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心理学硕士论文 >

在教师和学校层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研究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魏宇民
发布于:2020-06-19 共6071字
  摘 要
  
  目的:  对教师职业倦怠在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多水平分析。
  
  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教工卷)、特拉华课堂纪律管理量表(教师版)对全国各地 65 所学校 1619名教师进行调查,对教师职业倦怠在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进行了分析。

在教师和学校层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研究
 
  
  结果:  (1)在教师个体层面的人口学变量中,男性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以及情感衰竭、非人性化维度上显着高于女性教师。初、高中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无显着差异;不同职称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差异显着,在情感衰竭维度,三级教师得分最低,一级教师得分最高,在个人成就感维度,随着职称的升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高;班主任在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上均显着高于普通教师;随着教龄增加,教师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得分增高;月收入越高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低,教师个人成就感越高,非人性化程度越低。(2)在教师学校层面人口学变量中,除了城市教师在个人成就感维度显着高于乡镇教师,其他变量并无显着差异。(3)教师职业倦怠与校园氛围呈显着负相关,与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中的积极管理方式和社会情感教学呈显着负相关,与消极管理方式呈显着正相关。(4)教师职业倦怠多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校际差异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占 13.3%。(5)教师消极管理方式正向预测教师职业倦怠,倾向于使用惩罚等消极管理方式的教师,其职业倦怠的程度更高。(6)学校总体校园氛围跨层级负向预测教师职业倦怠,学校校园氛围得分越高,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结论:  本研究发现教师消极管理方式、校园氛围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干预时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课堂管理,学校校园氛围,人口学分析,多水平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 burnout at the teacher and school levels.
  
  Methods: Using the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Job Burnout Questionnaire, the Delaware School Climate Scale-Teacher/Staff, and the Delaware Disciplinary Techniques Scale-Teacher to survey 1,619 teachers in 65 schools across the China, It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achers’ job burnout at school and individual levels,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job burnout in demographic variables Results: (1) In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teachers' individual level, mal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in the total scores of teachers' job burnout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achers' job burnout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it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personalaccomplishment. In the dimension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the scores of the third-level teachers are the lowest, and the scores of the first-level teachers are the highest. In the dimension of personal achieve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fessional titles, the scores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re higher.The class teache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teacher in teacher burnout and its three dimensions.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personal achievement scores increase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Different monthlyincome level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ers'job burnout.(2)At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school level , in addition to the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dimension of urban teach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ural teachers, other variabl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3)Teachers’ job burnout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hool climate. It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sitive management and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in the teacher classroom management method, and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egative management method.(4)The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eacher burnout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inter-school differences on teachers’ job burnout accounts for 13.3%.(5)Teachers' negative management methods are predicting teachers' job burnout, and teachers who tend to use negative management methods such as punishment have higher levels of burnout.(6)The higher the score of the school climate, the lower the teacher’s job burnout.
  
  Conclusion: This study finds that teachers' negativ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campus atmosphe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 job burnout, and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intervening teachers' job burnout.
  
  Key word :   Teachers’ job burnout,Disciplinary techniques,School climate,Demography variables,Multilevel analysis。
  
  引言
  
  教师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是社会广泛且持续关注的话题。事实上,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一直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超过 30%的教师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5]。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低自信、低自尊、抑郁,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6];于学生而言,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会更少地容忍学生的问题行为,导致师生之间产生矛盾,对学生成绩造成不良影响[10];于学校而言,需要面对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导致的教师缺勤、离职一系列问题[8-9]。因此,如何缓解和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是一重大课题,为了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方案,自 Mc Guire 在 1979 年首次提出,教师正经历着严重的职业倦怠[3]以来,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有从个体层面,比如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课堂纪律管理的角度来比较预测各种影响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有从学校层面,比如对教师集体效能感、校长领导行为[42]等变量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但同时考虑个体因素和学校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在国内比较缺乏。教师作为校园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时,应同时考虑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构建多水平模型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近期有研究表明,教师感知的校园氛围对教师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14],那学校总体的校园氛围对教师职业倦怠是否有跨层级影响?这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更精确地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将同时探讨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的预测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  研究综述。
  
  1.1  职业倦怠。
  
  1.1.1  职业倦怠概念界定。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近30年来职业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为职业倦怠下定义,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从事助人行业的个体在工作中面对过度的工作要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1]。Maslach将职业倦怠分为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非人性化三个维度[2]。三个维度中,情感衰竭为职业倦怠所有因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指个体的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日常表现为缺乏工作热情情绪不定,情感经常觉得异常疲劳;若个体长期处于这种情感衰竭状态中,会逐渐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对同事、家人、工作对象出现冷漠、消极等行为,呈现出非人性化状态(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同事和服务对象,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长期处于情感衰竭和非人性化状态中,个体会在工作场景呈现出低个人成就感状态(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倾向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消极的评价,自我效能感丧失,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
  
  1.1.2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公认为在服务和助人领域的工作上发生最多。在教育领域,Mc Guire在1979年首次提出,公立学校的教师正经历着严重的职业倦怠[3]。从那时起,教师们报告的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的各个问题成为研究者的热点。
  
