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财政学硕士论文 >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来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作者:刘春璐
发布于:2021-11-08 共6500字

  摘  要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单位研究实践的热点之一,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为生态补偿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已有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流域生态补偿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生态补偿诸如补偿标准等核心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上、下游政府间仍就补偿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实践中仍然捉襟见肘。

  本文立足于已有的研究理论,通过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研究流域内区域福利最大化时上、下游对水资源保护投入的表现,以及当流域整体福利最大化时上、下游各自的表现,,以此寻求理论上的帕累托最优,即上、下游各自效用函数关于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投入的边际价值曲线相交点。出于经济人假设,引入博弈论相关理论将理论上的帕累托最优修正为实践中的最优,通过对上游补贴和对下游进行征税的方式消除上、下游为各自利益而作弊,从而确立生态补偿模型。实证中本文以全国首个跨区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安徽省和浙江省历史发展状况及对上游水资源保护的投入表现,确立上、下游各自的效用函数形式。通过近十年来的历史数据模拟出最终的效用函数模型。根据对效用函数的相关计算,得出安徽省区域最优水资源保护投入量及整个流域的最优投入量。通过对浙江省征税,对安徽省补贴,并要求边际征税率等于边际受损率,以防止在实际操作中下游地区采取策略性行为,最终达到全流域内帕累托最优的目的,文章继而对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相关探索。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把流域间产业合作作为补偿重点,多种补偿方式共存,为整个流域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 :   新安江,生态补偿,社会福利,边际价值 。

  Abstrac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Across region river basin is one of hot spots which the academicand  government  offic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fields  make  a  hugecontribution  to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y  different  perspective,  ecologicalcompensation  of  river  basin  already  made  big  progress  in  practice  within  the  existing  researchresults, but due to some core issues fail to resolve ,such as compensation standards, upstream anddownstream  governments  still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issue  of  compensation,  the  practice  isstill distres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eory, and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y, thearticle  try  to  research  the  performance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vestment  in  waterconservation when the catchment area on welfare is maximized, and bring out the performance ofupstream and downstream while the overall welfare of the watershed is maximized. Thus seekingtheoretically  Pareto  optimality,  that  is  the  intersect  point  of  each  upstream  or  downstreamrespective  marginal  value  functions.  By  tax  and  subsidies  the  interests  which  upstream  anddownstream  cheat  for  are  eliminated.  The  article  research  Xin'an  River  basin,  according  to  the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and  Zhejiang  Province  and  investment  in  upstreamwater conservation performance, establishe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spective utility functionform.  Through  nearly  a  decade  of  historical  data  to  simulate  the  final  respective  utility  function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calculation of the utility function, we derived the Anhui Provinceoptimal  water  conservation  inputs  and  optimal  inputs  for  the  entire  watershed.  Through  tax  forZhejiang  Province,subsidies  for  Anhui  Province,  the  marginal  tax  rate  is  equal  to  the  marginaldamage  rat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ctual  operation  the  downstream  regions  taking  strategicbehavior.Eventually  Pareto  optimality  of  the  whole  basin  is  realized.The  article  finally  proposesindustri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basin  as  compensation  focus,  puting  forward  therecommendations of a variety of compensation coexist, making brainstorm for the entire watershedsocio-economic common development.

  Keywords :     Xinan River,Ecological Compensation,Social Welfare,Marginal value 。

1.png

  1、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环境问题开始逐渐恶化,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生态与环境已经成为妨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了强有力的推动。党和中央为了建立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1]”的口号。2010 年,国务院已经将生态补偿列入立法计划,国家发改委也正在进行生态补偿法的相关起草工作。2011 年末,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秦玉才透露,《生态补偿条例》的草案初稿已经被正式确立,《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也将短时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批复。

  人们开始不断地寻找各种可能的途径来解决问题,生态补偿也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如何建立能够体现社会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我国部分省市也寻找到了能够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补偿手段,比如交易水资源。

  东阳市与义乌市经过协商成功地进行了水资源使用权的交易,将东阳市 5000 万平方米横锦水库的永久使用权转让给义乌,宁夏与内蒙古自治区也有类似的案例,上游通过节水改造将水资源转让给下游水电站。而在浙江和广东等地还研发出“异地开发”的新模式,金华市为了避免流域上游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污染,建立“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作为磐安县(水源涵养区)的生产用地,从而弥补给上游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支持。2010 年,“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 6亿元,税收6000 万,占该县财政总收入的一半。

  因此,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纳入“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有重大意义。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2、研究的意义

  1.3、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论文研究内容

  1.3.2、论文研究框架

  1.4、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研究方法.

