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现代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构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30 共3747字
论文摘要

  0 引言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必须具备创新思维以及群体协作能力、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意志力等素质.高职体育教学对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成为了职业学院体育教学的新取向.

  另外,从对企业输送人才反馈到学校的信息也表明,学生具备上述素质对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效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来,虽然办学层次得以提升,但实行的仍是中专或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普修课,选项课或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开设的是篮球,足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并没有体现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的需求.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高职体育》课程实施的是学分制下的“三自主”与“三结合”相结合的选课模式,实施的是模块式教学,教学内容既包括运动技能项目、体育保健和体育赏析,也包括素质拓展项目,形成了具有工业职院特色的现代高职体育课程模式.

  这样的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了经济迅速发展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需求,且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课程性质

  高职院校体育课在课程性质上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并与中职教育有本质的区别.2002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打破了过去的课程模式,倡导开放式的课程设置,提倡开放式、探究式教学,逐步实现学生选课的“三自主”,自主制定课程标准,自主选择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结合实际进行课程改革,形成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现代高职体育课程.

  课程是在学院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依据高职教育的目的,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而自主构建和设置的一门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和生活需要的公共必修课程.

  1.2课程作用

  首先,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1~2项基本技能和保健方法,具备多项体育项目的赏析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其次,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强烈的竞争和创新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最后,课程作用最终落实到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即:社会(特别是企业)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和素养.

  课程的作用如图1所示.

  论文摘要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课程设计理念

  基于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理解,以及对高职体育课程性质的认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高职体育课程,主要依据以下的基本理念:首先,从过去单纯培养“知识型”人才变为培养“创造型”、“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着眼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其次,构建健康“三维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2设计思路

  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课程按照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构建现代高职体育课程.

  如图2所示.

  论文摘要

  首先,宏观层面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上主要关注学校体育课程的范围和整体结构,也就是根据整体上安排的各门具体体育课程模块;纵向上主要强调如何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实施的步骤.其次,微观层面主要是采用目标定向原则.

  目标定向原则是指目前体育教学领域中一个新的指导性理论,以掌握目标定向为主的个体所具有的素质是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通过对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指导下体育教学实验的文献资料综述,为我国当今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操作的指导.微观上坚持从“运动项目”到“课程目标”,最终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三级目标.

  2005~2007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开始为一年级普修体育课,二年级专项课.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逐步从原来的竞技体育理念圈子里跳出来.在总结多年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已有的课程模块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个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形成了《现代高职体育》课程,从一年级就开始全面进行“三自主”选课,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必选4个体育项目,三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并建立了学院网络模块选课系统和课程网络资源系统.

  开设了体育赏析与体育保健两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增加了现代元素的体育舞蹈、形体训练等教学模块,并将素质拓展训练等内容穿插到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3.1模块课程

  课程是在学分制标准下进行的现代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篮球、排球、羽毛球、兵乓球、武术、体育舞蹈、形体训练7个子模块采用7选2原则,体育保健、体育赏析作为必选,模块教学任务与内容主要分运动技术,理论、素质拓展、身体素质练习、考核4部分.

  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修满144个学时的体育课程,共计学分为8个学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每学期任选1个教学模块(共9个模块),每教学模块2.0学分,4个学期共选4个模块,且4模块中必选《体育保健》和《体育赏析》2个模块,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共36学时.该课程通过教学内容资源整合,使学生掌握1~2项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通过在模块教学内容中加入素质拓展,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通过体育保健模块的学习,提高学生身心素质;通过体育赏析模块的学习,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及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等等.

  3.2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

  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与补充,以体育协会、社团和运动队的方式开展.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院组织的院级单项比赛和院运动会比赛获得名次者根据相关制度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院代表队及部分确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其获奖、日常训练可算入体育课程学习,给予相应学时;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3.3课程模块考核

  课程模块考核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对体育理论、体育技能、课堂表现、体质测试、课外活动和竞赛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该课程模块考核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学生学完所选模块后,经考核合格者获得该模块1.5学分.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下,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体育意识与习惯入手,着眼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技能和能力为重点,以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上强调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性.

  4.1教学形式的改变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形式的改变,使教学方法呈多样化,体育教学的讲解、示范、分解、完整、练习、游戏等方法得到了更灵活的运用.处方教学、领会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使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4.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论教学,传授体育锻炼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掌握各项目规则和裁判法.

  4.3多媒体教学进入体育课堂

  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和电子教案等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思维,扩大信息传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启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达到了互动教学效果.

  5、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现代高职体育》立足于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课程团队以“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学院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创立了新的课程模式.

  5.1选课方式开放化

  本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进行全方位“三自主”“三结合”选课,学生不分年级,不分男女,四个学期进行4次不重复项目的完全自主选课.

  5.2课程设置现代化

  针对学生的就业特点有计划地开设《体育保健》、《体育赏析》、《体育舞蹈》、《形体训练》等适应现代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

  5.3教学内容职业化

  对传统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造,从单纯技术教学内容里加入了素质拓展,集体游戏等内容.如篮球教学内容有:篮球的基本技术、战术学习、攀岩练习,负重接力,1500慢跑、单杠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更加适应现代职业的需求.

  5.4理论教学实践化

  在赏析课和保健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如排球赏析教学,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排球比赛与赏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轻松掌握体育锻炼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战术、项目规则与裁判法.

  6、结论与建议

  现代高职体育内容的设计打破了单纯生物观的局限,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课程,体育课不再只是“增强体质”的简单操练,更加入了思维、情感和道德的因素,努力挖掘体育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倡导理解与交往、伦理与秩序、自由与责任、人的尊严和敬重自然.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高职体育走在了前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遇到了瓶颈,笔者将继续保持本课程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地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补充和完善,实现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和继承性,从而使现代高职体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结下丰收的五谷.

  参考文献:
  [1]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2]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和展望[J].体育科学,2004(1).
  [3]毛振明,赖天德.体育课应引进什么新的教学内容[J].中国学校体育,2006(4).
  [4]李欣,高书格.影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
  [5]刘旭.大学课程寻思[M].台北:万人出版社,2005(4).
  [6]黄巧灵.休闲改变中国———四天工作制营造和谐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教学论文