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描述物理概念、定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脉络,揭示物理学观念、方法和内容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性。研究学习物理学史,不仅会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攀登科学高峰的积极热情。
一、可以了解物理学的本来面目,消除对物理的神秘感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前人已经获得的理论知识。教学中的物理知识都是人们经过多次整理而形成的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重视对知识本身的讲解,而对于一些概念、规律产生的历史事实很少问津。有的物理教师虽然试图引进一些史料,但讲的不够准确,常见的错误有:牛顿因为观察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瑞利 - 金斯定律的失败引导着普郎克提出量子论等等。
这些神话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来源、理论体系的形成等都产生很神秘的感觉,往往会认为各个物理学概念、原理和定律的获得等只是历史上的某些科学伟人们的灵感创造出来的,是历史的巧合和偶然的机遇,对于一般人而言根本就不能及的,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进而也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事实上对于熟悉科学创造历史过程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理知识的获得,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从低级到高级,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从粗糙到严格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根本就不是任何天才的脑袋偶然地创造出来的。
经过对这些物理史的本来面目的了解和熟悉,学生们就会慢慢学着具体理解任何一个重要概念、定理和理论的获得,都是经过"试探 - 除错"的多次选择而得到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必要的历史回顾,促使学生们了解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定律的实验基础,了解各种模型所依据的客观事实的原形,了解各种假说、观点和物理思想的演变。虽然讲述时用的时间不多,但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原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种做法不仅会消除学生对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和错误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性和近似性,克服对物理知识的僵化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应向学生揭示物理学的发展规律,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局限性和近似性。但是,教学中常常对此重视不够,在一味追求知识的严密性和精确性的面目下,容易使学生思维单一,认识僵化,使他们感到物理难学,没有兴趣,只能机械的搬用公式,这种对知识绝对化、僵化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经常发生着各种情况的理论变迁,具体表现为:以比较正确的认识代替错误认识,例如以热之唯动说代替热质说;以比较全面的认识带替片面的认识,例如用光的波粒二向性代替波动说和微粒说;以更加深入的认识代替表面认识,例如由宏观热力学发展到统计力学;以更加普遍精确的认识代替局部的、近似的认识,例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揭示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都生动表明,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理论可以被看作是最终完美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的物理学认识只能是近似的、相对真理。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其各部分理论的局限性从各个方面暴露出来,它的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无一例外都在发生修正和变化。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就是最好的例证。人对光的认识发展过程,说明在物理学发展中,一个理论替代另一个理论,但没有一个理论是终极真理。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用物理学史说明它的发展性、近似性,说明物理学虽然不但向人们揭示出许多自然的最后答案,但任何物理概念、规律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近似性,决不可以把它们当作无条件、永恒的东西加以绝对化。因此,在教学中讲明一部分知识的客观真理性之后,也要花一些时间讲它的发展性,近似性,长期坚持下去就会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为灵活,使学生感到物理中充满了无穷乐趣,并不难学,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三、了解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加强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都是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处在前沿和十字路口的物理学家们。他们的方法有时真让人意料不到,并不都是观察实验的方法、数学的方法、归纳推理的方法、演绎的方法。如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首先提出一个落体佯谬的理想实验,从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原理中导出了重物下落比轻物慢的悖论,从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接着他就用假说,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的落体定律,在这里,伽利略熟练地应用了理想实验方法,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成了科学创造的奇妙工具。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没有一个概念能够无歧义地从试验中逻辑地推导出来。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说过:"认识一位举人的研究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的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通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物理概念、规律我们要学,但同时还要探索其研究方法,这就需要研究物理学史才能掌握其精华,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习。只知道定律的内容只是第一步,而知其方法才是认识的第二步,而且这第二步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所以说,把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起到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而且能使学生从物理学史中认识物理。
参考文献:
[1] 李石来。物理学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中学物理,2013.9.
[2] 刘玉华,徐银燕,陈立冰 . 基础物理教学改革及创造性、高素质人才培养 . 科技经济市场,2007.4.
[3] 周小瑞 . 物理学史与科学素质教育 . 成都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07.1.
[4] 刘铭峰 . 对高中新生对物理感到困惑的一点探讨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
[5] 刘利,邢红军,陈清梅 . 基于科学方法的高中生物理能力的探讨 .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中微子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从泡利1930年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说,迄今已有85年。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算起,也有60年历史。因为中微子难以探测,起初发展较为缓慢。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中微子研究进程及未来实验研究的物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1卡文迪许实验室简介卡文迪许实验室是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物理实验室,是由当时剑桥大学的一位与18、19世纪对物理学和化学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近亲的、名叫威廉卡文迪许的校长,于1871至1874年间私人捐款兴建的.为了纪念伟大的...
本文论述了以太学说在力学、光学、电磁学等经典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历史,并阐明随着经典物理学的成熟和现代物理学的建立,以太模型已经被目前主流物理学家眼中更完美的现代物理学理论所放弃,以太存在的土壤也已经消失。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
通过对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在大部分文献中采用的都是惯用的物理引入法,而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实验引入法,由于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电流、电阻、电压等,教师在这里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究实验....
所谓“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破除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科学教学方式,更符合当前教育形势。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依靠教师的讲解以及题海战术来开展物理教学。...
1.引言高中物理内容多,涉及面广,包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知识系统复杂、相互联系紧密、前后连贯性强,后面的学习往往需要用到前面学过的内容,仅此就足以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了,更致命的是高中物理很多知识点具有抽象性,对于形象思维...
光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景象,是因为眼睛接受物体发射、反射或散射的光。据统计,人类感观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量中,至少有90%以上通过眼睛。在数千年前人类便产生对光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兴趣,留下许多关于光学...
0引言将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中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的很多国家,例如美国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将物理学史引入物理课堂的研究。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了解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和过程,可以使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
自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来,大家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而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本文作者哈拉尔德弗里奇(HaraldFritzsch)是量子色动力学(简称QCD)的奠基人之一。他回忆了40年前QCD理论发展的一些历史背景。六十多年前,实验上发现了许多新粒子,特别是四个D共振态,六个超子和四个K介子。D共振态是在核子-p介子对撞中由美国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