  1.4.2、论文创新点

  2.理论回顾与文献评述

  2.1、生态补偿的定义

  2.2、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2.1、生态环境价值论

  2.2.2、公共物品理论

  2.2.3、外部性理论.

  2.2.4、福利经济学理论

  2.2.5、产业转移相关概念

  2.3、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生态补偿国外研究现状

  2.3.2、生态补偿国内研究现状

  2.3.3、国内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活动.

  3.新安江流域发展现状分析.

  3.1、新安江流域发展现状

  3.1.1、新安江流域概述

  3.1.2、新安江流域经济现状.

  3.1.3、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可行性.

  3.1.4、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必要性

  3.2、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3.2.1、上、下游发展不平衡

  3.2.2、生态补偿标准难以确定

  3.2.3、共享共担机制不完善

  3.3、小结

  4.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型构建.

  4.1、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4.1.1、公平公正原则

  4.1.2、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

  4.1.3、协商参与原则

  4.1.4、协调发展原则

  4.2、流域生态补偿模型的假设

  4.2.1、福利等同于效用

  4.2.2、边际效用等同于边际价值

  4.2.3、以GDP作为效用函数

  4.2.4、理性人假设

  4.3、外部性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影响

  4.4、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

  4.4.1、对上游实行补贴,

  4.4.2、对上游补贴,对下游征税

  4.4.3、上、下游谈判

  4.5、生态补偿模型构建

  5.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

  5.1、数据模拟,确立效用函数

  5.2、确定最佳环境保护投入量

  5.3、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5.4、新安江生态补偿补偿机制的完善

  5.4.1、合理规划生态补偿机制

  5.4.2、建立上、下游协调机制

  5.4.3、建立补偿费监督机制

  5.4.4、建立生态保护效益评估机制,

  5.5、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在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社会福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流域生态补偿理论上的不足,继而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探析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基于一定经济学假设和生态保护的原则,提出了衡量流域生态补偿资本的理论方法,并进一步提出实现流域生态补偿的几条路径。通过对新安江流域上、下游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理论模型得到验证,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在没有外部动力的推动作用下,流域整体无法自动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新安江流域上游政府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虑,在关于生态保护投入的边际价值为零时将会停止生态保护投入,此时安徽能承受的生态保护投入是 4.56 亿元,而流域整体最佳投入量为 11.02 亿元。上游的最佳生态保护投入量仍小于流域整体的最佳生态保护投入量,社会福利无法实现最大化。

  (2)当补贴与税收共存时,可实现流域整体社会福利最大化。对流域上游进行补贴时,上游政府会继续投入生态保护成本,使最优投入点得以实现,在实证中表现为当对安徽省补贴在 5.2 亿元以上时,他将继续投入保护直至流域最优。然而,为防止下游政府夸大其边际价值函数获得更多福利,需对其按照上游的负边际价值征税。在补贴和征税同时进行的前提下,上、下游政府可持久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行为。

  (3)在补贴和税收之外,流域上、下游还可通过合作协商实现流域整体福利最大化。上游地区将其生态保护投入量维持在社会最优水平,下游地区则按照上游地区增加的生态保护投入的边际受损率进行补偿,实际补偿量可在上游地区的边际受损率和下游地区的边际收益率之间进行协商。上、下游协商除了直接的资金补偿,还可在其他多方面通过合作,实现补偿。

  (4)要重视市场机制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导的,以直接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居多。然而,要让生态补偿发展为自动优化的良性循环,则需要市场需求的强大驱动力。把生态补偿活动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使之市场化,将是未来流域生态补偿的必然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慧.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

  [2] 阮利民.基于实物期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商学院,2010.

  [3] 王辉民.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院,2008.

