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5-04-13 共1690字
      论文摘要

  体育学习评价涉及体育课程评价与体育学习评价两个层面。其中,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与对象是作为客体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而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则主要针对作为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学习情况的分类评价。学界对于体育学习评价理论探究集中在发展性学生评价、多元智能、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阻碍体育素质教育发展的传统学习评价方式仍然有一定的生命力,尤其是在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方法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于可红教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针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这一基本议题,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评价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构建了相应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面对新课标要求而产生的新的理念与价值取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评测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而多元化的设置便于发挥评价在诊断学生陋习、引导学生发展、反馈教学效果、激励学生等方面的价值,便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生活的有序进行。之所以要采用多元的评测标准是因为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以往课程目标的单一性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的多元化目标,另外,由于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而趋向于多元发展,对于学生不同个性特征、生理心理变化同样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评价手段,无论是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是对于学校的评价体系,多元化是必然的路径。针对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设定,我们可以制订相应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包括运动参与、身体心理健康指标、运动技能、体能、社会适应、学习态度、合作情形、健康行为评定等。同时,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基础教育课程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要与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符合,要切实引导并认真落实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明确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目标和课程性质,认真组织评价体系关于身体练习的基本项目,突出体育学习与基本健康知识掌握、锻炼技能和方法培养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只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筛选出最佳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进而科学地构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学习评价方法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为评价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本书正是从这个理论基点出发,试图针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相关需求制订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种尝试是务实可取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研究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构建的基本思路,给出了课程学习多元评价的表现性项目、对抗性项目和体能类项目不同的评价设想。作者还给出了可行性分析报告,按照量表实验结果、数据分析、量表信度效度分析,佐证了这种统筹考量、分类实施的评价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不同,高中又有新的变化。作为高层次教育形式之一,高中体育教学同样要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高中生心智成熟程度跟大学生相比相对单薄,而这要求大课教学和课堂模式的推行必须及时跟进。作者的设想是通过高中教学模块成绩评价和课程模块成绩评价两个部分进行。初中体育课教学评价则更多考量了中学生在情意表达、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多元评价体系。由于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殊性,小学阶段的量化测试指标强调体能评价的建设。初中与小学虽然同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初中生身心发展呈现出一种相对矛盾的态势,既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又往往出现情绪波动,甚至自我怀疑;既要求自我独立,又摆脱不了长期形成的从心理到生理上的依赖性;既有个性的独立意识又往往害怕尝试,陷于偶像崇拜和心理模仿;既有极强的开放心又往往将自己关闭在较小的圈子中。由此,对于学生类似于集体荣誉感等个性品质,我们往往需要进行一维测评,对于事关学生个人成长的能力,诸如情绪控制、人际表达、合作能力培养等方面则需要进行二维测评,对于失败困难与成功喜悦的培养等行为则需要做三维测评的尝试。如此种种,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呈现给我们的可喜成果。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体育与健康论文
返回: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