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广东省和交通部的联合报告,决定在蛇口创办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这里炸响了特区建设的“开山炮”,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随着蛇口工业区的成功发展,国内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工业区发展模式,截至2013年,中国的产业园区已经发展了34年。在这34年的发展历程中,园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12月,全国已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05家,全国开发区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12.8%的GDP.在资源与政策优势的促进下,开发区内集聚了大批世界500强、大型国营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成为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图1)。
在经济增长引擎角色的背后,应该看到,园区的发展也同样关系到城市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园对人口的吸引作用上。产业园的产业集聚效应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吸引人口有较强拉动作用。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市级及以上开发区就业人口60万人,2011年就业人口迅速达到了312万人,增长了420%.因就业岗位而被吸引来的就业同时也产生了产业链延伸就业和带眷人口,对产业园及周边环境提出了空间服务的多类要求。这时的园区已不仅仅是一个主要从事生产活动的单一功能区域,而是一个功能复合、人口集聚的城市新区。在一定程度上,产业园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空间发展,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其规划面积488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产业用地的70%,约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3,以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为代表的分园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城市区域的发展。另根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最新数据,2005~2012年,北京增加的常住人口中,有45.4%的新增常住人口集中在城市发展新区(即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及大兴五区),一方面是新兴产业园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是居住与服务功能区的建设以满足其相应需求,产业园与城市共融发展得到体现(图2)。
当代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园区有着数量多、分类细的特点,目前我国拥有341个国家级和1200多个省级开发区,由于资源禀赋与政策差异,在经济总量上园区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图3),发展成功的园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生态做到了兼顾与协调,创造了功能业态、环境生态和空间形态俱佳的园区发展环境,而发展势头不尽人意的那些园区却有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有的园区有产业,没生态,没形态
部分园区在发展中过于重视园区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园区的生态环境与空间环境,园区只有生产功能,无法提供有一定品质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利于人才的引入;另一方面,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路径已被证明是一条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这类园区面临着转型的困境。
有的园区生态好,形象好,但没产业,没效益
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不可行,但过于重视生态与形象的打造,忽略产业的培养与集聚,则让园区迷失了发展方向。
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例,该园区规划面积达7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于产业支援服务业、东莞科技中心与东莞西城,打造珠三角产业“金字塔”的“塔尖”.园区吸引了大专院校入驻,但是没有培育良好的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氛围与服务,建立10年以来,发展状况不甚理想,2012年营业收入仅为8.84亿元,经营惨淡。
有的园区形态好,产业难
为吸引企业与人才的入住,在园区规划中打造良好的形态空间环境并不难,但在实践中过分重视形象,未深入考虑园区的产业定位及目标产业的用地需求,则易导致园区开发难以为继、产业定位难以实现。以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为例,规划落实了总部基地的高端商务商业的功能需求,打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也设置了大量的混合类用地便于拿地企业进行利用,但在土地上市中,恰恰是可灵活利用的土地成为了园区实际发展的最大难题。由于未考虑到北京市经营性用地的出让制度,造成产业企业与房地产企业竞地的局面,原用于产业发展的用地被房地产企业竞走,没有了土地保障,产业定位无从落实。
有的园区有产业,有形象,实施难
有的园区将产业规划合理地落实到了园区用地,打造了良好的空间形态与形象,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与偏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未考虑到开发者的实际情况而使得规划难以落实。
以通州国际医疗园为例,规划中设置了大量的医疗产业用地,而此类用地是由政府划拨出让,这与农村拆迁安置的高额成本形成巨大价差,而住宅等配套等经营性用地比例较低,导致开发单位面临强大的资金压力,影响规划建设的有序进行。
上述实际的园区问题令人不禁对产业园区的形态、生态与业态能否同时实现产生了质疑,而规划如何帮助园区实现这三态则成为本文要探索的重点。
园区业态、生态与形态的深层次需求
业态、生态、形态的兼顾落实已不仅仅是规划技术问题,更多情况下需要考虑实际使用者(即企业与个人)与开发者的实际情况与诉求,规划需要帮助园区做到“可实现的功能业态”“低成本可控的环境生态”和“可分期建设的空间形态”.
