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市政工程师论文之第九篇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水资源、内涝频发和初雨污染等问题被逐渐暴露出来,对现代化城市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海绵城市开发正好是一种很好的雨水利用与排放技术,这种对周期影响小的开发技术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促进城市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基于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分析,探讨海绵城市开发技术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将海绵城市理论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海绵城市; 市政工程; 开发技术; 水资源;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暴风雨水季节能吸收存储水资源,在城市有用水需求的时候再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以此形成一个具有持续性的水循环系统。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市政工程设计中,需要全面的从公园、绿地、道路和有关管道等板块开展海绵体设置,让城市地面的表径流水得到统一的吸收和储存,让城市拥有强大的雨水吸收能力,以此来降低城市因雨水发生洪涝事件的几率。城市环境也将因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一、海绵城市理念在路面结构层设计的应用
城市内涝、径流污染主要是由道路过度硬化所导致,要想改善道路过硬化现象,首先要在路面结构层设计上下功夫,传统的路面结构层,基本上都是透水的混凝土结构。在现阶段的城市排水工程主要依赖排水水管,一遇到暴雨天气,降水量超过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则会让城市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较大影响,造成径流污染,破坏城市生态系统。故而,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层设计,必须要改变传统设计观念,让路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在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层设计往往会使用透水砖来取代传统混凝土结构,这种砖不仅有非常好的透水性能,还具有抗滑、降噪等性能,能满足城市交通的基本要求,因此,被广泛运用到市政工程设计中。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机动车道设计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城市机动车道主要采用非透水性路面,其会增强路面积水,严重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如果长期运行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车行道设计中,会改变传统非透水性路面,将路面改成透水性路面。基于提升道路透水性上,有效地让雨水回补地下水资源,减少城市道路径流量。我们在城市机动车道设计中,有效使用透水性铺装,能规避因为雨水渗透在路基中,对道路路基的破坏。工作人员在铺装中必须要在路面结构上层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同时在路面结构的基层和中层选取非透水材料,进而让雨水渗透到路面结构层后,能有效沿着不透水结构顶面流入到盲沟当中,有效将过大的雨水排入到雨水检查井或是到路侧分隔带中。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拱横坡控制在1%至1.5%区间,将路纵坡有效控制在0.3%-0.5%之间。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与广场设计中的应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广场设计和城市绿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是雨水净化的主要对象。在海绵城市的构建中,由于技术的限制,当前雨水净化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大众的生活用水需求,这样一来,积蓄雨水主要用于景观工程维护和城市绿化工作中。在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广场和陆地设计,有利于更好地节约城市淡水资源。因此,需要将海绵城市理念同广场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如图一,通过这种方式让透水性铺装的应用得以增加,如果遇到暴雨季节,可以将其充当为排水渠道,进而有效将雨水储蓄到广场或是绿地中,等待需要时,将雨水作为绿地的浇洒用水、广场的冲洗用水或是景观水体的补水。为修复已被破坏城市水生态系统还可以在城市水体循环中,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
四、海绵城市理念在路肩边沟设计中应用
研究发现,在以前路肩边沟设计当中,通常情况都是水泥混凝土边沟,这种设计非常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同时还缺乏净水雨水的功能。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路肩边沟设计中,设计植草沟,将景观性植被种植在地表沟渠中,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能实效收集、净化、输送、排放城市径流雨水。一般来说,在径流量小,难以设置市政道路工程的地方,可积极使用这种方法,如果是在居住区道路设计中,则需干式植草沟设计方法,并定期进行维护。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市政工程设计中,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城市排水系统问题。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汇集新思路,新理念,将海绵城市理念增加到市政工程设计应用范围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海绵城市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徐国蕾.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以昆明地区为例[J].现代园艺, 2018.
[2]刘济云, 杨亚珠.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 (1) :48-49.
[3] 文常春, 钱达.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应用——以萍乡市城市为例[J].建材发展导向, 2017, 15 (23) :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