  [4] 丁吉林,许媛媛.可持续发展倒逼生态补偿机制冲破瓶颈[J].财经界,2012,7(7):527

  [5] 刘玉龙.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几点意见[J].水利发展研究,2010,3(4):213

  [6]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Venture Capital BackedCompanies to the U.S[J].Economy.2009

  [7] Bottazzi L, Da Rin M, Hellmann T. Who Are the Active Investors Evidence of the Role ofOrganizational Specialization and Human Capital[J], Bologna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07

  [8] 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5.

  [9] 秦艳红.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4).

  [10] 张莉,张虹.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初探—以河北省为例[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4):55-56.

  [11] 戴其文,赵雪雁.生态补偿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为例[J].地理学报,2010,65(4):494-506.

  [12] 刘超.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6,(5):89-90.

  [13]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

  [14] 常学向,王金叶,张学龙.祁连山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初析[N].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1):51-54.

  [15] Herzog,F.,S.Dreier,G.Hofer,etal.Effec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reas on floristic andbreeding bird diversity in Swiss agricultural landscapes[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Environment,2005,(108).

  [16] 童华军,姚桂明.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思考--以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0,(6):33-34.

  [17] 苗鸿,欧阳志云,王效科.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J].林业工作研究,2006,(7).

  [18] 黄寰.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及实施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10,(1).

  [19]  Surender  Kumar , Shunsuke  Managi.  Compens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transfers:The  case  of  India  [J].  EcologicalEconomics,2009(68):3052–3059.

  [20] 邹秀君.论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J].南方论刊,2008, (2).

  [21]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 J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 24(5):40-43.

  [22] 郝文杰.政府的淡出与市场的深入--从排污权交易谈起[J].经济导刊,2002(7).

  [23] 万文海,叶民强.我国区域干部绿色 GDP 考核下的制度安排[J].经济问题探索,2006(8).

  [24] 洪尚群等.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 1(24).

  [25] 王南.公共林业的性质与外部性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2(3).

  [26]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24).

  [27] 赵旭东.环境法的“污染者负担"原则研究[J].环境导报,1999(5).

  [28] 庄国泰,高鹏,王学军.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科学,1995(15).

  [29] 吴志春,杜雨祥,赵关良.排污权交易市场将步入广阔空间--上海排污权交易额累计逾千万[N].北京:中国环境报,2002:5.9(4).

  [30] Nancy Perkins Spyke,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at the NewMillennium : Structuring  New  Spheres  of  Public  Influence[J] , 26B.C.Envtl.Aft.L.Rev.263(1999)

  [31] Krista Green,An Analysis of the Supreme Court’S Resolution of the Emergency Planningand Community Right—to-Know Act Citizen Suit Debate[J],Boston College EnvironmentalAffairs Law Reviwe(1 999).

  [32] Karol Boudreaux and Bruce Yandle:Public Bads And Public Nuisance:Common Law RemediesFor Environmental Decline[J],2002.1 4 Fordham Envtl.Law.55[33] H.Hamner Hill:BankruptcyVS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A  Case  Study  in  Normative  Conflict . July , l998  11Can.J.L.&Juris[J].24.

  [34] 马洪波,吴天荣.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的思考[J].开发研究,,2008(5).

  [35] 张郁,丁四保.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J].经济地理,2008(5).

  [36] 王青云.关于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8(7).

  [37] 俞海,,任勇.中国生态补偿:概念、问题类型与政策路径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8(6).

  [38] 刘玉.跨区资源调配生态补偿与区域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7(11).

  [39] 王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11).

  [40] 刘建,王瑶,王淑军,王仁卿.论生态补偿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中国软科学,2007(9).

  [41] 柳博隽.健全生态补偿机制[J].浙江经济,2007(14).

  [42] 胡仪元.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补偿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7(4).

  [43] 黄玮.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4):155.156

  [44] 大维.十大关键词规划“十一五中国”[J].先锋队,20051):25.16

  [45] 吴忠全.氧气生态补偿及其研究[D].四川:西南民族大学,2010.

  [46] 周映华.流域生态补偿及其模式初探[J].水利发展研究,2008.

  [47] 王慧.论企业环境责任承担[G].黑龙江史志,2010(3):125.126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刘春璐.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1.
点击下载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政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