可实现的功能业态,其内容涵盖了明确的产业定位、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等要素。在园区的产业定位上,更加注重专业化、产业化,满足区域产业发展要求;在园区招商引资导向上,要有更强的针对性、可行性,确保企业和项目能够落地生根;在园区配套服务上,根据产业类型,提供有差异的、针对性公共配套服务,保障目标产业企业对公共服务、配套服务的多项需求。
低成本可控的环境生态,是指通过低成本的被动式生态设计与区域能源规划,园区既实现低水平的能源消耗,又实现高效率的能源利用,从而节约园区建设及运营投资。在被动式绿色生态规划设计指导下,通过尊重文化、自然的空间设计,扩大环境优势,通过科学的计算实现合理的空间规划的布局,可以帮助园区在入园企业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耗5%~10%;而区域能源规划则是对所选定的区域的能源需求和供应在建设初期有一个计划,结合当地能源条件,通过不同能源综合利用与统筹安排,提高能源使用率及灵活性,比如曹妃甸能源规划项目就曾创下了10%~15%的节能记录。
可分期建设的空间形态,是指园区开发的分期开发动态平衡规划。以往园区规划非常注重空间形态,但是宏伟的蓝图式规划在开发建设实施中却遭遇了诸多问题,这主要是规划未能与当前的开发模式实现对接的结果。在多年前,征地成本较低,依靠财政拨款就可以实现园区整体开发建设,然而现在,随着开发建设的成本上升,大开大建变得不现实、不经济。因此在空间规划层面需要考虑到园区开发的资金动态平衡,充分满足园区开发的资金滚动需求,同时结合各个地方的规划体系,让空间规划成为可以分期实施的有效规划。
创新规划模式实现三态合一
原有的规划模式往往将规划与实施隔离为两个不相关的流程,规划承接定位,经过城市设计将定位与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到地块控规。但这种模式导致了上述出现的多种问题,即规划与实施的矛盾,这便要求规划做出改变,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尽可能的与实施相结合。
因此,园区规划需要将规划工作与实施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在规划阶段考虑到各类主体的需求,将产业策划、规划设计、农民安置、生态能源、投融资、土地上市安排、招商运营等多种因素纳入综合实施策略规划中,最终在规划成果中得以体现,保证产业发展目标的合理有效落实。而这样的新型规划模式对设计机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为规划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园区规划,而成为了服务于园区开发、建设、招商运营全流程发展的规划咨询服务者。因此园区规划未来应更注重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吸纳多专业意见与服务,通过综合规划平台与全流程服务平台保障实施规划的实现。
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的实施规划实践
产业细分
规划设计中,首先实现了产业的功能细分。原有产业战略定位在“三大主导产业、三大潜导产业、三大基础结构和六大产业集群”,宏观的发展定位在空间上很难得到有效的规划落实,因此在规划中,结合北京整体产业发展的区域分工现状,对原有产业定位进行了重新梳理,确定了主导两大产业,即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同时研究产业链各环节的空间需求,有效指导空间规划,并进行了针对性的配套设施规划,为产业的落地夯实了基础。
可实现的功能业态
考虑到分期实施的需求,实现了组团式多中心空间规划,形成七个中心,被绿环和PRT串联,减少穿越性交通,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便于建立各片区形象标志。在每个组团内部有一定比例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配套,其出售、出租比例建议,以及业态和位置都有所考虑。
可分期开发的空间形态
规划中融入了分期建设的空间形态理念,考虑到北京市农村拆迁的高成本,通过资金平衡计算确定合理的产业用地与经营性用地比例,并在规划阶段提出了三期开发的空间安排,同时考虑到园区开发的资金滚动平衡,将配套服务功能用地合理布局在各期内,打造了公共服务七个中心,一方面保障先开区块的各项功能服务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园区滚动开发,提升开发效率。
生态绿色设计
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规划通过被动式绿色设计及科学计算实现合理空间规划布局,帮助园区和入园企业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节约能耗,让优美的生态环境不再是高昂难以承受的负担。
结语
产业园的发展已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增长引擎,一定程度上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发展形势的要求下,产业园要做到业态、形态与生态的兼顾,这便要求规划中要考虑到园区开发者与使用者的多项需求,做到可实现的功能业态、可分期实施的形态与低成本可控的环境生态。原有的忽视实施环节的空间规划已不再适应园区的发展需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实施环节的各项要求,通过综合规划平台实现实施规划,将园区发展诉求反映在规划中,并通过全流程服务平台对园区开发、建设、招商运营提供咨询服务。
废旧工业建筑区同创意城市间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是现代城市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通过改造废旧工业建筑区来满足现代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可充分表明二者间的发展需求基本一致。只要对旧工业建筑区进行合理的改造与规划,使其适应城市创...
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全球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着。受硅谷成就的鼓舞,科技园区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作用受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