  由于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进入教书育人这一领域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4],因此当教师因为过度疲劳、高压力无法有效及时为学生提供支持时,就会发生情感衰竭,教师长期处于情感衰竭状态,会逐渐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对学生、家长和同事表现为冷漠、疏远,发生非人性化,最后当教师觉得他们不再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时,他们的个人成就感会降低[2]。
  
  1.1.3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
  
  教师属于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发人群。由于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教育影响重大,因此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纵观国内外的研究,Boyle等人的研究表明,有60%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觉高压力,30%的教师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教师长期的职业倦怠状态会影响其教学质量、教育目标和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并且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5]。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与低自信、低自尊和抑郁症状显着相关,此外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头痛、频繁感冒、心血管疾病等[6]。Wiley的研究指出,有53%的教师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辞掉工作[7]。
  
  教师长期处于职业倦怠状态除了对其个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比如教师缺勤、离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学生成绩下降等一系列对学校及其学生的负面影响[8-9]。此外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与学生对教师的对抗和挑战行为显着相关,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时会对降低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容忍度,从而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教师的消极情绪会形成一个循环,使学生的问题行为进一步恶化,进一步加深师生间的对抗和矛盾[10]。这些研究表明教师经历职业倦怠时,其个人、学校、其学生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不论是为了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是其所处学校、其学生的积极发展,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其重要意义。
  
  1.1.4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职业倦怠不仅仅只受到教师个人层面因素的影响,职业倦怠受到教师所处环境及其个人预测因素的共同影响。回顾以往研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师个体层面,学校层面变量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由于教师职业倦怠受到教师所处环境和个人因素影响,因此在探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时,应当同时考虑其个体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即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共同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此,本研究将在教师个体层面和学校环境两个层面对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研究。
  
  1)教师职业倦怠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在以往对不同人口学变量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中,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职业倦怠上存在差异,在所有年级中,男性教师的非人性化得分普遍高于女性教师,女性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高于男性教师,个人成就得分低于男性教师。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也存在显着差异,教龄小的教师比教龄大的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11]。国内研究也针对不同水平的人口学变量(例如性别、职称、是否班主任、教龄等)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12]。有研究表明,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与教师职业倦怠显着相关,由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是教师的压力源之一,当教师长期处于无法正确应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的状态时,教师就会出现低个人成就感、对学生冷漠等职业倦怠现象[13]。
  
  2)教师职业倦怠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对校园氛围的感知与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职业倦怠以及主观幸福感等直接相关。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都与校园氛围显着相关[14]。学生和学校层面的支持是教师对校园氛围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来自于学生和学校的支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15]。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2  课堂纪律管理概述
  1.2.1  课堂纪律管理的目标
  1.2.2  课堂纪律管理方式
  1.2.3  课堂管理方式现状
  1.3  校园氛围概述
  1.3.1  校园氛围的定义
  1.3.2  校园氛围的组成结构.
  1.4  教师职业倦怠与课堂纪律管理、校园氛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样本
  2.4  研究工具.
  2.4.1  教师职业倦怠测量.
  2.4.2  教师课堂管理方式测量.
  2.4.3  校园氛围测量
  2.4.4  人口学变量收集
  2.5  施测程序
  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6.1  统计分析
  (1)  描述统计.
  (2)  方差分析、T检验.
  (3)  皮尔逊积差相关
  (4)  多水平回归模型
  2.7  多水平回归模型
  
  3  结果
  

  3.1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1  不同性别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息上的差异.
  3.1.2  不同年级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3  不同职称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4  不同学历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息上的差异.
  3.1.5  是否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6  不同教龄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7  不同月收入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8  不同学校位置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息上的差异
  3.1.9  不同学校类型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2  校园氛围、教师管理方式和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3.3  校园氛围、教师管理方式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分.析
  
  4  讨论.
  
  4.1  教师职业倦息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分析.
  4.1.1  教师职业倦怠在个体层面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分析.
  4.1.2  教师职业倦怠在学校层面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分析.
  4.2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多水平分析的合理性.
  4.3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
 
  5   结论

  (1)在教师个体层面的人口学变量中,男性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以及情感衰竭、非人性化维度上显着高于女性教师;初、高中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无显着差异;不同职称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差异显着,在情感衰竭维度,三级教师得分最低,一级教师得分最高,在副高及以上有所回落,在个人成就感维度,随着职称的升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高;班主任在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上均显着高于普通教师;不同教龄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差异显着;月收入越高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低,教师个人成就感越高,非人性化程度越低。

  (2)在教师学校层面人口学变量中,除了城市教师在个人成就感维度显着高于乡镇教师,其他变量并无显着差异。

  (3)教师职业倦怠与校园氛围呈显着负相关,与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中的积极管理方式和社会情感教学呈显着负相关,与消极管理方式呈显着正相关。

  (4)教师越多使用消极管理方式,其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5)学校总体校园氛围跨层级负向预测教师职业倦怠,学校校园氛围得分越高,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低。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魏宇民.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9.
点击下载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