bcoetus,?-1343)论述:“在受迫运动中,某种非永久的、短暂的形式被印入到运动物体之中,只要该形式持续存在,虚空中的运动就是可能的;当它消失时,运动便停止了。”[10]这里提到的“被印入的力”,到13世纪已经成为一个人们熟知的概念[9].
  
  远溯至约翰·菲洛波诺斯(John Philoponus,约490-570),他曾把“被印入的力”看成是被迫运动的动力,阻力则是物体本身。介质只对力印入物体的过程起作用,虚空中力更容易被印入物体。佛朗西斯科·德·马歇(Franciscus de Marchia)称“被印入的力”为“遗留的力”,它起到动力的作用,而且它是一种非永久的、暂时的和自耗的力。当力被印入物体时,周围的介质也被印入了这种力,介质的作用是辅助物体运动。这两种对被迫运动的解释,动力和阻力都与介质无关,这就使得虚空中被迫运动成为可能。与他们不同,阿维森纳(Avicenna)认为“被印入的力”的量与物体重量有正相关的关系,且把这种印入的力当作永恒存在。“被印入的力”是被迫运动的动力,阻力只能是介质。虚空中没有阻力,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停下来,这种现象对于阿维森纳是难以理解的,因此他不承认虚空的存在。
  
  布里丹(John Buridan)对“被印入的力”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最为突出,他用“冲力”一词指代被印入的力。“布里丹把冲力设想为初始推动者传给物体的一种推动力,引起运动的冲力的强度通过物体的速度和物质的量来量度。”[10]在他看来,冲力的强度是由物体速度和质量来度量的,冲力是维持被迫运动的原因,它持久存在,在没有外阻力的情况下不会减少。据此可以推测出,虚空中运动会一直持续下去,故与菲洛波诺斯相同,他也同样否认虚空中存在被迫运动的说法。此外,布里丹还用冲力的积累解释了加速下落问题。伽利略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与布里丹如出一辙。他还提及过另外一种说法,即冲力是非永久的和自耗的,如果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使它靠近其自然位置,冲力作为动力存在;如果是向其自然位置的运动,冲力就成了阻力,但最后他放弃了这种说法[11]55.
  
  冲力的应用很广泛,“布里丹用被印入的力(已被充分量化)的理论或冲力理论来解释天的运动”[10]冲力理论的使用范围被扩展到了天界,这是对亚里士多德“天地有别”观点的否定。不过,冲力理论最大的魅力在于,冲力成了天体运动的原因。每层天球都被特定的“灵智”所支配,它们是各层天球的推动者。灵智通过给天球施加冲力,使得它们运动。两个相邻的天球没有了接触的必要,因为它们不再需要具有传递运动的功能。如此一来,即使天界中存在虚空,天体依然可以运动,因为运动不再是通过介质一层层向下传递,而是通过灵智把运动分别赋予各个天球。
  
  3虚空与运动关系的终结
  
  到了伽利略、牛顿时代,他们已经开始了对运动原因的更深入解释,并完成了惯性定律的最终建立。由此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虚空与运动已经没有关系,也即是其关系的终结。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物理学史论文
返回:物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